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Pho & Chinese”是什么意思?不敢音译的灾难性后果

  我前几天发布了一幅宣传 2024 Loong 年的广告(点击),小红书上很多人对中国人不肯音译本国文化事物的名称不以为然。今天看到外国一家餐馆的菜谱网页,标题是 Pho & Chinese。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ho 是“粉”的音译词,指越南式的米粉、汤面;从菜单内容看,Chinese 是指中国的小吃,例如排在最前面三行的春卷(spring rolls)。

https://phonchinese.weebly.com/menu.html

  因此, Pho & Chinese 的意思应该是“越南米粉和中国小吃”。但是,这两个词的词性完全不同,pho 是名词,Chinese 虽然也可以作为名词(中文,中国人),但是这里肯定不是,是“中国的”(小吃),是形容词。名词和形容词并列构成标题,真是不伦不类。

  如果中国人创造过一个音译词 xiaochi 或 shiaochi,那么就可以写成 pho & shiaochi,于是就很自然了。

  但是没有,因为中国人怕外国人看不懂音译词,于是不敢音译本国事物的名称,于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只能写下 Pho & Chinese 这种不伦不类的语句。

  中国人不仅不敢创造新的音译词,而且还不敢使用现有的音译词。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一个音译词 dim sum(点心),完全可以用在这里。这个词早已进入了最权威的英文辞典。而且还有欧洲人把它视为中国点心最正宗的表述方法,认为使用 snack 描述中国点心是错误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 Chunjie(春节)和 Yuandan(元旦)等。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在普遍使用啰里啰嗦的 Chinese New Year,而不敢使用 Chunjie。相反,韩国人迅速地创造了 Seollal 一词,并且大量使用。

  小红书里对音译中国事物名称不以为然的人中间很多是在欧美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的观念如此落后,真是令人诧异。

  中国菜肴寄生在 pho 下面的例子并不少。有的还把 Chinese 躲在 Vietnamese 后面,毕竟店招中主打的 pho 是越南的。

  很多人说:以后中国强大了,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中国现在比越南强大得多了,但是为什么 Chinese 还要躲在 Vietnamese 后面呢?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把中国菜肴名字改为音译,问题就可以立即得到解决,根本不需要建造十几艘航母。

  中国人怕外国人看不懂音译词,但是越南人就不怕外国人看不懂 pho。不仅如此,越南人还用 pho 搞起了幽默:

  So pho so good 的发音和 so far so good(迄今为止,一切都好)非常接近,这个创意令人拍案叫绝。敢于音译菜肴名称和使用这些音译的越南人和 So pho so good 的创作者,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跨文化传播的真谛。

  让人欣慰的是,开设在外国的一些中国米粉店,已经开始音译“米粉”了:

Lawrence, CA(美国)

City of Industry, CA(美国)

Toronto(加拿大)

  “米粉”的音译 mifen 不长,只有五个字母,因此不必把 mi 和 fen 分开来写,可以省去那个连字符。

  刚才又检索了一下,发现已经有中国拉面馆使用 lamian 了。

Jakarta(印度尼西亚)

Jakarta(印度尼西亚)

Melbourne(澳大利亚)

Fremont, CA(美国)

  为了避免外国人看不懂 Lamian,早期解释为 Hand-Pulled Noodle 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渐进跨文化传播方法。

  但是有些商家仍然不敢音译,使用 noodle,甚至使用 ramen。

(肯尼亚)

Tiong Bahru Plaza(新加坡)

London(英国)

  既然敢标榜自己是“正宗”,为什么不写 Lanzhou Lamian 呢?

Upper Mt Gravatt(澳大利亚)

  你都玩了一百多年了,还不敢音译?

  ramen 是日式拉面,建议中国的商家不要使用这个词,以免被外国消费者误解,甚至可能引发商业纠纷。

(黄佶,2023年8月30日)

相关链接:

“韭菜盒子”可以翻译成 Jiucai Hezi 或 Leek Box(黄佶)

不敢音译,中国失去“春节”命名权(黄佶)

文化走出去:日本的 gyoza 全面领先中国的 jiaozi(黄佶)

扎染:错误翻译不仅导致产权流失,还被骂是小偷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