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在博物馆的讲解过程中,龙不能简单译为“dargon”

原标题:如何做好外宾的英文讲解
骆菲菲,中国文物报,2021年9月7日第八版

  博物馆讲解,是以博物馆的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巧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几年的讲解工作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复兴,并越来越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以河北博物院为例,到馆参观的外宾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做好外宾的接待工作,成为每个博物馆讲解员面临的现实问题。

  外语讲解的一大误区就是,用汉语文化、思维和习惯等去套用其他语言文化,其结果是所谓的“流利的外语”仅限于同胞之间的交流,而跨文化交流时,在语言表达方面会存在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和掌握受众母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技巧。如何在讲解过程中讲好中国文化,既让外国人能听懂、理解,又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笔者以英语讲解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讲解员来说,针对展览和展品的风格特色,提前撰写讲解词是十分必要的。写英文讲解词并不完全是对中文讲解词进行逐字翻译,可采用适应西方观众文化语境与思维方式的增译策略。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这就需要讲解员结合西方观众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差异进行适当的内容拓展。

  比如在介绍朝代的时候,除了单纯翻译朝代名称还可补充年代,如:战国时期,可表达为“Warring States Period (from 475 B.C.to 221 B.C.)”,可与罗马共和时代相类比,因其历史背景与罗马帝国的危机与分裂时期类似,可以帮助观众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举例的同时还要传达我国战国时期的独特性。

  在表达过程中,还要注意归化和异化的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所谓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内容。而异化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

  比如专有名词“鼎”的翻译,可直译为“Ding”,或“Ding-tripod”,同时增译“cooking vessel / sacrificial vessel”,观众在理解器物的同时也保留了“鼎”的独特意向。

“带铭文的青铜三脚架”,这种翻译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完全流失
(黄佶摄于甘肃省博物馆,2021年8月4日)

  ……。

  文化和习俗的差异会造成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例如,中文大多利用归纳法,欲扬先抑,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而英语的表达则多使用演绎法,所以会把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来表达。在讲解过程中,要根据内容调整语序,直接进入主题抓住游客的兴趣点,少用渲染性或者描述性的词语,去繁从简,确保语言表达的精确性。

  中西方文化意境上也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特别注意。比如,中国人对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尊崇,龙被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而在西方,龙却与凶猛和邪恶联系在一起。讲解过程中,龙不能简单译为“dargon”,而应该用“China loong”这样的专有名词进行解读,并向观众解释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外语讲解是多门学科的融会贯通,除了具有训练有素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还应通晓交际双方国家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以及不同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征等。……。

  随着人类交往日益频繁,交往领域日渐广阔,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中国的博物馆应以开放的姿态和国际化的视野,注重外语讲解人才的培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编后记】

  网上名叫“骆菲菲”的人很多。文中提及“通过几年的讲解工作实践”,因此本编判断作者骆菲菲是一位博物馆的讲解员。2013年,河北省博物馆公示招聘人员时的第一位就是骆菲菲,她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并在 2020年和三位同事一起荣获“河北文博讲解案例推介活动二十佳专职讲解员”称号

  骆菲菲年纪轻轻,但是深得跨文化传播的精髓,文章写得非常好,她指出很多国人“用汉语文化、思维和习惯等去套用其他语言文化,其结果是所谓的‘流利的外语’仅限于同胞之间的交流”,更是惟妙惟肖,一语中的,见识在很多专家教授之上。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11月13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