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
Dragon 与 China 同时出现,就可区隔于基督教恶龙 原标题:关于东方龙和西方龙,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 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外文明交往更加密切,中华文化符号作为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展示中国文化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其中,中国龙是承载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精神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 从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调查结果看,国际社会对中国龙的认知度好感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它区别于西方“恶龙”的正面形象不断凸显,折射出在世界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鉴中,中国国际形象积极正向的发展态势。 1,东方龙与西方龙 在中国,龙是神奇异兽,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国龙形成了马首蛇尾、身体蜿蜒、全身鳞片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而西方文化中的龙(Dragon),其形象通常是带有像蝙蝠翅膀一样形状的巨大羽翼,浑身漆黑,擅喷火,常被作为恶魔的化身。 |
有学者考证,十三世纪初,《马可. 波罗游记》最早将中国龙以“Dragon”之名传入西方。意大利传教士鄂图瑞克在《亚洲游记》里也将中国龙翻译为 Dragon。 “西方恶龙”与中国龙所蕴含的祥瑞之意几乎背道而驰,这种差异导致在文化交往中,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认知长期朦胧难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在西方文化中中国龙的积极形象明显增多,龙元素也深受国际社会喜爱,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所接受甚至追捧。正是在中西方文明交流不断深入、文化交往持续扩大中,国际社会逐渐深化了对中国龙文化的价值认同。 2,文明交流互鉴的良好范式 在中国人心中,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图腾。在国际上,龙也是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标识之一。可以说,中国龙国际形象的演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华民族国际形象改变的缩影,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良好范式。 ……。 文化译介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翻译在促进各个文明之间沟通思想、增进相互理解、展现国家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前提。“龙”的英文表述 Dragon 是无数国际受众接触中国龙形象的最直观感受,“Dragon”与“龙”的所指虽有一定差距,但也有相似之处,且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述,在英语中广泛应用,在 Dragon 与 China(中国)或 Chinese(中国人)同时出现时,就勾勒出一条既区隔于基督教文化中的“恶龙”,又与世界上大部分民众有着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国龙。 ……。 作者简介:张彤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翻译标准化项目主管;范大祺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译审。 |
范大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译审。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http://www.accws.org.cn) 【编后记】专家的想法就是与众不同:“恶龙”dragon 一旦和 China 或 Chinese 放在一起,世界人民就立即忘记了它本来的贬义,会自动地“勾勒出”一条“与世界上大部分民众有着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国龙”。但是我们从外国时政漫画可以看出,漫画家们根本没有这种自觉性: |
外国时政漫画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4月29日) 相关文摘: 马礼逊译中国龙为“dragon”,有没有妖魔化中国的本意不得而知,而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对西方世界造成极大冲击,被呼之为“黄祸”,至今余悸未消。所以那些坚持“白人中心主义”的西方人的惯性思维十分乐意视中国龙为“dragon”,把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与“dragon”挂钩,妖魔化中国。 熊启煦(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熊启煦(1975- ),女,重庆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跨文化交际翻译研究。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