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讲好中国故事人人有责,不需要门槛

—— 黄佶评重庆大学刘海明教授的文章

用“loong”为生肖“龙”正名为哪般?
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红网,2024年2月8日
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0/13525020.html

  临近 2024年春节,社交媒体上网友们为龙年的英文翻译操碎了心。关心龙年英文译法的网友多了,这个话题也就成了新闻。

  甲辰龙年到,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其中有一个有趣现象,很多“龙”不再翻译为 dragon,而是 loong。有网友感慨:我学的英文都是 dragon 啊!(2月8日极目新闻)

  对这个新闻,网友们也在进行着“接龙式”讨论:“为啥俩 o?”“Loong 最好还是拼音‘龙’”,“zhongguolong”,“西方的 dragon 跟中国龙长得不一样,寓意也不一样”,“原来还有这种区别,学到了”。

  跨文化传播时代,每逢龙年春节前后,为“龙”字赋予一个恰当的英文名,就成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文化心态。先是一些网友发起讨论的话题,媒体跟进采访专家,这样的争论不会有标准答案,就只能悬置起来,到下一个龙年继续循环性讨论。

  【黄佶评论:译龙问题是 2006年进入公众视野的,但是这个话题很快就沉寂下来,2012年龙年未见有人讨论译龙问题。2024年龙年前夕,中国官方对外新闻媒介中国国际电视网 CGTN 等普遍改译龙为 loong,至少三位中国驻外使节也译龙为 loong,如何译龙显然已经有了“标准答案”。当然,如果有更好的译龙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来,大家来讨论。】

视频截图

  对于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心态现象,表面上是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如何与世界接轨,实际上是如何讲好中国生肖文化故事。

  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有着挺高的门槛。遗憾的是,这样的门槛因为无形,很容易被忽略,以至于就连不少研究国际传播的专业人士,也不曾觉察到叙事者的适格主体问题。由此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只要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讲,并且也能讲得好。

  【黄佶评论:中国人常说“英雄不问出处”,还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有没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看资格,而是看结果,任何人讲得好,就是有资格,讲得不好,即使有无数头衔和帽子也没有用。在译龙问题上,很多最有资格讲的专家教授不出来讲,或者讲错了(坚持译龙为 dragon),那就只能让其他人来讲了。】

新闻网站截图

  想象是一回事,实践是另外一回事。就拿讲好中国生肖文化故事来说,撇开生肖龙年的特定文化内涵,不去挖掘这个生肖背后的文化故事,不去挖掘龙年生肖背后的民族精神,而是孤立地对英文单词 dragon 做靶子,简单否定该词的特定含义,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

  【黄佶评论:中国生肖龙的含义是强大吉祥,这是常识,不需要去“挖掘”,但是 dragon 一词有强烈贬义,对应欧美文化中的恶魔,象征混乱和灾难,把此事告诉中国大众,怎么是“简单否定该词的特定含义”?这些特定的负面含义是 dragon 一词本来就有的,哪里需要中国人去“否定”?绝大多数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国际社会用龙象征中国,译龙为 dragon 就是在妖魔化中国人,呼吁改掉这个错误的翻译方法,哪里是小题大做?多年来最有资格和义务解决这个问题的专家教授轻描淡写、不闻不问,才是“大题小做”、“大题不做”,严重失职。】

外国儿童读物封面

  词语的词义是一种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如果因为某种语言的某个单词不符合汉语中对应词语的寓意而贬低一个外文词,要考虑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心理感受。

  【黄佶评论:dragon 是贬义词,这是客观事实,指出这一事实,不是“贬低”这个单词,欧美人也不会因为有人重复这个常识而在心理上感到任何不适。作者作为中国人,作为传播学领域的学者,面对中国的象征被翻译成一个贬义词,倒是应该多多考虑中国人的心理感受。】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知己知彼,尊重叙事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感受。多义性是词语的基本特点,就像中国生肖中的“狗”,在英文中 dog 的寓意和汉语“狗”的寓意大不一样,但很少在生肖狗年看到社交媒体舆论场就这个词的英译提出异议,更没看到诸如“goou”的建议。生肖蛇年,也未见主张把英文的 snake 改译作“shhe”的。对生肖龙的译法抱有异议,本该统一把生肖动物全部翻译出来,单单拎出来一个“龙”,这样的生肖故事在跨文化传播中,能否令人欣然接受呢?

  【黄佶评论:既然刘教授认为生肖狗和蛇的英文翻译不妥,那你就自己站出来改译呀,为什么要等别人行动呢?莫非刘教授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讲好中国故事”?跨不过那个门槛?有人认为龙的译文不妥,就去考虑如何改译,这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他们还要去考虑如何改正你认为不妥的其它译法呢?如果他们不纠正你认为不妥的译法,那么他们改译龙的努力就错了?】

  语言转换没有完美的方案。讲好中国生肖故事,一方面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词义的多样性特点。相信听中国生肖故事的外国人,不会简单把中国生肖传说故事中的一种名称,简单地套用到本土语言的一个词上。毕竟,故事有情节,也是连续的。静止地看待问题,才会只盯着眼前的某个词语,而不顾及故事的特定情景。相反,那就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错误。

  【黄佶评论:外国人大量音译了外来的文化负载词,区区一个 loong 有什么看不懂的?实际上早在 1882年,美国在华传教士就用 loong 作为对应龙的名词了。即使现在的外国人不认识 loong,看一下注释或辞典就知道了。如果中国的对外传播总是依赖“相信”外国人主动正确理解中国需要不断完善的对外宣传,那中国还发工资养那么多“研究国际传播的专业人士”干什么?就让外国人自己去理解好了。如果有外国人自称“流氓”,中国人会主动换成“绅士”套在他身上吗?改译龙举手之劳,为什么要去依赖上下文、依赖外国人不可靠的自觉正确理解呢?中国花大量课题经费让学者研究国际传播,不就是为了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避免对外传播出现误读吗?dragon 有严重的贬义,是问题的核心,改译后就一了百了了。不去考虑改译龙,反而去讲其它故事,完全是舍近求远。一个好人如果自称流氓,再化妆打扮、西装革履,也无法让人愿意去亲近。】

外国时政漫画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传统文化自信。生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讲好生肖故事,不必死扣一个字词的翻译,如果刻意用“loong”为中国生肖龙正名,这样的翻译在本土形成共识都未必容易,又如何走向世界呢?

  【黄佶评论:龙不仅仅是生肖动物,它首先是中国的象征,它的译文存在严重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能不能讲好生肖故事的小事情,而是会严重损毁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人当然应该死扣龙这一个字的翻译。loong 能不能形成共识,可以看实践。“共识”不必百分之一百赞同,反对改译龙的中国人完全可以继续向外国人自称 dragon 的后代。2006年以来,无数个人、大量企业和一些管理部门和外国人相继改译龙为 loong,2024年元旦前后,数量更是急剧增加,这足以说明一切问题。至于走向世界,loong 早已迈开大步,任何人都拦不住了,不需要谁来担忧。】

斐济总统(右二)参加揭幕仪式,2024年2月3日

百度百科

  刘海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曾先后在新乡电视台、《晶报》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新闻伦理、媒体版权、网络舆情和媒体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发表时事评论作品千余篇,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著作五部。

  【编后记】撰写时事评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话题千变万化,但是编辑又频频催稿、时间很急,作者无暇检索大量资料,深入研究,稍有不慎,就会错误判断,说外行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我年轻时也应邀写过,深知其艰难。著名教授接受采访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闹出笑话,仅仅在译龙话题上就发生过多次。所以,学者不应该随便接受采访或约稿,只有自己长期深入细致研究过的领域,才能涉足。知名学者发言发文并非只是自己有感而发的小事情,大众和有关部门往往会非常重视,甚至据此进行决策,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2月9日)

相关链接:

黄佶:为英国国旗增添杜拉更兽图案是一场闹剧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