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学术论文摘选

译者采取“不翻”的缘由

原标题:“不翻”论的三个维度之辨
———从“不可译”到“无需译”
刘孔喜,胡琴(湖北民族大学)

4.1 译者采取“不翻”的缘由

  译者之所以在翻译中需采取“不翻”的策略来处理特定文本,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根源:语言层面的语义空白、文化层面的差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首先,语义空白导致“不可译”最常见,即因译出语与译入语两种语言差异带来翻译障碍。例如,玄奘“五不翻”中“秘密故”“多含故”是因原文语义神秘玄妙、语含多义,译入语找不到对应的语词,故不翻。此类译例最多,现有文献也有充分讨论,不再赘述。这些情况的不翻通常是采取音译,或者名为零翻译但具体手段还是音译法,此时三者概念无异。

  其次,某事物在译出语中存在而在译入语缺乏,表面是语言差异,实质是文化差异所致,既包括抽象概念,也涉及具体物体名称。或由于在译入语文化中对应表达的完全缺位,如玄奘“五不翻”中“此无故”;或是双方文化对同一事物、概念赋予的涵义相差太大甚至相反,凡此类情况译者不得不采取不翻。

  同样,此时的“不翻”也主要依靠音译。常见的如中国传统文化术语“阴/阳”“风水”等,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的概念而音译为 yin/yang、feng shui;中医“刮痧”音译为 gua sha 同理。再如,中国人心目中神圣的“龙”译作 dragon 之后涵义大相径庭,于是又改音译作 loong 以充之。这一类型均是因双方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可译”。

  然而,“不翻”不一定全是因为“不可译”。玄奘提“生善故”,是因当时译者采用道教和儒教的教义来解释佛学术语,佛学被中原文化格义,不利于佛经传播和佛教地位发展,故刻意选取庄重的字眼,如“般若”而非意译为“智慧”,令人心生敬畏,借以提升佛学地位。“顺古故”亦然,非不可译,前者音译已深入人心,不宜再改动。“秘密故”还能在其他领域找到相似例子,如道教核心术语“道”之高深玄妙,很多时候也只好暂且音译为“Dao/Tao/Tau”。

  贺麟的“不翻”说更是从价值论视角,关注不翻的社会学意义,而非纠结翻译的可能性。除《论翻译》一文外,贺麟在更早期论严复的翻译时,着重评析严复翻译选材的社会动因及价值,充分表明了贺麟对翻译活动的社会政治文化价值的高度关注。借用覃军所列举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宣传语,如“该扎不扎,见了就抓”“能引的引出来,能流的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之类,就需有意省去不译,以免造成误传,损害国家形象。这类情况是源于不翻的社会价值理据,是由价值取向决定了原文本“不能译”或“无需译”。

  作者简介:刘孔喜,博士,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典籍翻译、翻译史、中华文化外译;胡琴,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英语文学文化。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11月9日)

相关链接:

Loong 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汇总

中国外交系统改译龙进展情况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全民狂欢,创造历史】Loong 纷纷空降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推广 loong 的广告(黄佶)

中华儿女,为龙而忙:记那些呼吁和推动改译龙的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