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资料与评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

工程简介

  为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和传播工作,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并建立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十一个部委(单位)为成员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负责统筹协调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

  “工程”的设立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工程”聘请权威专家成立顾问组、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定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遴选、释义、翻译规则并开展相关工作,同时特邀知名汉学家参与英译文审稿工作。秘书处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目前,“工程”组织文、史、哲学科及翻译领域权威专家七十余人,经过前期缜密研究,反复论证,已遴选、释义、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逾百条,作为首批成果向社会发布,推荐和鼓励社会使用。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www.chinesethought.cn

2024年3月1日,Loong 第三次出现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网站中

  但是该工程网站至今没有改变龙的英译,仍然是 dragon。解释文字的第一句话是 The dragon is a mystique and auspicious animal in Chinese mythology, ......(dragon 是中国神话中神秘而吉祥的动物,……),外国人看了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中国人盗窃了他们的神话内容?主语至少应该是 Chinese dragon 吧?

---------------------------------

2015-2-4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已译写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八十一条,向社会发布

  鸦片战争时期,一位不了解中华文化的西方传教士马礼逊认为,中国龙与《圣经·启示录》中的“dragon”有相似之处,在编撰字典时就将中国的“龙”解释为“dragon”。“这在很长时期造成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因为在西方‘dragon’是恶魔的化身,代表了邪恶的力量。”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吕世生告诉记者。

---------------------------------

2015-7-6 专家称应将“龙”译为“loong”(西安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籍全国政协委员——书法家、文史学者岳崇提出了《关于纠正龙与 dragon 翻译错误的提案》。7月14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对龙该译作 dragon 还是 loong 进行了讨论。

---------------------------------

2017-5-18 四百条文化术语诠释与英译公布,专家:误译易引发误解(北京晨报记者张璐

  中国龙依然是 dragon,别纠结。以前也有观点认为,“龙”不能翻译成 dragon,因为 dragon 在英文中是凶狠凶恶的怪物。对此,章思英说,“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工程”译审专家之所以仍将“龙”翻译为 dragon,是因为译审组有来自外交部、外文局、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专家,大家都认为,以往中外交流不频繁时,可能外国人会纳闷,中国人为何会信奉一个凶恶的图腾形象。但到了今天,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中西交流频繁后,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

---------------------------------

2018-09-2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传播既要“顶天”,也应“立地”
  (欧阳晓芳,武汉大学)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一辑)》

  还应重点关注在海外传播已久却被误译的文化词,比如“端午节”,一词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但常被译为 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几乎丧失了其蕴含的“忠、孝、天人合一、团结进取”等思想文化内涵。

---------------------------------

2018-09-15 国学·人学·译学——中医四大经典译感(李照国,上海师范大学)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一辑)》

  然不知何人、何时、何因、何意,竟以泰西之 dragon 对译国人之“龙”。泰西所谓之 dragon,非华夏始祖之“龙”矣,实乃恶邪也,豺狼也。西人所谓之 monster,即喻 dragon 是矣。故而以 dragon 译“龙”,即以恶邪之喻神州也;以 descendants of dragon 译“龙之传人”,即以鬼魅之喻国人也。

---------------------------------

  术语工程龙词条:中文版:龙; 英文版:Dragon

  读者评论(comments)

2018-09-18

  Dragon 在东亚以外地区的象征意义极其负面,中国的龙不应该与之同名。不能因为部分了解中国情况的外国人知道中国的 dragon 不同于外国的 dragon 就译龙为 dragon,这是在放弃中国文化的解释权,任由外国人决定龙的含义。影视作品里有可爱的 dragon,不能改变 dragon 的基本含义。就好像虽然有可爱的米老鼠,但仍然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如果某个民族自称自己是“鼠的传人”(或“Descendants of the Mouse(老鼠的后代)”),我们中国人可能尊重他们吗?(上海黄佶)

2019-06-09

  日本人把自己的龙译为 ryu,已经在维基百科(wikipedia)中有了独立词条,而对应中国龙的 loong 在维基百科还没有独立词条,搜索 loong 会自动转向 Chinese dragon。由此可见,日本人在保护和推广自己的文化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中国人的前面。Dragon 一词既被用来代表欧洲恶兽,也被用来代表东亚瑞兽,带来很多不便。欧美人为了摆脱这个麻烦,可能把东亚龙译为 ryu,删除 dragon 对应东亚龙的部分,那时中国龙就尴尬了,想做 dragon 做不了,想做 ryu(日本龙)又不愿意。所以,跨文化翻译不是小事,并不简单。(上海黄佶)

(有些浏览器看不见评论区和留言)

---------------------------------

李慧芳:“五不翻”原则观照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音译研究

  “顺古故不翻”,指某些词的翻译沿用以前的翻译,即使目前有更好的翻译,但如果没有非变不可的理由依然要遵循前人约定俗成的法则翻译。譬如说“龙”的翻译,在“术语工程”中并没有像期待的一样翻译成 Long,仍然采用的是英语单词 dragon。据外研社副总编章思英介绍,参与工程的各界专家认为,虽然中西“龙”的概念完全不同,但是随着中西交流的频繁,许多海外读者已经知道了两者间的差别,龙也以正面形象在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过,这样的话就没必要重新翻译。其实,与一直流传和已接受的翻译保持一致的译法,可以尽量避免造成译文读者理解上的混乱。

  【黄佶评论:改译龙恰恰就是因为有“非变不可的理由”,连术语工程的专家学者都知道龙和杜拉更兽(dragon)“完全不同”,这不就是最大的“非变不可”的理由吗?……

---------------------------------

中华文明的专属词汇应普及“天下”(裴德思,术语工程专家,德国人)

  对我的同事们在翻译时几乎完全抛弃中文原意而采用外国表达的做法,我经常感到困惑不解。比方说,“麒麟”该怎么说?我们就叫它“unicorn”(独角兽)吧;“龙”,又该怎么说?嗯,就叫它“dragon”(龙)吧!

---------------------------------

黄佶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期成果:有很大进步,但仍然有糊涂观念

  工程这期工作的最大裹足不前是仍然把“龙”译为 dragon,理由居然是:“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中西交流频繁后,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既然中国的龙不同于西方的龙,那为什么不另取一名呢?连外国普通食品都各有其名:披萨、汉堡、寿司、甜甜圈,为什么对十几亿人自诩其传人的龙要这么吝啬呢?德国东方文化学者裴德思早就告诉中国人:“欧洲的杜拉更(dragon)不是变好了,而是被人们降服了。”难道中国的龙也想被别人降服吗?

---------------------------------

杨建中:西方人敌视中国时,没人会去理智地分辨龙和 Dragon 的不同文化内涵

  2014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多部委联合参与设立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该工程在 2017年公布了四百多条中华文化思想术语的诠释与英译,但“龙”仍被翻译为“dragon”。虽然该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章思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进行了解释说明,但理由难以服众。此误译迟迟得不到解决,也许主要是我们自身观念难以转变,还不能够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自强自立。

---------------------------------

黄佶:连“有无”都音译了,“龙”却不肯音译,这是为什么?

  尽管“从字面意义和一般认识角度来看”,being 与 non-being 这种注释“是符合术语释义的”,但是因为有一位哲学领域的学者说它们与“有无”存在微妙的差异,于是术语工程的专家们立即同意了他的观点:“将‘有无’翻译为 being 和 non-being 会给西方读者造成混淆”,最后“译文只保留了音译,删除了括注的意译”;但是,术语工程的专家们在知道龙和杜拉更兽(dragon,“西方的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却仍然坚持译龙为 dragon,是不是很奇怪?

---------------------------------

2018-12-1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新华网

  来自全国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文史哲和翻译等领域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术语的历史流变、现代阐释、对外翻译,以及其在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作用。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承办。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黄佶发言稿

  译龙为 dragon 有三大危害:1,不利于保护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2,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3,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

---------------------------------

摘自研讨会论文集:李照国教授:以 dragon 译“龙”,即以恶邪之喻神州也

  编者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读到李照国教授在论文中引用了他自己的这段话:“泰西所谓之 dragon,非华夏始祖之‘龙’矣,实乃恶邪也,豺狼也。西人所谓之 monster,即喻 dragon 是矣。故而以 dragon 译‘龙’,即以恶邪之喻神州也;以 descendants of dragon 译‘龙之传人’,即以鬼魅之喻国人也。”

---------------------------------

黄佶书评:错误的翻译误人子弟:“看不懂”的中国词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把“龙”译为 dragon,其秘书处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在编著《中国智慧》系列图书《“看不懂”的中国词——人文地理篇》时,采纳了这种译法,书中说:“在中国,龙是象征强大、尊贵、威严、杰出、吉祥等的神奇生物,跟外国的龙长得不一样,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但是,外形和含义都不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要取相同的名称呢?这真的让人看不懂了。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