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
serpent 有负面意象?dragon 是 huge serpent 今天读到一篇学术论文,作者认为:“螭”是与中国古代玉龙相关的神兽,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将其译为 serpent 不妥,因为 serpent 在英文辞典中“指有毒的爬行生物或者蛇”,“该词恐怕不能引起英语读者对神兽的正面联想,存在文化意象传译错位”,建议改译为 chi dragon。但是,在作者使用的辞典中,dragon 的第一个义项就是 a huge serpent。所以,这个改译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使“文化意象传译错位”更 huge 了。 |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dragon
从 1980年开始,中国学者就不断指出龙和 dragon 有本质性的差异,2006年以来,译龙问题更是进入公众视野,学界也有大量研究和讨论,论文数量达数百篇之巨。本文两位作者似乎对此完全不知情,不知道这文献综述工作是怎么做的。 下面是论文的有关部分。 中国博物馆玉器汉英译名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博物馆玉器英译名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实地考察中国十家主要博物馆的玉器汉英译名后发现,这些博物馆玉器名称汉英译文存在译名不统一、译名概念偏差、译名凌乱冗长、文化信息缺失错位等四个严重问题。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博物馆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四大问题的症结后,提出玉器名称汉英翻译四大对策:第一、依据“译名统一”原则,参照最高级别博物馆同类译名,严格流程核查;第二、遵循“名物对应”原则,比照展品实物,保障概念匹配;第三、参照“风格简洁”原则,模仿平行文本语言格式,保留核心信息,去除浮词;第四、根据“文化等效”原则,补齐基本文化信息,重塑关键文化意象,避免文化信息缺失带来的文化信息传递中断,以期为中国玉器汉英译名规范化提供借鉴。 ……。 例8 原文:蟠螭纹饰 译文:Ornament with coiled serpent design(上海博物馆) 例8 中“螭”是与中国古代玉龙相关的神兽。《说文》中称其“若龙而黄……无角曰螭”。因玉器中“螭”的纹饰呈现“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之态,故称“蟠螭纹”。蟠螭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神兽的崇拜,而其英译名中的“serpent”在韦氏在线词典(http://www.merriam-webster.com)中的释义为:an oxious creature that creeps, hisses, or stings; snake,指有毒的爬行生物或者蛇。该词恐怕不能引起英语读者对神兽的正面联想,存在文化意象传译错位。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玉器译名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特色文化尤为重要。而玉器译名缺失了关键文化信息,就无法准确地向英语读者呈现玉文化的“异质性”;译名中文化意象错位,就无法等效关联中国文化尊玉、崇玉的情感反应,也不利于英语读者对玉文化的认同。 ……。 例14 原文:蟠螭(chi)纹饰 原译:Ornament with coiled serpent design(首都博物馆) 改译:Ornament with chi dragon pattern 例14 中的“螭”是关键文化意象和正面文化实在,属于龙的大类,需要抓住其关键属性和情感态度,以正面意象译正面意象,以负面意象译负面意象。建议参考大英博物馆的表述方式 chi dragon 改译,重塑原文关键文化意象,以确保文化评价意义一致。 ……。 作者简介: 朱慧芬,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博物馆翻译; |
刘法公,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比较与翻译。 |
------------ 在翻译螭时,作者建议“参考大英博物馆的表述方式 chi dragon 改译”,在翻译玉猪龙时也认为“可参考大英博物馆玉器馆中 pig-dragon(玉猪龙)的译法”。作者研究的是跨文化翻译,在译文涉及文化因素、作者也试图“重塑关键文化意象”时,怎么能直接使用本来就可能存在“文化意象传译错位”的外国译法呢? (黄佶,2023年7月16日) 相关链接: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在博物馆的讲解过程中,龙不能简单译为“dargon”(骆菲菲,河北博物馆) 中国龙不具备 dragon 的文化属性和艺术特征(胡嘉麟,上海博物馆)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