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中国正在参与全球英文标准的制定,以后还会更深入

原标题:中国 Loong 年不是拽根年
底壳编辑部,底壳宇宙,2024年2月1日

  龙年已至,一些细心的小伙伴已经发现 CGTN、Chinadaily 等一众官媒对龙年新年的英文表述为“Year of the Loong”。更直观、准确、尊重本土文化的“Loong”取代了大众熟悉的“dragon”,近年来,越来越多类似的词语拥有了更中国化的英文翻译(参考阅读:翻译自主,从新年这件事开始!)。窥一斑而知豹,中国正在参与全球英文标准的制定,而且以后还会更深入地参与——这不是玩笑。

多家中国权威媒体将龙年翻译为“year of the loong”,
关于“dragon”与“loong”的区别和其背后象征的文化自信、文化霸权现象
已成为社交媒体的热议焦点

  英文,即 English/the English language。语言标准的制定不同于工业产品技术指标制定,并不是由几十个专家或几家大企业开会决定的,其背后的逻辑,还是“存量”和“增量”。

  英语的霸权地位来自于大英帝国/美国为首的老牌殖民帝国对世界事务的主导地位,这导致其他各国都不得不花成本培养懂英语的人才,由于英国的地位日益衰落,世界上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时,已经逐渐视美式英语为标准。这是“存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一些人便开始展望:未来能否有一天让全世界的人都学中文,这种想法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在短期内无法实现,英语,英美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法在全世界的“存量”还太高,指望中文在短期内替代英文的地位完全不实际。

  在现阶段,我们仍然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学英文,但是目标要变一变:在短期内要发挥“增量”优势,更多地参与英语语言标准的设定。

  谁来制定标准呢?如果把“英语”看作市场——英语国家提供“教英语”的服务,卖给“学英语”的非英语国家——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任何市场里,最大的卖家可以制定标准;同样,最大的买家也可以制定标准,只要能意识到自己是最大的买家。

  根据一些统计/猜测,中国目前正在学习英语+能使用一些英语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亿以上。在这三亿人中,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工作交流的有多少呢?这个数字肯定超过一百万,我估计在一千万上下。

  这个市场规模已经使得我们可以被动地制定一些标准:比如,Pearson(培生教育集团,曾出版《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知名英语教材)、Macmillan(麦克米伦出版社,世界三大英语语言教学出版机构之一)之类的出版社想卖一些教材到国内来使用,就必须符合中国的标准。

  但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制定语言标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很开放、很容易改造的语言,里面掺杂了大量的外来语,用计算机行业形象的比喻就是“代码屎山”——从底层堆砌了古英语、拉丁语、法语以及后来混入其中的印地语、日语、中文各类词汇。

  “制定标准”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就是把一些中国的概念、提法,比如 BRI(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比如取代 astronaut(太空人)的 taikonaunt(中国太空人,不仅是英语,德语也接受了这个词),在世界上反复地讲,讲多了,别人也就慢慢接受了,甚至语法、句型,都可以影响。

  一个中国人讲,外国人听不懂,拒绝接受,要求你换种讲法,一万个中国人讲呢?那么外国人必然就慢慢接受了。

  这并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不需要什么集中的力量去硬推。因为这些学习英文的人从小到大在中国,他们的思维方式必然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即使他们将来成为英文作家,只用英文写作,他们仍然是中国作家——中国以英文写作的作家。

  举个例子:

  假设某个网络对战游戏的服务器里有 30%中国玩家——这个数字很可能是低估的。如果他们要打字骂人,骂自己的队友蠢,你猜他们会骂 twat、prick、dickhead 么?

  显然不会,99%的中国玩家可能会打出“sha bi”。外国玩家一定会学到这个词的意思,甚至有可能会把这个词纳入他们的语言习惯,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很多人在用,那么这个词就是有效的沟通手段,就是有意义的,因此值得学。

2015年 DOTA2 国际公开赛中,“kale”(卡了)成为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之一,
在英语游戏圈中 kale 几乎取代了原词 lag。另外,图中的 sha bi 也清晰可见。

  国际上使用中式姓名拼写方法(姓前名后)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使用英文名字的中国人越来越少。之前我们取英文名字,使用西式姓名拼写(名前姓后),是因为我们认为需要在文化上向西方靠近。

  但现在我们不想靠近了,西方也意识到我们的不同。因此,他们就需要学习这个知识点:在拼写中国人姓名时,是有必要姓前名后的。

  BBC 在报道中使用“Wang Yi”称呼王毅外长。相反,BBC 的华裔记者仍然取了英文名,采用了名前姓后的 Tessa Wong。

  ……。

  英美(加澳新)有存量,但他们已狂奔在堕落的路上;我们已经有一千万熟练使用这一工具的人口和以亿计的学习者,增量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可以、也应该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回到“中国龙年”的话题,在官方媒体的广泛应用下,Loong 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比如,斐济发行的龙年邮票,其英文标示就是“THE YEAR OF LOONG”。制定英文标准,路在脚下。我们不仅可以做最大的买家,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做最大的卖家。

  最后,底壳祝大家龙年快乐!Happy Year of the Loong!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2月2日)

相关链接: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四十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学者论译龙:

  跨世纪的先见之明:中国学者论译龙(1980年 - 1999年)

  绝无仅有的异口同声:中国学者论译龙(2000年 - 2005年)

  译龙风云拉开帷幕:中国学者论译龙(2006年 - 2014年)

  大多数人选择 Loong:中国学者论译龙(2015年 - 2023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