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
|
促使译龙为 loong 成为国家方案、政府声音 原标题:《中华龙学》体系研究——庞进访谈录 摘要:庞进是文化学者、作家、高级编辑,他在创造学、中华龙凤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提出了“创造哲学”体系和中华龙学体系。他在研究、写作、编辑之间的跨越和融通,可给学界治学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启发和指导。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对于“躺平”者有提醒和借鉴的意义。 |

|
王祖友: 您最近联合九位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专家、学者,倡议把中国“龙”的英文译文定为“loong”?这是否与您的第一把“刷子”有关? 庞进: 我曾撰文说我有“龙凤文化研究”“文学写作”“书法”“编辑”“四把刷子”,倡议译龙为 loong,可归入第一把“刷子”。 王祖友: 这个正名除了“翻译”上的意义及其文化价值,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 庞进: 将龙英译为 dragon,始于二百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大错案。龙与 dragon 在起源、本质、功能、形象上有重大区别: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在中华文化和民族形象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历史上有一些负面承载,但整体上代表着善和美。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是怪兽恶魔的名称,是贬损、屠戮的对象,虽然也有一些正面的承载,但整体上代表恶和丑。 |

从上个世纪至今,中外许多学者都呼吁“为龙正译名”,倡议将龙英译为 loong(取自汉语拼音,加一个 o 以区别英文已有单词 long)。大家认识到,此事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全球传播、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形象及体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尊、自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中共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要求相契合。 多年来,我们在这项事业上持续性地做了许多工作,包括撰、发“就更改龙的英译致全球华人信”,策划、联系、提供文本参考,支持、声援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四年将“关于纠正龙与 dragon 翻译错误的建议”上呈全国两会等。以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官宣英文名为“Loong Chenchen”,中国国际电视台 CGTN 2024年1月9日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将“龙年”译为“Loong Year”,新华社 2024年2月7日发表视频《“龙”到底该怎么译?》,支持将龙英译为 loong,以及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领奖服“灵龙”英译为“Ling Loong”,近期风靡全球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译龙为 loong 等为标志,“为龙正译名”工作可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王祖友: 没想到一个“龙”字翻译意义如此重大、涉及面如此广泛。作为这项活动的主要组织、推动者,您将名载史册,这应该是您作为文化传播者最自豪的事吧?这件事是否还没有完美结束? 庞进: 尽管将龙英译为 loong 已广为人知,且遍地开花,被广泛采用,但身居中国外文局及翻译界领导层的一些人士不为所动,他们以西方人已知晓龙与 dragon 的区别、西方一些辞书中已有作正面释义的“Chinese dragon”一词、将龙英译为 loong 会让“大部分外国人看不懂”且“会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等为由,拒绝采纳将龙英译为 loong 的方案,正因为有这样的“梗阻”,《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基本规范. 英文》中至今依然将龙译为 dragon。显然,在中国外文局及翻译界领导层的一些人士的心底深处,西方成就的话语体系是不能改动的,他们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掌控自己的文化精华翻译权、话语权心存疑虑。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促使其有所改变,使译龙为 loong 成为中国国家方案、政府声音。 |

王祖友: 历史总是不断向前的,相信您及和与您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的努力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2024年11月) |

作者简介:王祖友,博士,江苏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跨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美国文学、文学翻译研究。(世界文学评论,2024年9月20日) (黄佶编辑配图,2025年10月21日)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QQ互动群:417754415 主编黄佶信箱:1131376436@qq.com Tel:13671606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