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请用音译来翻译中国文化独有的词汇

原标题:请用音译来翻译中国文化独有的词汇,
以及中国人是如何用意译来抹除中国的文化身份的
一只出格君,微博,2025年9月15日

  摘要:大量使用意译来抹除自身文化属性的,中国文化属于独一份。意译的词汇因为文化属性被抹除,导致独特的文化变得普通,并且很容易被其他文化挪用,唯有音译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夺去。

我们的文化翻译现状

  我在今年年初过年的时候发过一条微博,是教大家如何翻译一些春节相关的词汇的。这条微博刚发出来的时候,有人以为我在搞笑,对联居然翻译成 duilian 而不是 couplets,除夕明明是 Chinese new year's eve 而不是 Chuxi。我业余做翻译有近十年的时间,在美国呆了八年,近几年来越来越察觉到,中国人在有意无意中,通过翻译把自己独特的文化抹除或者拱手让人。

  语言学和翻译学里有个专业术语叫“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terms),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在翻译学中又叫做词汇空缺(lexical gap),因为这些词在别的文化里不存在。而这些某种文化里特有的词,往往是最能反映出文化特征和文化身份的词汇。那么这些词我们是如何翻译的呢?如果你稍微留心一点,就会发现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官方推广的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里的传统节日、菜肴、景点等等富有文化特色的东西,几乎全部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我来举几个官方推广的例子。这些翻译多半是用直译或者把某个英语里的概念前加上 Chinese: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清明节 Tomb Sweeping Festival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春节 Chinese New Year 或者 Spring Festival
  包子 Chinese steamed bun(近年来有一些直接翻译成 bao)
  白酒 以前翻译为 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
  武术 martial art
  芥蓝 Chinese broccoli
  天坛 Temple of Heaven
  圆明园 Summer Palace
  紫禁城 Forbidden City
  龙 Dragon
  凤 Phoenix

早期的中译英

  作为对比,如果你看下美国的美式中餐馆的菜单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的早期移民,几乎清一色用音译来翻译菜肴:

  捞面 lo mein
  炒面 chow mein
  炒米粉 chow mei fun
  宫保鸡丁 kung pao chicken
  白菜 bokchoy
  芥蓝 gai lan
  叉烧 char siu
  点心 dim sum
  虾饺 har gao
  蘑菇鸡片 moo goo gai pan
  沙茶鸡 Sha Cha Chicken

  菜肴之外,很多来自中国的概念在早期也是用的音译

  功夫 kung fu
  阴阳 yin yang
  风水 Fengshui
  人参 Ginseng
  麻将 Mahjong
  太极 tai chi
  刮痧 gua sha
  狮子狗 shih tzu
  松狮犬(獢獢) Chow Chow

日韩是怎么翻译的

  如果把日韩词汇的英文加进来对比,就更有意思了。英语里日语词数不胜数,日语罗马化后的词汇早就成了英语语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每年都有新词进入。

  Teriyaki 照烧
  hibachi 火鉢、铁板烧
  sushi 寿司
  ramen 拉面
  yakisoba 日式炒面
  anime 日漫
  manga 日本漫画
  futon 日式床垫
  nori 海苔
  Panko 面包糠

  至于韩国的:

  soju 烧酒
  bibimbap 韩式拌饭
  Kimchi 韩式辣白菜
  Tteokbokki 炒年糕
  Samgyetang 参鸡汤
  Gimbap 紫菜包饭

  来自韩国的英语词汇不多,但近来随着韩流和韩剧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韩国罗马化词汇也开始普及开来。

中日韩同一概念的翻译

  最后再来一个中日韩里同一个概念翻译后的对比,更加讽刺:

  中式炸酱面(Beijing Fried Sauce Noodles)
  韩式炸酱面(Jjajangmyeon)

  饺子 Dumpling,锅贴 Potsticker(中)
  煎饺 Gyoza(日)
  饺子 Mando(韩)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中)
  Tsukimi(月见)(日)
  秋夕 Chuseok(韩)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中)
  端午祭 Gangneung Danoje(或者叫 Dano)(韩)

  抓周 Draw lots 或者 One-Year-Old Catch(中)
  韩国的抓周是 doljanchi

  孙悟空以前翻译成 Monkey King(中)
  龙珠里的悟空是 Goku(日)

  豆腐即便有了日本音译的 Tofu 还是有人翻译成 bean curd(中)
  Tofu 豆腐(日)

  盆景普遍被翻译成日语的 bonsai(中)
  盆栽 Bonsai(日)

  小菜 side dishes(中)
  韩国小菜 Banchan

直译是如何把文化拱手让人的

  音译词汇因为源语言属性很强,所以很难被其他拥有相似传统的国家拿去,被其他人误认为是其他文化的。而近年来吵得很凶的 Lunar New Year 还是 Chinese New Year 之争就是最好的证据,不会有其他国家的人说 Seollal(韩国新年)或者 Tet(越南新年)是中国的,但 Chinese New Year 这样的翻译中的 Chinese 很容易被抹除甚至改掉。如果从一开始就叫做 Nian(年)或者是 Chunjie 就不会有这样的争论了。

  最讽刺的是“汉字”这个词,中国人翻译成 Chinese character,日本人翻译成 Kanji,韩国人翻译成 Hanja。现在英文互联网上普遍把汉字叫做是 Kanji,还有些人叫 Hanja,完全没人知道 Hanzi。甚至有人以为汉字是日本的。

  类似争论在网上数不胜数,因为很多食物在很多国家都有近似的变体。YouTube 上任何一个中国煎饼下都会有印度人说这个是 dosa,因为虽然有极少数人把煎饼音译为 Jianbing,但更多国人坚持把中国煎饼叫做 Chinese pancake 甚至 Chinese crepe,crepe 是法国食物。

  YouTube 上很火的龙须酥制作视频下,永远有土耳其人说这个是 Pismaniye,因为龙须酥被翻译成了 dragon beard candy。虽然 Pismaniye 的确和龙须酥极其相似,但是龙须酥最早的确出现在中国,然而 dragon beard candy 这样的翻译就完全抹去了其中的中华文化属性。

  比如我们从小就学的火锅是 hot pot,现在美国到处都有 korean hot pot,而日本人把自己的火锅叫 shabu-shabu。

  意译的东西很容易把起源给隐藏或者替换掉,而音译的东西无论在外如何辗转流传,都能轻易追根溯源。糖葫芦的翻译和流行是很好佐证,我们自己把糖葫芦翻译成了 Candied Hawthorn,但是韩国人把它翻译成了 Tanghulu。糖葫芦也因为韩国的美食博主在全球网络上大爆,YouTube 上的视频播放量很多都是千万计的。韩国人让糖葫芦火遍全球,但是 Tanghulu 源自中国的事实永远无法被磨灭掉,因为 Tanghulu 就是糖葫芦的音译。

我的建议

  虽然拼音极度不适合转写中文,大部分时候音译过去的东西外国人完全读不出来,不利于文化传播。比如 zh、q、x 这些常见的声母,还有 uang、iang 等韵母,更别提 ji、zhi、zi 里面的 i 是三个不同的读音。但是我们并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我对于音译的建议是这样的:拼音转写+如有必要的话英文标注读音+直译来注解释义。下面是一些例子:

  龙须酥:Longxusu, pronounced Long Shoo Soo, meaning Dragon Beard Candy
  炸酱面:Zhajiangmian, pronounced Jah Jang Meean, meaning Fried Sauce Noodles
  中秋:Zhongqiu, pronounced Jong Chiu, meaning Mid-autumn Festival
  清明:Qingming, pronounced Ching Ming, meaning Tomb Sweeping Day
  武术:Wushu(这个外国人容易发音,可以不标注读音),meaning Martial Arts
  天坛:Tiantan, pronounced Tien Tan, meaning Temple of Heaven

  从今天开始音译,从你我做起。

读者评论:

浴中奇思:非常认同!还有我一直主张中国人说英语时读汉语的名字和字词时,不要用那种老外的读法(比如很多人把杭州读作 hàng zhòu)。我们应该字正腔圆地把汉字读清楚,往大了说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25-9-8 09:07 来自浙江

黑杰克不会玩彩六:是这样的,那种喜欢把火锅翻译成 hotpot 的都该枪毙。
9-8 09:18 来自陕西

用户7741284518:我们从小上英语课时,还有很多公共场所的播报,只要遇到地名,就好像突然失去本国国籍了一样,一定会哆哆嗦嗦的发出一个自以为很像外国人的音,一直都很反感这一点
25-9-8 09:17 来自浙江

謬_Ayamari:确实,我刚知道折纸的英语就是 origami 的时候,真的有想他们把一个东西的定义和来源保存得很好(不管是起源还是发展),国内如果翻译折纸,我自己都会想当然地去用已经存在的英语词去解释,怎么表示折和纸……
25-9-8 10:49 来自瑞典

一只出格君:国内的剪纸是翻译的 paper cutting,像是幼儿园小朋友做的东西
25-9-8 10:55 来自美国

三级跳盗本垒:唉终于看到有人正式地说这件事了。
25-9-8 20:33 来自广东

围观贤者:回复 @一只出格君:说到文化输出我们在这块确实薄弱,就专有名词这块不少翻译词都沿用的日本那边的。也不知道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如今我们的翻译界充满了崇洋媚外只会照搬的翻译机器。能看到大佬这篇雄文说明这现象真的感谢 [good][good][good]
25-9-8 08:59 来自黑龙江

Hug_or_Shake:面包糠那个反输出好明显,明明 pan 对于日语来说也是外来词……
25-9-8 08:49 来自江苏

一只出格君:日本人真的在行,animation 翻译成 anime 然后反向输出。面包翻译成 Pan 然后输出 Panko。convenience store 翻译成 Conbini,现在 Conbini 用来专指日式便利店。这样的例子超多。
25-9-8 08:52 来自美国

阿什托兹卡边境线:与此相对地,中国在翻译外来词时也更倾向于采用意译而非音译,比如 chess 直接叫做「国际象棋」,dragon 直接对应「龙」,还有欧洲爵位系统直接套用中国传统「公侯伯子男」。这是我们在文化双向交流过程中的一体两面,这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思维模式,其实没必要过于谴责某些人使用意译而非音译
25-9-8 14:28 来自四川

不不不卡咔咔咔:但是把 dragon 翻译成龙不是对龙的污名化吗,dragon 其实是一种怪兽啊。欧洲的爵位系统和公侯男子爵也不是一回事
25-9-16 07:21 来自北京

天上的因幡地上的因幡:回复@阿什托兹卡边境线:啊,没有反驳你的意思,只是说会有这种事,说到底语言本来就只是沟通的工具罢了,有时候改变只是应对策略而已
25-9-9 08:49 来自四川

rrreallyreaaal:翻译外来词更适合用意译,因为我们要理解,如果 chess 音译雀丝反而不好记,中文也有很多可对应的词汇去意译,简洁又明了,但是文化输出时,因为亚洲国家文化有相似之处,音译更能保留特色,直观体现是哪个国家文化
25-9-8 21:50 来自浙江

阿什托兹卡边境线:回复@天上的因幡地上的因幡:这确实是其中一个弊端。我只是觉得在文化交流中音译和意译其实各有优缺点,喜欢意译也算是我们的一个特点而已。我没有绝对反对博主的呼吁,我只是觉得喜欢意译的倾向也同样带来了在面对外来词也倾向意译的选择。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自卑,这只是一种面对文化交流的倾向和特色。
25-9-8 20:56 来自四川

天上的因幡地上的因幡:主要现在涉及到话语权的问题,随着我国支楞起来日韩会去抢夺你的文化来源,到时候还有中国是融合了日韩文化才会发展的这么好这种调调
25-9-8 18:16 来自四川

独行星D:我一直觉得把 dragon 和龙划等号是最蠢最蠢的翻译,不知道哪个蠢猪干的,西方龙翻译成蜥蜴还差不多
25-9-8 11:09 来自河南

不修改昵:不团结真是没办法,有的高华巴不得割席割席通通割席。这帮人嘴里冒出拼音简直能把自己舌头切了
25-9-8 09:15 来自荷兰

motome:没错,一直很欣赏日本的不翻译输出(除了他们自己也不翻译英文 [淡淡的] 就连 onigiri 这种西人明显不会正确读的词也是罗马音,那很好了
25-9-8 09:24 来自安徽

ASKNIGHT:点了,意译虽然方便外国人理解,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根本就是两个东西。想要文化输出,就要有文化自信。
25-9-8 09:03 来自河南

唐辛子languissant:支持音译,给英语屎山再添一层楼,反正又不是汉语 [doge]
25-9-8 09:15 来自黑龙江

长不拉几先生:点了,就如同香菇是 shiitaki,然后很多外国人就会认为香菇是日本的。同时参考 pasta,下面有那么多意大利语不同的类型意面,但是很多老外把饺子汤圆都说成 dumpling 而不是饺子,而日式饺子和韩式饺子也有对应他们的英文读法,而不是找一个已有的英文然后代入进去。
25-9-9 10:45 来自江苏

小吴小吴辞职还俗:太对了,完全赞同。这些年我也是这个看法
25-9-8 08:45 来自江西

kkyy:#中国文化# [赞][赞][赞]
25-9-8 17:42 来自陕西

Sean善一:其实不局限在中文,所有这种有特指的文字,只要有一定的压缩属性,都应该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保留其压缩性,不管是原有的表层意象还是直接发音。音译的例子如巧克力、寿司、沙发,非音译的比如祛魅、电脑、软硬件,还有混合半音译的可口可乐、雷达、博客,这些都 ...全文
25-9-8 14:09 来自上海

司空道月:我觉得这个锅可以甩给三藏法师,当年法师翻译经文的时候原则就是双方共有的,或者可以意会的就意译,人名,太深奥的就音译,比如般若。这个翻译原则影响太深了,按照这个规则饮食节日这些明显达不到必须音译的深度
25-9-8 11:56 来自上海

不不不卡咔咔咔:常用词才应该音译,般若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智慧的意思,是不听(不常?)被使用的核心和常用词汇。饺子拉面这些词也是最常用的词汇了,应该是同样的。把饺子翻译成意大利当普铃子,实在没必要
25-9-16 07:26 来自北京

蕖下舟:相当认同
9-8 09:58来自中国香港

Q_懒虫S:支持↑
9-8 09:19 来自浙江

何去何从best:这点游戏黑神话做的不错,很多名词就是音译的
9-9 17:07 来自湖北

慢摇慢摆:有意思,语言不是为了沟通,而是自我存在的确认。这个维度上巴别塔永远也建不成
9-8 11:27 来自浙江

阿瑛同学:是的很难不同意,关于这一点,在香港旅游的时候就会看到不少地名翻译成英文之后就是粤语的音译,明明用英文念出来但是听到的是粤语的音调,那种感觉新鲜又有趣,真心希望我们大陆这边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像港澳台一样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以音译为主。
9-8 09:48 来自广东

FTAltair:想起来冯骥在黑神话里面好像也用了不少拼音翻译?妖怪 yao 金箍棒 jingubang
9-8 08:44 来自江苏

Fatespinner2B:早期采取这个策略大概是无意识的不自信吧……。现在要改的话,日常沟通和外宣里慢慢来问题不大,商业翻译实际操作可能就比较麻烦了……(白酒倒是很强势在输出
9-8 10:09 来自上海

Foxx的一些事一些情:我觉得翻译以易于传播为主,尽量简单,不用拘泥于形式。音节尽量少,拼写尽量简单,这方面日韩确实有优势,相近发音可以借鉴。
9-16 18:12 来自广东

不想打字了16:主要是不忍心在屎山代码上接着浇筑新的屎山代码
9-16 17:50来自云南

BigAsGiroud:赞同。最近在搞球员名字翻译也有点点类似感觉,有民族特色的姓名仅仅为了“出海”方便所谓的西方人读,就要改变读音翻译,丧失掉民族性吗?
9-16 09:28 来自江苏

na同in其实要加na:非常认同,之前在b站刷到过相关视频,评论区都是嘲讽的,说没有人用骂提倡的人品客
9-16 07:47 来自广东

带时间表的兔子:要真想做到音译就除非有日韩和港澳台那种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你自己身为翻译人员却在误人子弟,教大家用旁门左道的方法,如果真要搞音译,所有我们学过的英语外语教材都要改版,这是会造成大混乱的局面,自己没有文化输出能力就老实用牛津大词典
9-11 23:06 来自广东

Cyber德洛丽丝:出格你说的很好,我也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了,只能说任重道远,希望以后我们能越来越有底气去用自己的语言去音译,而不是为了外国人对一些传统或者特色的东西去意译。
9-8 17:39 来自安徽

OnceWorld:一个外语单词读不明白才是加分项,这才能跟别人嘚瑟,音译传播效果未必不如意译
9-8 16:23 来自北京

NNaaDDaa:粤语好用,拼音不好造单词
9-10 23:38 来自上海

移动学者养殖场:出格君的翻译风格向来调皮,但是内核一直是非常严肃的。文化主体性问题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重在自信,相信自己的独特性、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否则就被夺舍。原研原产惨遭贴牌二道贩子挤兑。面对本国独特文化产品,早期中国移民用音译,当代大国宣传用意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非常有趣。我认为...全文
9-9 11:35 来自河南

轩轩轩x辕@Jokielicious:好文
9-9 10:20 来自北京

Waymondhrc:支持,自己不保护宣传自家文化,被挪用只能是必然
9-8 18:51 来自北京

飛鳥未来_SHIRO:特别认同
9-8 18:04 来自浙江

失物招领处的咸鱼:是这样的
9-8 15:14 来自江苏

李铠名:嗯,无所谓。短期的话可能会加快传播,但如果目标是主导文化的话,意译还是很有必要的。
9-8 11:22 来自河南

默默路过40409:这点之前的黑神话就做的很好,基本上都是音译,悟空是 wukong 而不是 Goku,妖怪这些词也是直接用的拼音
9-8 11:09 来自内蒙古

阿卿ASD省流:不要翻译成 Dragon 用 loong
9-8 11:06 来自黑龙江

李瓜皮又打辅助了:从你我做起!
9-8 10:16 来自浙江

心理学小薛:很有深度和战斗力的文章
9-8 10:03 来自浙江

wXxelA:非常赞同!
9-8 09:43 来自江苏

白胡子大熊猫:赞!
9-8 09:11 来自内蒙古

戏她裙边 首评:支持!
9-8 08:43 来自山东

黄佶编辑增图,2025年9月25日)

相关链接:

专题:翻译经济学的原理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Loong 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汇总

中国外交系统改译龙进展情况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全民狂欢,创造历史】Loong 纷纷空降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推广 loong 的广告(黄佶)

【龙 loong 网总索引】

中华儿女,为龙而忙:记那些呼吁和推动改译龙的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QQ互动群:417754415 主编黄佶信箱:1131376436@qq.com Tel:1367160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