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
如何译龙吵得不可开交?这是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原标题:西方龙和中国龙形象不同,物种不同, 我们经常能在西方的影视剧、书籍中看到《指环王》中黑暗强大的恶龙,《驯龙高手》中可爱聪明的夜煞,《哈利波特》里擅长喷火、骁勇善战的火龙,这些经典的龙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我们文化中的龙,我们明显能感知到中西方的龙大不相同,看上去毫不相关,但是为什么都叫 dragon 呢? ……。 历史翻译沿用 中国的龙被称作 dragon 早在1299年《马可波罗游记》就已经出现,清朝时白晋、曾德昭等传教士将《易经》中的龙翻译成 Draco,就是拉丁语中的 dragon。 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与他们的 dragon 有相似之处,于是作这样的翻译,后来的人出于种种原因认可或者沿用这个翻译,所以流传至今。 |
外国人来到中国,不仅仅需要克服语言的问题,更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将翻译翻得信达雅。 想要对中国龙作准确的翻译不仅要知晓神话、更要接触民俗,不仅要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看看下里巴人。 当然,像马可波罗这样对中国文化有较为深切理解,在中外文化交流有重要影响的的外国人,在翻译时也会产生歧义,那么后来的人继续沿用有争议的 dragon 也无可厚非。 翻译不准确 其实我们知道,中英文有非常大的差异,不仅在逻辑性、形象性等方面,在包容性上也有所体现。中文的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许多关于龙的形象,而西方 dragon 这个单词会代指特定的龙的形象。 在中国,龙有非常多的含义,瑞兽、权力的象征,祭龙求雨、真龙天子等等,如果要准确表达出这些不同的意思,对于英语来说有点太过为难。所以只能选择 dragon 这个词作为概括。 最开始的翻译已经不能考察得到,但是我们可以追溯到 1299年《马可波罗游记》中龙的产生。马可波罗曾在游历亚洲,并在中国待了十七年,写下了这篇游记,给欧洲人展现了一片神秘而美丽的东方大陆。 龙这一词在游记中出现,是说元朝皇宫非常华丽,宫殿和房间中都装饰着或是雕刻或是镀金的龙的装饰物,非常的金碧辉煌。 可见当时龙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已经作为纹饰融入了皇家的生活。并非像西方那样,经过宗教、信仰等的渲染,龙是邪恶的,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一种形象和化身。 英语词汇匮乏问题 其实关于 dragon 一词不能完全概括中国龙的形象,甚至这样的表达是错误的这一事实,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中国人发现并讨论了。 早在 2006年,就有一场关于“龙”的文化论战,当时翻译界、学界为“龙”的正确翻译是什么而吵得“不可开交”。 |
人民日报,2006年12月12日
有许多人支持 loong 作为龙的英文翻译,但是这个单词不符合拼写的规则。但是 loong 的申辩者则认为中国的龙本来对于西方是语言上的外来者,本就不需要符合语言规则。这些讨论与交流实际上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西方也在不断加强对我国文化的重视。 但是,中文中龙有太多了,青龙、应龙、虺、虬、螭、蛟等十几种龙以及龙的衍生物,即使是中国人认识都需要广泛的词汇量与知识去支撑,何况英语呢。 英语对于龙的翻译恰恰体现了这门语言的词汇匮乏性,英语不仅无法准确地翻译龙这个生物,更是难以体现出龙的所有种类和他背后的含义。对于这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需要中文这种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才可以完美地表达。 不仅是龙,还有很多中华的词汇、文化等专有名词在英语翻译上是有失偏颇,甚至是错漏百出的,英语词汇匮乏是一个客观的问题,虽然我们难以改造英语。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将原有的词汇的意义丰富成中文中的意思,让西方的人也能接受。 还可以通过拼音、英译等方法中文词汇的意思传达出去,就如冰墩墩译为 Bing Dwen Dwen,外国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发音规则读出了,这样就能让他们轻易地 get 到我们的意思。 |
【编后记】外国人看见 Bing Dwen Dwen 这个词组并不能直接 get 到它的含义,在它第一次出现在文章里时,还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解释,例如 a strong boy loves snow and ice。也就是说:只有音译还不够,还需要做一个注释。外国的音译词进入中国时,同样如此。这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不分国别。这样做看上去有点麻烦,但是可以使一个事物具有独特性,能够保护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2月12日)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2月11日)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