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学术论文摘选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具备对词汇文化内涵的敏感性

原标题:新课标下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思维培养探究
林岚(厦门市集美工业学校)
海外英语,2022年第二十二期

1,跨文化思维

2,跨文化思维培养在中职英语新课标中的体现

  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四个方面: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其中思维差异感知及跨文化理解两个素养即是对跨文化思维培养的体现。

  思维差异感知,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维方式,感知文化对思维的影响,同时借助思维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跨文化理解是指学生借助英语学习,了解更多元的外国文化,拓宽视野,并在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并利用英语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语言是思维借以表达、呈现并进行传递的一种工具,而文化是语言共同体下的个体的创造力和思维的产物。三者之间相互交织并互相影响。新课标中明确了语言和思维培养及文化认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借助对语言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化对思维的影响,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及对思维差异的感知又能帮助学生对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即体现对跨文化思维的培养。

3,跨文化思维培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本文根据对厦门市集美工业学校学生进行的一项有关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困难或问题:1,单词的拼读、拼写记忆均存在困难,同时不会正确使用所背单词;2,语法学习困难重重,死记硬背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3,对语篇的理解存在困难,即使查出每个单词的意思,也不一定能看懂文章;4,无法正确地写出英语句子,写作上语篇结构混乱。

  以上四个问题皆与在英语学习中缺失跨文化思维有关。语言的学习并不只是学习语言符号,还必须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思维产生了哪些影响,思维的差异又如何体现在语言上。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疏于对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培养,学生学到的将仅仅是一种空洞而无意义的符号,更不可能达到正确使用该语言的目标。

  只有将跨文化思维培养融入英语词汇、语法、语篇以及翻译的教学中,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以上四个问题。

(1) 词汇与跨文化思维培养

  ……。

  首先,英语作为日耳曼语系中的一个分支,与中文属于不同语系,因此词形结构及发音规则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文字的意义总是由文化决定或受文化影响的,它代表着时代和文化的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一方面,词汇具有普遍的特征,即使是不同的语言,仍可以表达共同的概念或含义;另一方面,词汇又具有民族特色,反映在某种文化下的独特理解。词汇通常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和内涵意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又被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中英两种语言的交际中,表面上交流双方使用某一词汇(如“龙”——“dragon”)表达同一个概念或事物,但事实上,在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词汇所被赋予的含义是不同的(“龙”在中国的文化中是神圣、高贵与尊荣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但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则是危险和邪恶的代表。在西方人的眼中,龙是一只巨型的、满口獠牙、喷着火的怪物,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关注于让学生记住词汇的字面意思,而忽略其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使用中引发误解。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具备对词汇文化内涵的敏感性,及时向学生解释内涵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思维差异,帮助学生在适当的场景中正确使用单词。

(2) 语法与跨文化思维培养

(3) 语篇与跨文化思维培养

(4) 翻译与跨文化思维培养

4,结束语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并紧密相连的,任何脱离文化、思维的语言学习,都是无效的。新课标中思维差异感知和跨文化理解两个素养的提出,体现了跨文化思维培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并掌握这一语言。

  作者简介:林岚(1987- ),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2月28日)

相关链接:

专题:2024 是 Loong 年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