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张勇先:为何中国人对音译汉语文化特有词汇如此畏缩?

——《英语发展史》书摘

  在大量音译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时候,人们或许会发现,当我们用英语跟他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很少会用或敢用音译的 mantou(馒头),tangyuan(汤圆),zongzi(粽子)和 qipao(旗袍)。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不是因为讲英语的人嘴笨或耳朵不灵,也不是因为讲英语的人不喜欢某种发音。

  英语也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语言,不然 dama(大妈)和 tuhao(土豪)怎么会出现在英语中呢?当然我们知道,dama 和 tuhao 是由喜好猎奇的外国记者推广到国外的。

  但我们更想知道的是中国人的心态,为什么对汉语文化特有词汇的音译如此畏缩?

  换位思考一下,既然中国人很乐意(至少不介意)使用这些音译外来词(如沙发、坦克),那么,英语国家的人会对我们说出来的 mantou(馒头)和 ganbei(干杯)反感吗?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使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有不少中国人对本民族特有文化词语的音译羞于启齿。对于“干杯”和“加油”这一类的词语,有些人总要查字典或“不耻下问”,希望老外能告诉我们某个中国特有文化词用英语怎么说。这些人为什么没想到最简单得体、最直截了当的音译呢?

  在很多场合,有不少中国人在语言表达方面缺乏自信心,而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这个特点(弱点)看得很清楚。

  国际友人最初把“饺子”称为 Chinese dumplings,后简称为 dumplings,中国人也沿用这种说法,把饺子说成 dumplings。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英语中的 dumplings 具体是何种食物。英文中的 dumplings 是一种类似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种面食,跟“疙瘩汤”或“拌汤”差不多,类似新疆的“拉条子”。

编者黄佶注:dumpling 也指一些甜点,如下图:

  在国外,食品连锁店的包子也用 dumplings,而美国快餐连锁店麦当劳的食品,稍有区别就用不同的名称。命名是一种文化。笔者认为,饺子还是音译为 Jiaozi(加复数更好)更受欢迎。

(《英语发展史》,第 415 页)

  编辑黄佶注:中国传统小吃饺子、馄饨、包子、粽子等等等等都被翻译成 dumpling,民族文化特色丧失殆尽!也不方便外国顾客点菜,影响了中国的餐馆的生意。

保卫中国文化,欢迎投稿:www.loong.cn

------------------------

  对于中国特有文化名词的翻译,人们还没有调整好心态,还在音译和意译(解释)之间徘徊。大多数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的时候,总希望请教外国人或查阅英文词典,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表面看起来,顺着他人的话说是为了方便他人(别人并不领情)。实际上,这种不够原汁原味的译法降低了本国产品的价值。所以,没有必要向一个英国人请教,问他“麻花”怎么说。“饺子”就是 jiaozi,“包子”就是 baozi。

  韩国人坚持沿用 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一词,终于,soju 在 2008年被《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其中。

  如此开放的日本也从没有放弃使用 shochu(源于汉语的“烧酒”)一词。


  然而在宴席上,当中国人向外宾介绍“白酒”时,总是将“白酒”译为不伦不类的 spirit, liquor,alcohol,wine,Chinese vodka,fire water 或 Chinese whisky 等等,极少有人能对外宾自信地说 baijiu,带有汉语声调的 bai2 jiu3,而不是洋腔洋调的 baijiu。

(《英语发展史》,第 416~417 页)

英语发展史

From English to Globlish

张勇先 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年

------------------------------------------------


   张勇先:祖籍陕北,1950年代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代初留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此后加入外交使团,在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工作。1989年任期结束回国,后于墨尔本大学学习并在该校教授汉语。

  1994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英语发展史”、“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口译”、“英语文化与英语成语”等课程。

-------------------------------------------------

张勇先教授其它相关文章:

  汉译英:莫要文化畏缩(2008年)

  把“龙”译为 dragon 是不可接受的(2017年)

  大多数中国人自动放弃了为中国特有文化事物命名的权利和机会(2017年)

(黄佶编辑配图,2018年1月26日)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