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
翻译:要有话语权意识和文化自信,而不是一味迎合 原标题:中外交流如何“信达雅” 翻译,一直以来是沟通不同文明的桥梁与钥匙。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深入,我们需要怎样更“走心”、更精准的翻译? 好的翻译能让我们与世界的沟通事半功倍。然而,有偏差的翻译不仅难以达到沟通的基本要求,甚至会让外国受众对我们产生误解,在无形中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圈、出海。 …… 要有话语权意识和文化自信,而不是一味迎合。 有些翻译的目的是增强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国际影响力,甚至是维护国家利益,那么,表现出话语权意识和文化自信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龙”的翻译上,我们翻译成“Loong”,是因为龙在中国文化里不仅是图腾,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然而,在西方文化视野中,“Dragon”是邪恶与凶猛的代名词。去年,随着《黑神话:悟空》在国际上的爆火,一些如“Wukong”“Zhu Bajie”“Xiao Li loong”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英文名得到了许多外国网友的认可与喜欢。事实证明,有时保留中文原名的发音,既不影响交流,也透出文化自信。 |
清末翻译家严复曾感叹:“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也是灵魂的触碰与共鸣。希望翻译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言通意和,美美与共”的时代,大家彼此倾听,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乐趣和温暖。 |
(黄佶编辑配图,2025年2月7日)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QQ互动群:417754415 主编黄佶信箱:1131376436@qq.com Tel:13671606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