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大量插图版

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六期

  摘要:对外介绍中国的思想、观念、情况时,难免要涉及许多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如果翻译不准确,轻则理解失误,重则产生相反效果甚至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通过考察大量跨文化翻译案例,研究认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应该树立一些新的观念:1,应从外国人(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的角度判断翻译是否正确;2,不能仅根据辞典了解一个外文词汇的含义,更要看其在实际使用中所代表的含义;3,不译不等于不释,零翻译不等于零解释,音译只是第一步,用外语为其撰写解释是更重要的工作;4,网上辞典收录词汇时应遵循“下限原则”,尽力收入中国新造“外去语”;5,在对外翻译时,要考虑翻译活动中的经济学规律,外国人倾向于使用比较简洁的汉语音译,弃用繁琐的外文意译;6,在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可以以汉语拼音为基础,但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关键词:国家形象,跨文化翻译,文化负载词,龙,dragon

  论文结构(点击小标题可以直接进入相关部分):

  引言

  一,应该从以目的语为母语之人的角度判断翻译是否正确

  二,不能仅根据辞典了解一个外文词汇的含义,更要看其在实际使用中所代表的含义

  三,不译不等于不释,零翻译不等于零解释

  四,网上辞典收录词汇时应遵循“下限原则”

  五,在对外翻译时,要考虑翻译活动中的经济学规律

  六,可以根据汉语拼音进行音译,但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结语

---------------

引言

  在对外国人民宣传中国的思想观念、介绍中国的情况和进步时,难免要涉及很多中国文化负载词。如果翻译失误,外国人民看不懂这些词,或者理解出来的含义和中国人的原意截然相反,那么,我们的努力就会白费,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

  2005年,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因为龙在英语里被译为 dragon,和欧美文化中最大的恶魔同名。这件事引起了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工作的广泛关注。十余年来,在很多人士的推动下,一些中国文化负载词被重新翻译,避免了混淆,例如国家体育总局规定“象棋”应该译为 xiangqi,北京和上海京剧院已经把“京剧”译为 jingju,“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把“仁”、“神”、“风骨”、“君子”和“有无”等改为音译,中国龙舟协会和亚洲龙舟协会已经把“龙舟”译为 longzhou,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已经把“龙”译为 loong。但是外交部、外文局和中央编译局的专家们,以及翻译学界很多学者仍然坚持译龙为 dragon 或 Chinese Dragon。2017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带领美国总统特朗普参观故宫时说:“我们叫龙的传人。”他的随行翻译将“龙”译为 dragon。因此,中国文化负载词外译工作中的“龙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笔者对大量跨文化翻译案例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我们应该树立一些新的观念。下面结合实例逐一讨论。

一,应该从以目的语为母语之人的角度判断翻译是否正确

  2015年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赠送艺术品“和平尊”(又名“和平樽”),以纪念其成立七十周年。新华社报道说:这座一人多高的和平尊的“顶部龙饰象征守望和平”【1】。新华社英文消息将这句话译为“with dragon-shaped decorations on its top showing expectations for peace”【2】。2016年2月25日,这座和平尊被正式安放在联合国总部,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刘结一也称这些龙饰为 dragon【3】。

和平尊及其顶部的龙饰

  中国人都知道这个 dragon 是指中国的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但是,欧洲神话虚构的动物杜拉更【4】在英语中的名称也是 dragon,它的象征意义和中国龙截然相反,主要象征邪恶和非正义。

  同样在联合国总部,矗立着一座名为 Good Defeats Evil(正义战胜邪恶)的雕塑,它由苏联政府于 1990年赠送给联合国,纪念其成立四十五周年。联合国多媒体网站(United Nations Multimedia)介绍说:这座雕塑塑造的是欧洲英雄圣乔治正在刺杀杜拉更(the sculpture depicts St. George slaying the dragon)【5】这座雕塑的特殊之处在于,杜拉更的身体部分直接使用了美苏两国销毁中程核武器时拆毁的苏联 SS-20 和美国潘欣核导弹的部件(The dragon is created from fragments of Soviet SS-20 missiles and United States Pershing nuclear missiles that were destroy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 of 1987.)。这座雕塑生动地象征着美苏两国的裁军行动(It is a vivid symbol of disarmament.)。显然,这头杜拉更象征的是核战争的威胁。

  欧美国家的人用 dragon 一词称呼象征核战争威胁的恶魔,中国则用 dragon 一词称呼守望和平的神兽——龙,这显然是不妥的,不仅没有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反而扭曲或模糊了中国声音的原意,向世界人民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至少会让很多外国朋友感到困惑。很多中国人认为,随着世界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增加,外国人已经知道中国的 dragon 是好的,和欧洲的 dragon 不同。因此,译龙为 dragon 不会导致外国人误解。这种说法是典型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跨文化传播,而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传播效果。用外语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中国人可能不理解,因为外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要让中国人理解,必须使用中文例子。

  如果意大利人把他们的快餐 pizza 汉译为“砒霜”,然后向中国人解释:“意大利的砒霜和中国的砒霜不同,意大利的砒霜是美食,不是毒药。”即使我们中国人能够理解这一翻译,知道两者虽然名称相同,但是内涵截然相反,我们中国人会有什么感觉?至少会觉得很荒谬吧?即便意大利人为他们的传统美食 pizza 创作最有趣的广告,把“砒霜店”布置得美轮美奂,我们中国人多半也不敢去品尝这种名称奇怪的美食,更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去“铤而走险”。有人认为这个例子不现实,意大利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美食和中国的毒药同名。的确如此,这是因为意大利人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遵循了正确的原则,或者说遵循了最基本的常识。而我们中国人自己却违背了这些原则和常识,迟迟不去纠正中国的象征——龙——与欧美国家的魔鬼杜拉更同名这一错误,这和把美食的名称 pizza 汉译为“砒霜”没什么两样。

  另一方面,既然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的龙和欧洲的杜拉更内涵截然相反,外形和习性也有很多差异,为什么不在英语中给中国的龙另取一名呢?为什么不设法去一劳永逸地根除误读,反而要维护时时引发误解的错误翻译、不断地向外国人解释呢?南方的橘子到了北方发生了变异,尚且要另取新名“枳”,为什么对中国对外宣传的常见主角——龙——要这么吝啬呢?

  注释:

1,习近平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新华网,2015年9月27日,记者王丰丰、长远,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7/c_128272721.htm

2,Xi presents gift carrying message of peace to UN in show of support, 2015年9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5-09/28/c_134665287.htm

3,Remarks by Ambassador Liu Jieyi at the Reception Marking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Zun of Peace", 2016年2月25日,
http://www.fmprc.gov.cn/mfa_eng/
wjb_663304/zwjg_665342/zwbd_665378/t1343427.shtml

4,为了不至产生歧义,笔者把欧洲的dragon音译为“杜拉更”,而不是按照现在常见的做法,将其译为“龙”。

5,Soviet Union Presents "Good Defeats Evil" Sculpture, http://www.unmultimedia.org/s/photo/detail/498/0049891.html

返回顶部

-----------------------------------

二,不能仅根据辞典了解一个外文词汇的含义,更要看其在实际使用中所代表的含义

  辞典对一个词汇的解释,只是客观记录人们对它的理解,这不等于根据这些解释进行的跨文化翻译不会出错。在英语辞典中,dragon 被解释为恶魔之外,又被解释为东亚地区的神兽。这只是对 dragon 一词使用现状的描述,但不等于这一现状是合理的。把龙和 dragon 互译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至少从十九世纪开始,就不断有外国人发现并指出龙和杜拉更有显著的区别。

  1882年,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牧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 Pagoda, Loong and Foong-Shooy(宝塔,龙和风水)。他写道:“The loong or dragon, as it is commonly translated, is to the Chinese nation all that the eagle is to us, and a great deal more. It is a mysterious, fabulous creature in many respects like the dragon of western fables, but far surpassing it. Not only supernatural, but almost divine qualities are attributed to it.”【1】(龙通常被译为 dragon,它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就和鹰对我们的意义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一种神秘的、巨大的生物,在很多方面和西方神话中的杜拉更相似,但远远优于杜拉更。它不仅是超自然的,而且还被赋予了近乎神圣的特质。)

  他并非第一个把龙音译为 loong 的人。据笔者考据,早在 1814年,第一个英译《论语》的英国传教士 Joshua Marshman(马希曼)就已经把“龙”字注音为 loong了。【2】

  1923年,美国人 Newton Hayes(海斯)在上海出版了一本书,英文书名是 The Chinese Dragon,中文书名只有一个字:龙。他指出龙和杜拉更在外形上的差异之后,在书中写道:“A still great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varieties exists in the matter of disposition. The European dragon is usually portrayed as a cruel monster, the personification of all that is evil, and the enemy of man... The Chinese dragon, on the other hand, is in this respect very nearly its antithesis. It is a beneficent creature, a friend to man.”【3】(中国龙和西方杜拉更更大的差异在它们的性情方面。欧洲的杜拉更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残忍的怪物,是所有邪恶事物的化身,人类的敌人。……。然而,中国的龙在这方面几乎截然相反。它是一种行善的生物,人类的朋友。)

  1931年2月12日,牛津大学汉语教授 William Edward Soothill(中文名“苏慧廉”)在英国皇家亚洲文化协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做了一场报告,他在描述了龙和杜拉更的差异后说:“So different are the two conceptions that it would almost seem wiser to call them by different names, adopting the Chinese name Lung for their national benefactor.”【4】(这两种东西是如此的不同,为它们取不同的名字显然是明智的,可以用来自中文的名字 Lung【5】称呼这个国家的施惠者。)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Eugene A. Nida)是《圣经》翻译界的权威,曾经在中国多所大学讲学。他在 1981年出版了一本书 Meaning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的语义》),书中写道:“... But most problems that invole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much more complex: they involve conflicting values attached to the same objects. For example, in the Orient the ‘dragon’ is not regarded as a threatening animal, symblic of overwhelming evil power, as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ather, the dragon suggests good luck and fortune.”【6】(……。但是绝大多数涉及文化差异的问题都要复杂得多:在同一个对象上,会存在着完全对立的价值观。例如,和《启示录》里说的不同,在东方,dragon(龙)没有被视为有威胁的动物,也没有被视为强大的、压倒一切的邪恶力量的象征;相反,dragon(龙)意味着好运。)认识到龙和杜拉更的差异后,奈达对翻译界提出了忠告:“In most areas of the world a term for dragon would imply something fearsome, but in certain parts of the Orient the dragon i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prosperity and good fortune, and it is necessary, therefore, in translating into certain languages in the Orient to employ (1) a somewhat different expression, for example, ‘terrible reptile’ or ‘fearsome snake’ or (2) a marginal note which will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connotation.”【7】(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dragon 一词意味着某种可怕的东西,但是在东方一些地方,它被认为是繁荣和好运的象征。因此,在把这个词译为东方的某些语言时,应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使用某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将其译为“令人恐怖的爬行动物”或“可怕的蛇”;2,做一个旁注,解释其内涵的不同。)

  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文化后,知道龙不应该继续被称为 dragon,杜拉更(dragon)也不能被称为“龙”,或至少应该做一个注释。那么,我们中国人要了解 dragon 一词在外国人心中的真实含义,也应该看它的实际使用情况。

  笔者收集了几百年来大量国外时政绘画(宣传海报和报刊漫画)【8】,发现杜拉更(dragon)被世界各地的画家们用来象征几乎一切负面事物,在战争和革命时期,敌对双方的宣传机器都把对方描绘成杜拉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协约国相互把对方比喻为杜拉更;在俄罗斯革命中,红军和白军相互把对方比喻为杜拉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营和纳粹德国相互把对方画成杜拉更(图 1);在冷战中同样如此,美苏双方把对方比喻为杜拉更。在反恐战争中,美国漫画家把恐怖主义组织画成杜拉更。与此同时,伊朗画家把美国画成杜拉更,阿拉伯画家把美国的盟友以色列画成杜拉更(→ 详细资料)。在欧美各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中,敌对政党也都把对方或其反对的事物比喻为杜拉更(图 2)。

图1,二战时期的宣传品,上:波兰反纳粹海报;下:纳粹德国出版物的封面

图2,美国政治漫画,上:特朗普反对的事物是杜拉更;下:特朗普是杜拉更(→ 详细资料

   欧美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敌人比喻为杜拉更(dragon)?因为在基督教文化中,杜拉更是最大的恶魔,杀死杜拉更是英勇而正义的行为。因此,在宣传中把敌人画成杜拉更,可以为己方获得道德合法性,从而有利于争取其他人的支持。

  由此可见,在欧美人心里,杜拉更(dragon)的象征意义是非常负面的,龙作为中国的象征,应该和它划清界限,不能与它同名。

  在欧洲一些地区和城市,人们把杜拉更视为守护者。在不少童话故事和影视作品中,杜拉更是正面角色。这是很多人坚持译龙为 dragon 的理由。德国学者 Thorsten Pattberg(中文名“裴德思”)指出:“欧洲的杜拉更根本没有变得友善,它们只是被降服了而已。”(the European dragons haven't become friendlier at all, they just have been subjugated.【9】)

  中国龙愿意被西方人降服吗?显然不愿意。由此可见,文化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同文化中的特有事物,使用完全独立的专用名称,以免在跨文化传播时“窜味”。

  中国父母为孩子取名时、企业创建品牌时频频使用“龙”字,足以说明龙的象征意义主要是正面的。很多人以“dragon 并非总是代表坏的东西”为理由,反对为龙创造一个新名字。但是,为什么要在 dragon 总是代表坏的东西的时候,才为龙改译呢?dragon 经常代表坏的东西,不就足以说明龙不能被称为 dragon 了吗?龙是中国的象征,把龙译为 dragon,不仅不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反而方便了反华势力妖魔化中国,赋予了他们的反华行为以道德正当性,主动让反华势力占据了道德制高点,部分甚至完全抵消了中国对外宣传的正面作用。

黄佶参加学术会议发言 ppt 选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欧美儿童自幼接触描绘英雄杀死杜拉更的童话故事、戏剧、电影、动画片以及各种雕塑和绘画作品,从小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杜拉更(dragon)是恶魔,应该杀死它们。”很多学校还把时政绘画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其中不乏把本国的敌人比喻为杜拉更的作品。在欧美,“Everyone has a dragon to slay”(每个人都有一头杜拉更等着他去杀死)是一句励志格言,常被大人用于鼓励孩子战胜困难。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在遇到自称为 dragon(龙)的后代(“传人”)的中国人时,在和中国发生意识形态或利益冲突时,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可想而知,那时再对他们宣传中国的善意,就为时已晚,而且也未必有效。

新闻网页截图:儿童治疗癌症被比喻为杀死 dragon

  1994年,在卢旺达内战中,胡图族人杀害了近百万图西族人,震惊世界。胡图族电台和杂志在煽动民族仇恨时,把图西族人称为“蟑螂”(inyenzi,卢旺达语),以此污名化图西族人,使胡图族民众去人性化、兽化(dehumanization),把杀人(杀戮图西族人以及帮助图西族人的胡图族温和群体)视为理所当然,没有心理障碍。

卢旺达反图西族人宣传画

教学 ppt 选页:去人性化,兽化

卢旺达胡图族刊物封面

难民营外的胡图族人手持大砍刀

死里逃生的图西族人

尸横遍野

刀下冤魂

  图西族人被称为“蟑螂”是被动的。但中国人坚持译龙为 dragon 却是在主动称自己是“恶魔杜拉更”,主动帮助我们的敌人妖魔化(demonization)中国人。

  中国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现在致力于解决“挨骂”的问题,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自称“龙的传人”的中国人译龙为 dragon,是自己在“找骂”。因此,在考虑翻译问题时,不能只看辞典,视野不能只局限在外语上,还要了解历史、政治与文化,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利益的时候。

  一个事物的名称不是几个文字的简单组合,它身上承载着大量背景信息甚至好恶情感。在对外宣传时,我们完全可以为中国事物创造各种专用新词,然后赋予它们相关的信息和情感,准确对应原中国概念,不产生任何歧义。

  注释:

1,[美]Rev.J.E. Walker: Pagoda, Loong and Foong-Shooy, The Missionary herald at home and abroad: Volume 78, 1882, p.515, Google Books

2,[英]Joshua Marshman: 中国言法(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1814年出版。Google Books

3,[美]L. Newton Hayes: The Chinese Dragon / 龙,商务印书馆,上海,192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本,第 41 至 42 页。

4,The Dragon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ume 63, Issue 2, April 1931, pages 498 to 599,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

5,lung 是“龙”的威妥玛拼音。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停止使用这种拼音法。

6,[美]Eugene A. Nida, William D.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Orbis Books, 1981, page 2.

7,A murit Eugene A. Nida, tat?l ?echivalen?ei dinamice” ?n traducerea Scripturii, https://vaisamar.wordpress.com/2011/08/28/

8,黄佶: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2015年,http://www.loong.cn/ylfy。

9,[德]Thorsten Pattberg: Long into the West's dragon business, China Daily, 2012-01-16,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2-01/16/content_14450195.htm

返回顶部

-----------------------------------

三,不译不等于不释,零翻译不等于零解释

  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时,音译文化负载词是全世界常用的做法。但是,很多中国人担心音译中国特有事物名称会使外国人看不懂。实际上音译(创造外文译名)只是第一步,用外语为其撰写解释是更重要的工作。

  外国的东西进来,如果只有音译,我们也是看不懂的,例如“呜呜祖拉”(vuvuzela)。但是,只要听一句介绍或看一眼解释,我们就明白了:“这是南非土著人使用的一种长喇叭。”配上图片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网上辞典还能播放吹呜呜祖拉时发出的声音。显然,并非只有把 vuvuzela 生硬地“意译”为“南非唢呐”,才能使中国人看懂。如果硬要把 vuvuzela 译为“南非唢呐”,反而要引起中国人的困惑了:“南非土著人怎么会有唢呐?”如果这样翻译 vuvuzela,那么在南非人对中国人民介绍南非情况时,中国听众的脑子里反而要乱套了。

呜呜祖拉不能译为“南非唢呐”

  一个新词的解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注释,在说话或文章中使用。音译新词第一次出现在一次讲话或一篇文章中时,可以在它后面写上短注释。例如:“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上,很多球迷吹起了呜呜祖拉(南非土著人使用的一种长号)。”可以根据讲话或文章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撰写短注释。例如讲中国祈雨风俗的文章,可以把龙解释为一种神兽,掌管雨水;介绍“龙的传人”的文章,可以把龙解释为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等等。长注释主要用于辞典,对新词进行全面的详细说明,并可配上图片。如果是电子辞典或网上辞典,还可以配上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中国的“君子”原来被英译为 gentleman,显然词不达意,因为“君子”的含义非常丰富,远远不是一个“绅士”所能表达的。于是该工程的专家将其音译为 junzi,用这个新词作为符号,代表“君子”这个概念的复杂含义。为了帮助外国人看懂,该工程的学者为其撰写了短注释和长注释,分别为:

  Junzi (Man of Virtue)

  Junzi was originally used to indicate a person's social status, generally referring to a ruler or a member of the aristocracy. Beginning with Confucius, the term acquired an additional moral dimension and came to mean someone of true virtue. The opposite of junzi is xiaoren, which roughly means the “petty men.” 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junzi is someone who is above a scholar and below a sage in terms of moral influence. A man of virtue pursues and practices the ideal known as Dao and regards Dao as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of life above power or gains.【1】

  奇怪的是,“君子”被译为 gentleman,只有歧义、没有贬义,该工程的专家学者仍然把它改译了。但把“龙”译为 dragon,不仅有歧义,而且有强烈的贬义,专家学者却拒绝改译。【2】十余年来,笔者在宣传重新译龙时遇到了无数反对者,理由千奇百怪,国人留恋 dragon 一词的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1985年出版的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龙”译为 long。但是,在英语里,long 是一个常用词,本来就具有多种含义。译龙为 long 会导致歧义,例如 The Long Tail 这本书不是讲龙尾巴的故事,而是在讲“长尾理论”。

  因此,将“龙”音译为 loong 可以避免歧义。这一译法已经得到了一些运用。200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 CPU 芯片“龙芯”被英译为 Loongson;2011年,中国察打一体无人机“翼龙”被英译为 Wing Loong;2017年7月首映的电影《龙之战》的英文片名是 The War of Loong。

电影海报

  “译名——短注释——长注释”这一结构也适用于介绍其他中国特有事物,例如中国菜肴。中国餐馆的外文菜单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结构:

  译名:音译,接近菜名的中文发音,不仅简洁,而且能让中国服务员听懂;

  短注释:菜肴的物质内容——菜肴的主要原料和烹饪方法,以帮助外国食客点菜;

  长注释(可选):菜肴的文化内容——菜肴的起源和故事等,使外国人进一步了解菜肴背后的文化,既可以使他们在等菜时有事可做,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谈资。

  注释:

1,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Junzi, http://www.chinesethought.cn/EN/shuyu_show.aspx?shuyu_id=2271

2,中国龙依然是dragon,别纠结,北京晨报(记者:张璐),2017年5月18日,http://wemedia.ifeng.com/15885199/wemedia.shtml

返回顶部

-----------------------------------

四,网上辞典收录词汇时应遵循“下限原则”

  要建设好有利于中国的国家话语生态,建设好供外国人使用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辞典非常重要。

  在编辑传统纸质辞典时,是否收入一个词汇,依据的是“上限原则”:有足够多的人使用,有足够长的历史,或者有足够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纸质辞典不能太厚。

  但是网上辞典的空间几乎无穷大。笔者个人建立的“龙 Loong 网”(www.loong.cn)存储空间为一千兆字节(Giga byte),每年租金为一百元人民币,如果纯粹存储文字的话,可以存储数亿个汉字,而官方机构或企业拥有大量资金,所建网站的空间肯定会大得多,可以存放天文数字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所以,网上辞典完全可以按照“下限原则”尽可能多地收入词汇:即使只有一个人提出某种译法,即使只有少数人在使用,即使缺乏影响力,也可以收入,以免外国人遇见某个生词时空手而归。

  例如中国的龙,现在有各种译法,除了 dragon 之外,还有 Long、Loong、Liong、Lorng、Londeity 等新译法。这些词汇都可以收入。可以在后几种译法下写明它们还不是最后定论,尚未得到权威机构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其解释仅是少数人的建议。这样,外国人遇到这些词汇时,不至于毫无头绪,无法继续阅读有关中国的文章。

  中国文化负载词网上辞典可以专门新建,也可以利用网上现有的开放辞典,如维基百科(Wikipedia)和都市辞典(Urban Dictionary)等,主动添加新词汇及其注释。

网页截图

  有志于参与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机构和个人,无须等待权威外宣部门慢慢想通对外传播的道理,可以主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为其撰写外文注释,并利用自己的网站和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搜索引擎无孔不入,外国人能够通过搜索互联网看懂这些中国文化负载词。

  语言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官方专家提出的译法未必会被普遍接受,民间业余爱好者建议的译法未必不会受到大众青睐。而且民间百花齐放也能扩展官方专家的思路,搞好外译工作。

返回顶部

----------------------------------

五,在对外翻译时,要考虑翻译活动中的经济学规律

  语言是供使用的,因此,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越简洁越好。我们自己也经常在简化语言,例如“中央电视台”被简化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被简化为“春晚”,“费拉德尔菲亚”被简化为“费城”,“马尔维纳斯群岛”被简化为“马岛”。

小人书封面

  外文译为中文时同样如此。pizza 最初被意译为“意大利馅饼”,后来被简洁的音译“披萨”所取代;cement 最初被音译为“水门汀”,后来被比较简洁的意译“水泥”所取代;telephone 最初被音译为“德律风”,后来被简洁的意译“电话”取而代之,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德律风:老广告及其实物照片

  所以,具体是音译还是意译,最终很可能不是取决于翻译理论,而是取决于哪种译法更为简洁。即使中国的龙被官方规定译为 Chinese Dragon,一旦外国人知道它还有一个简洁的音译方法 Loong,也会迅速改用后者。

  2006年,国外新闻媒体报道了笔者译龙为 Loong 的建议之后,外国人在来信讨论时就立即开始使用这种译法了,包括反对我这一建议的外国人。一位美国研究《圣经》的教授反对我把龙和杜拉更区分开来,他在电子邮件中写道:

  You said you would like to educate foreigners about the loong or dragon. As an American Bible Prof. I would also like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the bible word for dragon. The word Loong in chinese is the same as a dragon in the English. The chinese bibles even use the word loong for dragon. It is used 13 times to depict evil or the devil(Satan)....(你说你要告诉外国人龙和杜拉更的区别。作为美国《圣经》教授,我也要向人们介绍《圣经》中的 dragon 一词。中文“龙”字的含义和英语单词 dragon 的含义是一样的。中文版《圣经》就是把 dragon 译为“龙”的。它十三次使用“龙”字描述罪恶和魔鬼(撒旦)。……)

  这位美国教授的来信说明,为龙取一个外文专用名词 loong 即使对于反对重新译龙的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这可以使他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龙和杜拉更是一回事。这封信的另一个价值是,它告诉我们:中文版《圣经》有十三处将 dragon 译为“龙”,以此称呼恶魔。这再次警示我们再也不能把龙和 dragon 互译了。虽然《圣经》的历史很悠久,但它至今仍然在欧美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都是要把手按在《圣经》上的。

  英语等拼音文字是一维文字,只能通过水平方向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含义,例如 work、worker、workshop 等。然而汉语是二维文字,在垂直方向也能发生变化,例如高、搞、篙、藁、【木篙】等等。

汉字是二维文字

  因此,汉语用较少的音节就可以产生较多的含义,这决定了把汉语词汇译为拼音文字时,音译比意译简洁,耗费的音节数和字母数比较少。因此,翻译过程中的经济学规律决定了在外译中国概念时,音译方案往往会占据压倒性的胜利。即使最初有意译方案,音译方案还是可能后来居上。例如 martial art(“武术”的意译)不敌 Kung Fu(“功夫”的音译);Spicy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宫保鸡丁)被 Gong Bao Ji Ding 所取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想搞好对外宣传工作,也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很多人担心音译中国概念产生的外文新词汇会显得很“怪”,不像外语。实际上这体现了异国特征,外国人反而更喜欢。我们同样如此。如果 coffee 被汉译为“提神茶”,chocolate 被汉译为“黑香糖”,cigar 被汉译为“大烟卷”,humour 被汉译为“暗噱语”,disco 被汉译为“摇头扭臀舞”,bikini 被汉译为“戏水遮羞布”,这些译文完全是中国化的,但我们中国人还会觉得它们是充满异国情调的东西吗?

  中国事物名称外译的方法是否正确,可以借用外国事物名称汉译的方法来判断。我们不能实行双重标准,在外国事物进来时,很欢迎充满异国情调的、无法直接理解其含义的音译名称(例如“华尔兹”、“白兰地”),把中国人学习一个新的外来中文词汇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是一种时尚,以听得懂、能够说为时髦;但是在中国事物走出去时,却不愿意让它们的外文名称携带中国特征,坚持使用很冗长的意译(例如油条被译为“deep-fried dough sticks”),唯恐外国人不能一眼看懂其含义,害怕外国人太懒或太笨,不肯学或学不会从中文音译出来的“外去语”(例如“youtiao”),即使这样做可能导致外国人理解错误,也在所不惜。如果这一方法还是不能确定我们的外译思路是否正确,可以把中国事物名称的各种可能外译法告诉外国人,让他们去选择,例如 Chinese Dragon 和 Loong,让客观规律自己发生作用。

  牛津英语辞典(OED,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一直在积极收入世界各地的新英语单词。香港英语 add oil(加油)近日被收入了。为什么音译 jiayou 落选了?可能是因为两者字母一样多,虽然前者音节略有增加,但比后者容易理解得多,所以权衡下来选择前者。这是符合翻译经济学规律的。

返回顶部

----------------------------------

六,可以根据汉语拼音进行音译,但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很多人批评 loong 这种译法违背了拼音字母规则。但是,中国于 2009年推出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在 2012年进行了修订。这个国家标准的第 5.5 条规定:“除了《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符号标调法以外,在技术处理上,也可采用数字、字母等标明声调,……”【1】比如,“陕西”和“山西”的汉语拼音完全一样,依据上述规则,“陕西”被译为 Shaanxi【2】,增加了一个字母 a,以区别于 Shanxi(山西)。同样如此,loong 增加了一个字母 o,用最简洁的方法区别于 long 这个英语常用词,以避免误读。因此,这一拼写法并未违背中国的法律法规。

  Loong 方案存在一个缺点:拼写形式和它相近的一些英文单词的含义不好,例如 loony、loon 和 loo等,可能产生负面联想。但因其较为简洁,发音很接近汉字“龙”,而且李小龙这样的偶像级英雄人物的英文名也使用了 loong(Lee Siu Loong)【3】,所以接受的人比较多。“龙”字至少从 1814年开始被注音为 loong。之后一直有人将“龙”音译为 loong,并延续使用至今,中间没有间断。【4】1940年代,上海出品的“龙凤牌香烟”的英文品名就是 Loong Voong Cigarettes。

  根据汉语拼音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我们应该根据各国语言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微调,以便译文的发音接近中文原文的发音。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文,规定象棋的“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此举非常有助于推动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为了避免出现“英语特殊化”现象,中国官方的合适说法应该是:“Xiangqi 是‘象棋’的罗马字母拼写法。”而不要明确说它是“英文译名”。另一方面,在 Xiangqi 进入各国语言时,为了便于该国语言的使用者,可以也应该根据各国语言的拼写习惯,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因为 X 和 Q 在英语里的发音和在汉语拼音里不同,Xiangqi 在英语里的发音不是“象棋”,因此,实际的英文译名可以是 Shiangchi,这个拼写的英文发音才比较接近“象棋”在中文里的发音。中医术语“气”也经常被音译为 Chi。

  也就是说:是借用现有外文词汇 chess 对“象棋”勉强进行意译,还是按照“象棋”的中文发音音译成外语,主动权理应在我方(中国),但各国语言具体如何把此发音拼写出来,可根据各种语言的具体情况确定。这样的实例也是存在的。韩国首都“首尔”的外文译文在英语中是 Seoul,在捷克语中是 Soul,在葡萄牙语中是 Seul,在拉脱维亚语中是 Seula,在立陶宛语中是 Seulas,在西班牙语中是 Seúl,在匈牙利语中拼写为 Sz?ul,等等。【5】

  注释:

1,《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http://baike.baidu.com/view/2292589.htm

2,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haanxi.gov.cn/

3,Lee Siu Loong 这个英文名外国人用得比较少,他们主要使用李小龙的另外一个英文名:Bruce Lee。

4,黄佶: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2015年,http://www.loong.cn/ylfy。

5,http://en.wiktionary.org/wiki/Seoul

返回顶部

-----------------------------------

结语

  自从 2006年来,如何译龙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界内外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至今仍然分歧严重。但如果我们把如何译龙一事分解为三个问题,我们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一:龙和杜拉更(dragon)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基本上不成问题了,就连拒绝改译龙的专家们也知道“‘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 【1】。

  问题二:“龙”要不要重新翻译?

  不同的事物应该有不同的名称,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既然龙和杜拉更“完全不同”,那么为龙另外取一个外文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角度考虑,仅凭欧美各国、各种政治实体长期和广泛使用杜拉更(dragon)来象征自己的敌人这一点,这个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应该重新翻译,必须重新翻译。

  问题三:如果重新译“龙”,应该怎么译?

  目前呼声较高的译法有 Long、Loong 和 Liong,这些译法各自都有一些不足,但我们不能因为现有的重译方案都不太理想,就否定重新译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外语学界和对外传播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力量,为“龙”创造更好的翻译方法,供大众参考和选择。简单地拒绝一种不完美的译法,不如提出更合理的方案,让大众主动使用好的译法。

  注释:

1,400 条文化术语诠释与英译公布,专家:误译易引发误解。2017-5-18,北京晨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05-18/8226988.shtml

--------------

  作者:黄佶,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41)

  原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六期,72~80页
  http://xbzs.ecnu.edu.cn/CN/html/2018-6-72.htm

  责任编辑:胡范铸,周萍

(黄佶编辑、配图,文字及标点符号略有调整,2019年6月15日)

相关链接:

  黄佶: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7月31日

  黄佶: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2019年7月31日

  黄佶: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社会科学,2006年第十一期

  黄佶跨文化翻译学术论文被引用情况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