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介绍和解读:西方影视作品中“龙的正面形象”

  摘要:本文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外国影视剧中正面的杜拉更兽(dragon)角色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些影片在塑造这些正面角色的同时,也通过剧中人之口强调杜拉更兽的负面本质。我们不能因为外国电影中“也有”正面的杜拉更兽,就坚持译龙为 dragon,外国电影中“常有”负面的杜拉更兽角色出现,就足以有必要改译了。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翻译,电影,龙,dragon

  2005 年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因为在外语中龙和杜拉更兽(dragon)同名,而后者在欧美文化中经常象征邪恶。笔者自此开始研究译龙问题,并和其他学者一起建议重新译龙,不知不觉已经快十五年了。笔者本来以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很容易得到解决,但是没想到翻译学界主流学者和外宣部门至今坚持译龙为 dragon。201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参观故宫时介绍说:“我们叫龙的传人”,他的随行翻译把“龙”译为 dragon,官方新闻媒体的外文报道也使用了这种译法;[1] 而特朗普自己在大选中被反对者比喻为恶魔 dragon、被支持者比喻为杀死恶魔 dragon的英雄。[2]

  本文内容是笔者最近做的一项工作:看看外国影视片中所谓“正面的龙”(正面的杜拉更兽角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项工作的起因是占据中国对外传播领域重要位置的一些专家把外国影视剧里存在“正面的龙”作为坚持译龙为 dragon 的理由之一。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多部委联合参与。记者采访该工程时,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章思英女士介绍说:“‘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工程’译审专家之所以仍将‘龙’翻译为 dragon,是因为译审组有来自外交部、外文局、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专家,大家都认为,以往中外交流不频繁时,可能外国人会纳闷,中国人为何会信奉一个凶恶的图腾形象。但到了今天,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中西交流频繁后,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3]

  既然这些专家知道龙和杜拉更兽(“西方龙”)“完全不同”,那么即便是为了方便表达,这两种事物也应该有不同的名字,为什么仍然要使用相同的名称呢?既然“龙”和 dragon 互译,那为什么不把杜拉更兽称为“龙”呢?而要称为“西方龙”呢?显然是为了区别于龙(“中国龙”)。由此可见,这些专家自己也发现“完全不同”的事物使用相同的名称会引发误读,于是只能靠增加定语“西方”和“中国”来加以区别。这些专家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改译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这些专家的逻辑,pizza 完全不应该汉译为不知所云的“披萨”,而可以译为“砒霜”,然后通过广告,让中国人“知道”中国的砒霜是毒药,但西方的砒霜是美食。同样按照他们的逻辑,因为西方影视片里有米老鼠这样人见人爱的角色,人们就会“望子成鼠”、喜欢“鼠的传人”、不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实际上只要认真看一下西方的影视作品,就能知道它们在塑造所谓“龙的正面形象”时,仍然不断通过剧中人之口强调杜拉更兽的负面本质。以下选一些影响较大的影片进行介绍和分析,相关译文取自影片中文字幕。

参考资料

1,图文视频资料汇总:习近平对特朗普说:“我们叫龙的传人”,http://www.loong.cn/xi_trump_171108_data.htm

2,资料汇总:特朗普:是杜拉更兽(dragon)还是杀死杜拉更兽的英雄?http://www.loong.cn/trump.htm

3,400 条文化术语诠释与英译公布,专家:误译易引发误解。2017-5-18,北京晨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05-18/8226988.shtml

---------------------------

外国电影中的“龙的正面形象”

  1996年上映的影片 Dragon Heart 的常见中文片名是“龙之心”。这部影片中用电脑技术合成的杜拉更兽做得很逼真,它能说话,嘴型配合得很好,嘴唇也能相应地灵活动作。这部影片总是被用来作为塑造了正面的杜拉更兽角色的典型。

  在影片中,杰可这头杜拉更兽在道德上几乎完美。但是片中民众一旦看见杜拉更兽来了,都会吓得惊恐万分。即使是杰可,也至少咬死过一个人(图1)。影片中的台词也说明了人们对杜拉更兽的印象极其负面。当杰可承诺不杀死武士伯温时,伯温对它说:“龙的保证有什么屁用?”农民不肯花钱请伯温猎杀杜拉更兽时,伯温恐吓他们:“我听说巨龙喜欢处女做祭品。”农民赶紧回家去保护女儿了。地主看见杜拉更兽来自己的领地肆虐时,愤怒地说:“讨厌的动物,龙!”

图1,电影截图:武士伯温在杜拉更兽杰可的牙齿缝隙中发现了前辈武士的手臂残骸。

影片Dragon Heart(龙之心)。

  电视片 Dragonheart: A New Beginning(中文片名“龙之心2”)于 2000年上映。它继承了《龙之心》一片的情节,但是故事模式有所不同。它里面的两头杜拉更兽分别象征善和恶,最后正义战胜邪恶。但是影片作者在歌颂“正面的龙”的时候,却始终不忘提醒观众它的本质是邪恶的。

  首相欧斯里说:“谈龙和预言的事会吓坏百姓,他们害怕龙不无道理。”教士曼梭说:“预言说古代的邪恶力量将利用龙的心统治这片土地”,“就算他不邪恶,邪恶力量也能利用它”。

  小杜拉更兽卓可在看书学习时,看到有一页上画着一头杜拉更兽叼起一头牛腾飞而去,就问教士乔夫:“那只龙为何要吃牛?”乔夫说:“好像是晚餐”。于是第二天卓可真的去抢了一头牛吃掉了。

  电视片 Dragon heart: The Sorcerer's Curse(中文片名“龙之心3:巫师的诅咒”)于 2015年上映,情节和前面两部《龙之心》没有衔接之处。片中的杜拉更兽和前面两部里的都不同,不再是可爱类型了。它的头部窄长,面目狰狞,利齿之间丝丝垂涎。这部片子和前面两部唯一的共同之处是频频提及骑士荣誉法典(a code of honor),但没有继承其它内容。

  虽然影片描述的这头杜拉更兽总体上是好的,但片中仍然有台词在贬低杜拉更兽。例如,陶器店老板制作了一批陶瓷杯子,在把手上雕刻了杜拉更兽的形象,他说:“传说龙在世的时候,他们为人类效力,所以我认为龙出现在酒壶上比较合适。”他的妻子嘲笑他说:“但是没人买。谁愿意每次喝酒的时候,摸一条大蜥蜴?”杜拉更兽的主要形体特征就是大蜥蜴的身体加上一对蝙蝠肉翅。这段对话一下子把杜拉更兽打回了原形,完全失去了神圣感。

电影截图

工艺品:杜拉更兽

  Dragonheart: Battle for the Heartfire(中文片名“龙之心4:心火之战”)于 2017年上映。这部影片中杜拉更兽德拉戈的外形和第一部很相似,堪称完美的角色;这部影片中也没有出现邪恶的杜拉更兽。但编剧仍然情不自禁地在影片中流露出了对它的恐惧和仇恨。男主角艾德里克最初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和德拉戈联系在一起,他看见它之后立即拔剑打算杀死它,德拉戈连忙说:“等等,我无意伤害你”,艾德里克立即反驳它:“龙族除了伤害,什么也不会。”后来又说:“龙族的第一个冲动就是暴力。就像我父亲教我的,你生来就是为了杀人,不是为了照顾我们”,“我能相信龙才怪”。

  欧洲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某地有一头凶恶的杜拉更兽,要当地人每年进贡一个处女。有一年国王的女儿被选中了,恰巧武士乔治(George)经过,他杀死了杜拉更兽,救出了公主。他被后人尊为 St. George (圣乔治)。在欧美文化中有大量题为 St. George and the Dragon(圣乔治与杜拉更兽)的艺术作品,描绘他杀死杜拉更兽的故事(图2)。时政绘画也常借用这个梗,描绘正义的力量大战邪恶的敌人(图3)。世界上很多城市每年举行隆重的 St. George Day(圣乔治节)活动,活动中必有乔治杀死杜拉更兽这一表演节目(图4)。

图2,图书封面: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圣乔治和杜拉更兽)。

图3,政治漫画:Trump the Dragon Slayer(屠魔杀手特朗普),作者:Paul Snover,2015年。

图4,照片:圣乔治节活动,人们兴致勃勃地围观英雄杀死杜拉更兽,英国,2016年。

  但是,2004年上映的影片 George and the Dragon(中文片名是“乔治与龙”)颠覆了这个故事。片中公主卢娜逃婚、投湖自尽,被杜拉更兽爱德雷救下。退伍回乡的武士乔治爱上了卢娜,没有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去杀死爱德雷,反而救了它。

电影海报

  尽管爱德雷是一头“正面的龙”,但是片中情节还是透露了杜拉更兽令人恐惧的一面。在爱德雷的巢穴里,地上满是骸骨,可见它是要吃人或牛马等其它大型动物的。乔治的父亲曾经追杀过杜拉更兽,他告诉乔治:“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修道院院长对杜拉更兽下的蛋非常恐惧:“那东西我们不欢迎,在它出生前我们必须尽快地毁掉它”,“只有上帝知道它会怎么伤害人,动手吧!”卢娜的未婚夫格尔尼将军想杀死乔治时,爱德雷从湖里钻出来,一口吞噬了他。

  动画片 Shrek(中文片名“怪物史瑞克”)上映于 2001年,它也使用了“英雄战胜杜拉更兽、救出公主”这个梗。片中一头雌性杜拉更兽囚禁了公主。阴差阳错,影片主角、绿色怪物、巨人史瑞克被强行赋予了拯救公主的任务。在追杀中,这头杜拉更兽爱上了史瑞克的伙伴话痨驴子,眼神突然变得妩媚起来,还对它喷出心形烟圈。尽管这头杜拉更兽变得温柔甜蜜了,但是仍然令人心怀恐惧,不知它什么时候会突然发威,例如它吃掉坏国王的举动就非常突然。

  电影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中文片名“驯龙记”或“驯龙高手”)于 2010年上映,片中诸多杜拉更兽被驯服成了人类的朋友。该片影响很大,很多其它形式的作品借用了它的情节。

  影片开始后,维京小男孩小嗝嗝介绍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但是他话锋一转,说道:“唯一的问题就是害虫,一般来说害虫就是老鼠或者蚊子,可这里却是龙。”他的家门口两只羊正在安静地吃草,突然一只被叼走了,原来是飞来了一头杜拉更兽,它还喷火烧羊的主人、房屋和草原。小嗝嗝说:“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因为这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杀死那些可恶的龙”,“我无法控制自己,我一看到龙就忍不住的想杀了它。”可见人们对“龙”深恶痛绝。

  村里的孩子由老铁匠带领着参加“屠龙训练营”,学习如何杀死杜拉更兽。他们必须直接面对被捕获的那些真实的杜拉更兽,它们的名字就令人恐怖,括号里是它们的特征:致命纳得(速度八级,防御力十六级),丑陋双头龙(隐匿性十一级,攻击性加倍),烈焰狂魔(火力十五级),凶神恶煞(攻击性八级,毒性十二级),葛伦科(吞噬力八级)。

  第一个出场的杜拉更兽是葛伦科,它圆滚滚的身体短短的,上面长满肉瘤,非常丑陋,它有着尖利的牙齿,还会喷出火球攻击人,它的翅膀很小,但是扇动频率很高,像蜂鸟那样(图5)。孩子们左躲右闪,小嗝嗝被逼到角落里,在葛伦科即将喷火杀死他时,老铁匠把葛伦科抓走了,关了起来。

图5,电脑绘画:葛伦科“龙”。影片How to Train Your Dragon(驯龙记)。

  晚上,老铁匠叫孩子们读《屠龙宝典》,这本书介绍了各种“龙”,有的能喷出高温热水,有的会喷硫酸,有的会发出巨大声响,震死附近的人,有的翅膀锋利,可以轻易切断树木;它们会烧死受害者、活埋受害者、勒死受害者、千刀万剐受害者。有的仅仅其名称就令人恐惧:碎骨龙,悄声死神。书中不断出现“极度危险,见到必杀”的字样。

电影截屏:“驯龙记”

  孩子们在第二课上要对付的杜拉更兽是纳得,它长得花里胡哨,浑身长满尖刺,还能发射骨刺攻击人类。

  吃晚饭时,老铁匠告诉孩子们他过去和杜拉更兽搏斗时被咬掉了手臂和腿。一个男孩咬牙切齿表示要为他报仇,他说:“我要把每只龙的脚都砍断,让它看着。”

  小嗝嗝偶尔发现杜拉更兽夜煞害怕一种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鳗鱼。第三天的训练课上,孩子们必须对付双头龙。一个小男孩背诵起教科书:“锋利的锯齿牙齿能预先注入毒素,生性喜好偷袭目标……”。就在双头龙准备攻击小嗝嗝时,却被他喝止住了,并且乖乖地退回牢笼里去了。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原来小嗝嗝在身上藏了一条花鳗鱼,镇住了它。

  能够如此轻易地降服凶恶的杜拉更兽,使他立即成为人们的崇拜偶像。

  最后,维京人和杜拉更兽们愉快地生活在了一起,它们不再吃人和羊,改为吃鱼了,同时成了人类的宠物。小嗝嗝在影片最后骄傲地说:“其它地方的宠物是小马或者鹦鹉,我们的却是龙。”

  看完整部电影就能知道,片中所谓“正面的龙”,不过是被外国儿童驯服后的杜拉更兽,小嗝嗝用恩威并施的方法——饲以食物、鳗鱼恐吓,软硬兼施,使杜拉更兽接受了他的驯服,成为维京人的坐骑。难道中国人也想接受外国人的小恩小惠?屈从于被外国人抓住的弱点、成为外国人的宠物?受外国人的驱使?

  片中那些所谓“正面的龙”,形象丑陋,面目狰狞,和美丽雄壮的龙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如果有小伙子骑着葛伦科这么丑陋的“龙”上门拜见未来的岳父大人,不知道坚持译龙为 dragon 的专家学者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女婿?是否愿意看见自己的女儿和葛伦科这样的“龙”双双呈祥?

  电影《驯龙记》的作者努力美化杜拉更兽中的主角夜煞,把它画得亲切可爱,但它已经毫无龙的特征。有人直言它就是一条娃娃鱼(图6)。笔者听闻后觉得的确如此。因此,不能因为存在正面的杜拉更兽角色,就认为龙和杜拉更兽是一回事、没有必要在名称上加以区分。

图6,电影海报(局部):夜煞毫无“龙”的特征。影片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驯龙记)。

  在电影 The Neverending Story(中文片名“大魔域”)中,有着同样的情况。片中有一头名为“费尔科”的“幸运龙”,它是一个正面角色,但是它的外形和中国龙差别太大了,它虽然有着修长的身体和四条腿,能够飞行,但是浑身长满了白色的珍珠和长毛。它的头几乎就是一只大白狗的脑袋:大眼睛,大大的耳朵在两边耷拉着,满头披着长长的白色毛发(图7)。尽管它是好的动物,但是笔者作为中国人,绝对不想做它的“传人”。

图7,电影截图:“幸运龙”费尔科。影片The Neverending Story(大魔域)。

  2011年开始播映的电视连续剧 Game of Thrones(中文片名“权力的游戏”)在中国有大量影迷,此剧中有三头杜拉更兽。

  影片女主角丹妮莉丝得到三个杜拉更兽的蛋之后,把它们孵化出来了。她因此被称为“龙母”。这些杜拉更兽还很小时,就会喷火了。女主角授意它们烧死一个人时,得意洋洋地看着此人在地上打滚,活活被烧死。它们长大后更是为非作歹。一个牧羊人正在放羊,突然一头杜拉更兽飞来,羊群四散奔逃。杜拉更兽喷出烈焰,一只羊被烧着了。杜拉更兽抓起它飞走了。

  “龙母”在和老大杜拉更兽温存时,老二和老三叼来一只血淋淋的死羊,扔在地上。老大立即扑过去争抢,她去阻止它,它猛然回头生气地怒视她,把她也吓得往后躲闪了一下。可见其凶恶本性并没有改变,连“龙母”都心知肚明。

  “龙母”被围困在斗兽场时,老大凌空而降,向人群喷火,无数人浑身着火,满地打滚。它一口把敌方士兵咬住,然后猛甩脑袋,把撕碎的尸体甩出去。女主角走上前去,它立即安静下来,但是嘴巴里外全是人血,是真真实实的“血盆大口”(图8)。

图8,电影截图:杜拉更兽老大满嘴人血。影片 Game of Thrones(权力的游戏)。

  女主角还下令老大喷火烧死不愿意投降的俘虏。在影片中,她一旦发出命令“龙焰!”(Dracarys!),就有人要死于烈火之中了。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截屏

电脑合成画:特朗普摧毁一切

时政漫画:特朗普摧毁一切(小鸟是推特的标志)

时政漫画:中国发起贸易战摧毁美国农业

  在讨论译龙问题时,经常有人问笔者是否看过《权力的游戏》。言下之意影片里的杜拉更兽服从人类的指挥,所以是好的杜拉更兽,所以可以译龙为 dragon。但是看了影片就知道,它们的本性仍然邪恶,只是在为自己的主子效命而已。它们一旦换了主人,又会服从新主人的指挥。老三死后转化为“尸龙”,成了邪恶的异鬼将领的坐骑,喷火摧毁了七百英尺高的冰雪“长城”,让尸鬼大军可以长驱直入。

  俄罗斯电影 Он-Дракон(中文片名“他是龙”)于2015年上映,因其描写了浪漫爱情而广受年轻人喜爱。俄语单词 дракон 对应英语里的 dragon,发音也相似,因此也可以译为“杜拉更兽”。在俄罗斯文化中,杜拉更兽也是邪恶的象征,俄罗斯联邦的国徽中央描绘着英雄杀死杜拉更兽的场景(图9),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市徽上也是如此。

图9,左:俄罗斯联邦的国徽;右:局部放大。

莫斯科市徽

  影片《他是龙》描述了这样一些特殊的“人”:他们长大以后会变成杜拉更兽。男主角阿尔曼在回忆自己的身世时说:“几百年来,龙从人类手中抢夺新娘,进行血腥的仪式。人们高唱龙之歌,献上年轻的少女。”他说自己“看到成百上千的新娘被他的祖先杀害”,就像他“亲手所为”。“他们并不是直接杀死那些新娘,而是将她们活活烧死,那些女孩儿,在龙爪下撕心裂肺的惨叫,直到她们被火焰彻底吞食化为灰烬。”阿尔曼再也不想悲剧重演,努力想使自己成为正常的人,但经常情不自禁恢复杜拉更兽的原型(图10)。

图10,电影截图:男主角阿尔曼即将变身成为杜拉更兽。影片 Он-дракон(他是龙)。

  这部影片看上去很美,歌颂了年轻姑娘为了真爱不惜一切,奋不顾身,但是它会误导很多天真少女,以为自己无私的爱能使一个坏男人变好,结果却成为一场长达一生的婚姻悲剧的女主角。片中美丽少女米拉深情拥吻杜拉更兽(阿尔曼)那巨大的黑色蜥蜴式脑袋,即使不说令人恶心和恐惧,至少毫无浪漫和美感可言。

  影片 Pete's Dragon 的中文片名是“彼得的龙”,于 2016年上映。影片描写一个小男孩和父母一起出游,突然发生了车祸,父母双亡,小男孩一个人在森林里游荡,遇到一头巨大的杜拉更兽,它身上没有鳞片,浑身长满绿毛,有一副巨大的蝙蝠肉翅,大眼睛,牛鼻子,还长着驴式长耳朵和野猪式的獠牙,杜拉更兽常见的锐利背鳍已经退化成无害的圆润角质小鼓包;它能够隐身,让人无法看见。彼得为它取名“埃利奥特”。他们在荒芜人烟的大森林里相依为命。后来开发商想毁掉这片森林,伐木工人加文用麻醉枪击倒埃利奥特,把它抓了起来。彼得和朋友把它救了出来。在逃跑的路上,埃利奥特大发雷霆,喷出熊熊烈火烧毁了桥梁(图11)。

图11,电影截图:杜拉更兽埃利奥特喷火烧垮大桥。影片Pete's Dragon(彼得的龙)。

  彼得拼命呼喊,它才停止喷火。一辆汽车坠入深渊时,埃利奥特飞去把人救了出来,毕竟它是一头好的杜拉更兽。

  这部电影里的杜拉更兽埃利奥特的“兽设”近乎完美,但是影片在描述杜拉更兽这种动物时,仍然相当负面。老人米查姆给孩子们讲故事时说:“其实没人曾经见过这条龙。除了我。”孩子们发出一片轻声惊叹。一个男孩追问:“你看到过龙?”他回答:“没错。”一个女孩问:“它长什么样?”老人回答:“它是绿色的,浑身都是绿的,除了眼睛。它的眼睛是红的,像地狱之火。不到一眨眼的功夫,它转过头来,张开巨大的下巴,然后喷出……”,他拿起一把乙炔喷枪,按下开关,枪口喷射出一束尖细的蓝色高温火焰,孩子们都吓得尖叫起来,本能地往后一躲。

  埃利奥特体型庞大,有两层楼那么高,轻易就能推倒一棵大树,把猎枪的枪管折弯。伐木工人发现它以后死命奔逃,狼狈不堪,可见其内心对杜拉更兽的恐惧。

  米查姆获悉加文抓住了埃利奥特后对他说:“你疯了吗?你根本不知道这东西的能力,若它醒来,它能把整个镇子和所有人都毁了。”加文报警后警察蜂拥而至,他对警长说:“我得警告你,那个东西很危险”,“所以你们进去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别吓着它,我可不想亲眼看到有人被吃掉”。由此可见,外国民众对杜拉更兽的主要认知是非常负面的,偶尔出现一头好的杜拉更兽,并不会改变他们对杜拉更兽的基本认识。

-----------------------------

如何理解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正面的杜拉更兽角色?

  儿童阅读推广人李一慢说:武士杀死恶魔杜拉更兽、救出公主的故事“听得老外都腻烦了”,于是童话作家们对杜拉更的形象进行了“颠覆”。[1] 所以,杜拉更兽在童话故事中扮演正面角色不能说明整个西方社会都改变了对它们的看法。令人厌恶和恐惧的老鼠和狼也都会被“颠覆”,成为国内外童话故事中可爱的主角,如“米老鼠”和“灰太狼”等等,但这不能改变老鼠和狼本来的负面含义。

  笔者对影视作品中存在正面或可爱的杜拉更兽的理解是:人类生活是很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蛋,有良民也有刁民,有英雄也有盗贼,有清官也有污吏。在人们对神仙和神话虚构动物最初的神秘感和敬畏感淡化之后,人们会将他(它)们拟人化,让他(它)们如常人般喜怒哀乐,把他(它)们分出善恶忠奸。杜拉更兽成为家喻户晓的“熟客”之后,也难免被人们“拟人化”一番,既有恶的杜拉更兽,也会出现善的杜拉更兽。

  我们还可以看看欧洲人自己对杜拉更兽变好这件事情是怎么理解的。德国学者 Thorsten Pattberg(中文名“裴德思”)在指出中国人不应该把龙和杜拉更兽混为一谈时,批评了那些认为杜拉更兽已经变好了的人,他说:“一些人争辩说在西方,杜拉更兽也已经变得可爱和友好了。对此我很怀疑。我相信,对于西方的孩子来说,掌控杜拉更兽的体力和喷火能力是为了作为攻击其敌人的武器,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能够征服猛兽的杜拉更兽骑士。看看好莱坞电影或电子游戏吧!简而言之,欧洲的杜拉更兽根本没有变得友善,它们只是被降服了而已。”[2]

  作者毕竟是西方人,对所谓“杜拉更兽变友善了”这件事情看得比中国人更清楚:“杜拉更兽根本没有变得友善,它们只是被降服了而已。”的确如此,正面的杜拉更兽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一些新的宠物和坐骑而已。

  希望本文读者看了以上几部电影的介绍之后,能够去看一下全片,能够认识到,所谓“龙的正面形象”仅仅是特例,负面形象才是杜拉更兽的本质。外国人可以玩玩新鲜,搞一些“正面的龙”娱乐一下,挣一些票房,但我们中国人,尤其是肩负对外传播重任的专家学者们,不能因此就失去主见。

参考文献:

1,李一慢:龙绘本,颠覆你的想象,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8edad0102dxqn.html

2,Some commentators argue that the "dragons" are now becoming cute and sociable in the West, too. About this, I have doubts. I believe that for Western children the empowering aspect of the dragon's physique and (fire-)power is utilized as a tool against one's foes; they feel like beast-taming dragon-riders. Look at Hollywood and the game industry. In short, the European dragons haven't become friendlier at all, they just have been subjugated.
Thorsten Pattberg: Long into the West's dragon business, China Daily, 2012-01-16,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2-01/16/content_14450195.htm

-----------------------------------------

外国电影中还有大量“龙的负面形象”

  另一方面,专家学者们不应该只看见外国电影中“龙的正面形象”,还应该知道大量外国电影里有着非常负面的“龙”形象,本文仅举一例。

  英国作家创作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历史悠久,即使在中国也家喻户晓。2010年同名新片上映,由真人和三维电脑动画同框出演。片中邪恶的红皇后麾下有一头巨大的杜拉更兽(图12),名为 Jabberwocky,中文字幕译为“空龙”。一只小白兔把爱丽丝引入地下世界,不是要让她享受一次梦幻之旅,而是要她来完成一项重大使命:杀死空龙。

图12,电影截图:红皇后的大杀器“空龙”。影片 Alic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

  当地原先在白皇后的统治下,歌舞升平,非常和谐,但是空龙突然飞来,喷火烧死很多人,摧毁了所有房屋。反抗者疯帽对爱丽丝说:“空龙喷着怒火的双眼,用来撕咬的巨颌和用来抓挠的利爪,提防空龙啊!我的孩子,毒蛇猛兽犹恐不及。”由于空龙非常凶猛,无人能敌,所以地下世界的人和动物都不敢反抗红皇后。白皇后说:“但只要一位战士出面杀死空龙,人民就会奋起反抗。”

  爱丽丝开始也不敢接受这项任务,经过犹豫还是决定挺身而出。爱丽丝穿上银色铠甲,手持长剑,英姿飒爽,一个爱做梦的年轻姑娘变成了全副武装的战士。

  尽管如此,在大决战时,红皇后召唤空龙出场后,爱丽丝和其他人一样都被吓坏了,她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搏斗中,爱丽丝屡屡被空龙击倒,最后她跑上山顶,跳到空龙的脖子上,空龙左右猛烈甩头,想把她甩下来,爱丽丝借机高高跃上半空,挥剑砍断了空龙的脖子,“龙头”翻滚着落下山坡,失去了脑袋的空龙四肢绵软地坠落山崖,一部童话故事片居然变成了武打片!

  片中爱丽丝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姑娘,深居闺阁,弱不禁风,何来如此高强武艺?显然是因为她身处梦境,可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由此可见杀死杜拉更兽是欧美儿童的梦想之一。在实际生活中也的确如此,“Everyone has a dragon to slay”(每个人都有一头杜拉更兽等着他去杀死)这句励志名言常被用来鼓励少年儿童去迎接挑战。[1]

  外国大量影视片中极其负面的杜拉更兽形象,对外国民众的影响非常深远。即使是坚持译龙为 dragon 的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其数据也表明外国人对杜拉更兽的认知是负面的。[2][3] 因为两者同名,对杜拉更兽的这种负面印象也必然会殃及到中国的龙。

  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天安门城楼上画了很多龙,国家主席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主要象征物,因此,译龙问题不是儿戏。译龙为 dragon 不利于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利于中国建设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不利于中国的稳定和统一。[4] 希望中国翻译学界重视这一问题,对“龙”字的译文的要求要高一点,不能因为 dragon“未必总是代表”邪恶与祸祟 [5],就坚持译龙为 dragon,它“经常代表”邪恶与祸祟,就足以有必要改译了。语言翻译并非全是简单的语种转换,往往还涉及文化、历史、政治、情感和经济等问题,我们应该扩展视野,搞好这一事关重大的跨文化翻译工作。[6]

参考文献:

1,Everyone has a dragon to slay, World Dragon Shooting Day raises funds for local student fighting cancer, May 21, 2017,
https://www.kenoshanews.com/news/everyone-has-a-dragon-to-slay/article_2a8ddc4e-b879-53cf-8b98-05747c3e9ae8.html

2,葛岩,秦裕林:Dragon 能否表示龙——对民族象征物跨文化传播的试验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3,姚翠平,汤红娟:外宣翻译中文化意象错位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33卷第5期,2018年5月

4,黄佶:把“龙”翻译为“dragon”有三大危害,http://www.loong.cn/huangji_san_da_wei_hai.htm

5,龚文庠:把龙译成 dragon 无伤国家形象,北青网,北京青年报,2007年12月16日
  “西方的龙未必总是代表‘邪恶与祸祟’。最近的例子是新华网12月4日专电的报道:英国工党议员伊恩·卢卡斯呼吁重新设计英国国旗,在国旗上面添加一条‘威尔士龙’,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国家的组成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威尔士龙指的是使用了数百年的威尔士国旗上的图案,官方的说明是:一只红色向前直走的龙,又称红龙(Red Dragon)。研究国旗史的一位英国专家说,红龙的含义可能源自十五世纪威尔士诗人的诗句:红龙鼓舞我们行动。既然东方的‘龙’和西方的 dragon 都没有非常明显的善恶定位,改译的理由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6,黄佶: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Vol.50 Issue(6),http://xbzs.ecnu.edu.cn/CN/html/2018-6-72.htm

(2019年4月29日)

作者简介:黄佶,男,工学博士,原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教师,龙 Loong 网主编(www.loong.cn),著有《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等书。

【本稿为第三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国际研讨会而作。未获安排宣讲。】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