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文摘

社会上有一种翻译民粹主义:要大量用汉语拼音

原标题:对外翻译、话语权与文化自信
黄友义(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一辑)》,2018年9月3日

  2014 年,我参与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这个项目。在与学科组共同推进项目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对此项目有了新的认识。在本文中,我主要分享三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对外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有人得知我们在从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工作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中国的翻译人员应该是把外文翻成中文,你们为什么倒着来?英语不是你们的母语,翻译的质量能好吗?效果能保证吗?即使翻译过去了,外国人会看吗?

  对于中国译者承担典籍翻译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西方学者持否定态度。……。

  他们之所以言之凿凿,大多因为秉持“翻译一般只能译入母语而不是译成外语”的信条,认为中国译者的翻译造成了难以忍受的“中国英语”,相较之下,西方译者则行文流畅、自然、可读性高。

  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如果接受这种观点,那么无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就没有进行下去的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推进术语工程, 为什么还要使用以中国译者为主体的翻译团队?我的回答是:从翻译史来看,翻译者们最关心的总是那些强势文化。回顾中国的翻译史,人们先是大量翻译英法俄文学作品,然后是翻译国外科技文化作品,到了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至最近几年,是把国外的经济管理经验翻译成中文。

  举个例子:为什么老挝文学或者柬埔寨文学的翻译没有成为中国译者关注的焦点呢?因为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的译者们不太重视这些国家的文学成就。同样的道理,那些以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中心、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译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做“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中译英工作吗?回答显而易见。指望外国人大量翻译中国思想术语是不现实的。话语权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别人送过来的。中国经济走不出去,我们的基本理念人家不知道,指望人家去宣传我们的思想成果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我们今天之所以翻译,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翻译,把中华文化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谁来翻译,如何翻译?

  多年从事翻译工作,我的心得是一定不能关门造车,一定要尽可能地找外国专家,尽可能让他们帮忙润色,中外人员一起探讨,才能拿出好的译文。

  ……。

  在翻译中,我们特别注意参考国外的译文。林戊荪先生曾提醒我们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是谁: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是给普通的外国读者看还是给汉学家看?我们认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英文的读者对象不是汉学家,因为汉学家会选择直接看中文;当然,也不会是对中国文化完全不感兴趣的外国人。那么读者对象是哪些人?实际上就是想学习一点儿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有些读者提出这样的观点:传达中国思想用中文拼音就行了,不必翻译成英文单词。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比如说“I came to Zhongguo, I went to Changcheng, visited Yiheyuan, had kaoya and watched jingju.” 这样的句子说出来外国人看不懂。

越南店招

瑞士海报

  社会上谈到翻译,似乎有一种民粹主义,觉得要大量用汉语拼音,但这样就别指望能和外国大众进行有效交流,我们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外国青年人。术语的释义不是精确的字典的释义。

  ……。

三、怎么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承担“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外研社已经做了很多传播方面的工作:一是出版图书,二是利用各大国际书展进行宣传,三是大力推进版权转让工作。他们还利用了多媒体时代的电子媒体传播方式以加大宣传力度。我在这里要表达的不是具体的传播途径,而是建议我们要抱着良好的传播心态,不要急于求成。

  ……。

  道理其实很简单:文化传播向来是细水长流的,润物细无声。想一蹴而就让西方人一下子接受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不现实。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时代,传播中国文化不仅为了交流,而且也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优秀的文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这是需要时间的。

  作者简介:黄友义,男,回族,1953年6月生,北京市人,研究生学历,译审。现任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杂志主编。(百度百科)

【编后记】

  我长期鼓吹音译“龙”为 loong,因此一些翻译爱好者来信和我讨论把“中国”音译为 Zhongguo 的建议。我觉得用 China 指称中国没有严重的歧义和贬义,因此不必改译。把所有文化负载词都改为音译,的确没有必要。“长城”被译为 the Great Wall 没有歧义和贬义,所以也不必改为音译。美国的 White House 就没有音译成“歪特豪斯”,而是意译为“白宫”。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时,的确存在过于激进的建议,例如有学者建议让外国人直接使用汉字“龙”来表达中国的龙。

  但是,有不少中国文化概念现有的外语译文存在严重的歧义或贬义,我们应该为它们创造一个新的外文名字,以便外国人正确解读。京剧就是这样,因为有外国人反映,看见 Beijing Opera 这个词组时,以为是欧洲歌剧在北京的一个变种。

  龙更是如此,dragon 在欧美文化中象征恶魔,而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所以,改译是必须的。

  当然,音译并非改译的唯一方法,例如有人建议把中国的龙改译为 Chinese Seraphim(中国炽天使)。只是因为音译往往是最简洁的译文,所以在几种改译方案中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毕竟人是喜欢偷懒的动物,各种报刊版面、电视和广播的时段也都十分宝贵。

  另一方面,音译并非只音译、不注释、不介绍。大量外国东西进入中国,名称都是音译的,从巧克力到幽默,从迪斯科到比基尼,从披萨到可乐,不胜枚举,中国人通过接触实物或阅读介绍文字,也都看懂了。中国的 Kungfu、taichi、dimsum,外国人也看懂了。实际上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喜欢音译,例如 jiaozi,而中国人还在使用 dumpling。外国辞典 Collins 还收入了 Chunjie 和 Yuandan 等词汇。

  如何帮助外国人尽快地认识来自中国的音译词,我们中国人可以向日本人了解和学习一下,他们把自己的文化负载词几乎全部音译了,比中国人猛多了。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2月18日)

相关链接:

赵启正:京剧应该翻译为 Jingju,相声:Xiangsheng

不敢音译,中国失去“春节”命名权(黄佶)

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黄佶)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