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
译龙为 dragon:两种“所指”或“解释项”的错误缠绕 为什么“龙”不再被翻译为 dragon,而是 loong? 为什么“龙”不再被翻译为 dragon,而是 loong?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普及一个符号学知识。 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中的能指与所指是语言学中的核心概念。能指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象或书写形式,即符号的形体,它是符号的物质外壳,可以被感知和识别。所指则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或意义,即符号所传达的信息或思想情感。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
索绪尔
Signifier(能指)和 Signified(所指)
以“玫瑰”这个词为例,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玫瑰”所代表的概念,即一种具有特定形态、颜色和香味的花卉,就是它的所指。这个词汇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基于社会文化和语言习惯的约定俗成。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玫瑰”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和形态,但它的所指都是相同的,即代表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花卉。 而对于中文语境中的“龙”来说,“龙”这个字及其读音就是一个能指,其指代的是具备身体、鳞片、爪子、角等特征的动物,就是它的所指。一种常见的龙形象是由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等部分构成;另一种较为常见的龙形象特点为九似,即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但是索绪尔的理论不太适合用于分析文化现象,因为学者们发现意义必须分成两个部分:直接义、延伸义。比如我们分析“龙”这一象征时,因为龙的实体目前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围绕龙形象的想象比较多元,总是分析其中的衍生和文化意义,并不完全局限于龙本身。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representatum),这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但是索绪尔的所指,在皮尔斯那里分成了两个部分:“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object)”,而“符号引发的思想”,称为符号的“解释项”(interpretant)。 |
皮尔斯
这个三分方式,不仅是比索绪尔理论多了一元,更主要是强调了符号表意展开延续的潜力。“对象”比较固定,在符号的文本表意过程中就确定了,不太容易随解释而变动,而解释项完全依靠接收者的解释努力才能产生。 比如中文中“龙”的解释项就是汉族的民族图腾,代表着阴阳、男女和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虽然存在着力量、智慧、财富、吉祥等不同的意义,但总体是一个正面的意义。 类似的观点还有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符号不仅仅是代表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神话。这些神话通过媒体、广告等渠道广泛传播,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罗兰.巴特
在巴特看来,神话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复杂系统。能指是一个具体的符号形式,而所指则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或意义。神话的作用是通过能指与所指的关联,将某些特定的价值或意义赋予某个符号,从而使人们对其产生信仰或认同。 |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龙的话,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统治者会把“龙”和皇权建立关联,皇帝穿龙袍坐龙椅,被称为“真龙天子”,这种意识形态通过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传达了权力、尊贵、吉祥等价值观念,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谈到这里,其实就要谈“dragon”的问题了,因为“dragon”作为一个外来词,完全没有上述中文语境中“龙”的意思!!! 西方的“dragon”是海洋文明的产物,常在地中海东部、古希腊等地出没,兴风作浪、喷火食人,大多被视作邪恶的象征,是《圣经》中最大的恶魔。我们看西方影视剧中无论是《权力的游戏》、《霍比特人》还是《驯龙高手》、《梅林传奇》等都出现了一个与中文语境中的“龙”完全不同的形象。 |
它们通常被描述为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和一个有些像马的头,并且有角以及鳞片。dragon 的颜色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绿色、红色或金色。dragon 的尾巴长而蜿蜒,末端有刺,可能有倒钩。每条腿的末端都是巨大的爪子,类似于肉食性鸟类的。dragon 还有几排尖牙,常常有背棘。在传说和神话中,dragon 通常被描绘为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它们贪婪、残酷、无恶不作。因此,如果有人能成功杀死 dragon,会被视为英雄。dragon 也常常被描绘为守护财宝的生物,它们喜欢金银珠宝等闪闪发亮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问了,我们小时候学英语的时候学的就是“dragon——龙”,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涉及到一个英汉互译的问题,简单来说为了实现不同语言之间人群的交流,我们需要知道其它语言体系中的人是如何来描述我们熟悉的东西的,音译和意译是英汉互译中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 比如“Pizza”在汉语中被音译为“比萨”,英文单词“science”这个词被普遍翻译为“科学”,这是一个典型的意译例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很多学者认为“dragon”和“龙”的对译关系就是一个信达雅均不具备的“败笔”。 |
一些西方人只是因为“dragon”和“龙”在形象上的相似性,所以把他们建立起了关联。在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里就有“Dragon”这个词,他应该是从外形上观察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和西方“Dragon”这个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1815年前后,我们在新闻史学习中常见的“熟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以中文全译《圣经》,为此他在澳门编出了译经的副产品,即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而其中“龙”字被译为英文 dragon。由于马礼逊的影响很大,中国龙和欧洲的“dragon”开始逐渐混为一谈。 两种“所指”或“解释项”的错误缠绕,导致了跨文化的误读。 因为有了这种对译关系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缘故,西方经常利用“dragon”的常识和中国威胁论结合在一起做文章,之前在一些外交场合“龙的传人”译为“people going down from dragon”,或“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实际上在文化意义和国家形象上都是被动的。 而今年 1月9日,中国国际电视台 CGTN 在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把“龙年”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 把“龙”的对译词从 dragon 换成 loong 其实是一种“去污名化”和“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努力。 因为至少在十三世纪就已经在用 loung 音译“龙”这个字,至少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用 loong 为“龙”字注音并这样音译“龙”字。例如 1814年,英国传教士马希曼出版了《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中国言法》一书,其中把“龙”注音为 loong,武术明星李小龙的外文名之一是 Lee Siu Loong。实际上外国人音译他国特有事物名称是一个很司空见惯的现象。 |
简单来说,换这个翻译的理由就是要强调:“它明明是祥 ray(费翔老师语气)” ……。 参考文献: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2月9日) 相关链接: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