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龙年谈 loong 原标题:中国龙面向龙年世界 2012年1月23日是中国农历的“龙年”春节,中国的西方观察者们会毫不意外地发现,在这条“东方巨龙”每个可能的地方,都有“龙”的身影——在新年挂历上,在红色剪纸上,在商场里的毛绒玩偶堆里,在中国男孩的 T 恤图案上,在广场和马路欢快的龙灯舞步里——欢迎进入龙年。 在西方人的东方视野里,“中国龙”的形象并不陌生,只是和中国人心中的“龙”相比,它们常常“跑偏”。在广为流传的美国杂志《时代》封面中,“中国龙”的形象曾多次出现,特别集中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年间。其中 1954年3月间的一期,龙的形象几乎需要用“恐怖”这样的字眼方能形容:龙的眼睛被涂成火焰的颜色,口中吐出毒蛇的信,闪着钢铁般寒光的利爪抓住竹制的栅栏;1950年8月间的一期,龙的嘴被演绎成锋利的喙,吞向那个被西方世界命名的“福摩萨”,实际上,两岸中国人都叫它“台湾”。 |
Time,1950年8月7日
Time,1954年5月10日
《时代》周刊的漫画手法和冷战思维糅杂在一起,为它的西方读者描绘了一条并不友好的“中国龙”。同样在英语世界里拥有巨大号召力的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在对龙的想象上,很多时候与它的美国同行并无二致。在香港《凤凰周刊》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谈到了在西方政治漫画中的“中国龙”形象,他考察了三十幅 2003年至 2006年间《经济学家》报道中国的漫画,发现以龙作为象征主体的漫画有十八幅,而“扭曲的龙形仍然是突出中国威胁的主要手段。” |
The Economist,2004年8月21日
“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为害怕用‘dragon’(西方文化中的龙,代表贪财、邪恶和祸祟的形象)来象征自己的强大。”在最近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来自《印度时报》的一篇评论说,“中国希望他人将自己视作‘loong’——温和而吉祥的中国龙,而非那个外强中干、只会喷火的邪恶怪物。” 上述评论部分道出了事实,尽管在用“loong”替代“dragon”以消除西方人士的刻板印象方面,中国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的热情。词语的辩论仅仅说明中国人希望给世界留下一个客观真实的形象。 |
在巧妙地化用“龙”的形象来完成对中国的某种评价之前,西方作者其实应该和中国人一起,追溯一下“中国龙”的来历。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它是古代中国人意象中的神兽,历经中国先民多年的演变,成为象征性的神奇形象。 中国龙的传统造型是:鹿角、马鬃、猪鼻、蛇身、鱼鳞、鹰爪。皇城屋檐下的龙和农村年画上的龙,只是在刻画的精细程度上有别。从功能上说,中国结束帝制之前,龙只是皇室尊荣和神秘的象征;对于民间的草根阶层而言,龙以神的姿态俯视众生,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自然伟力的人格化,这也是兴云布雨的中国龙在传说中总是居于江河湖海的原因。 和西方对 dragon 残暴的想象不同,中国龙拥有神力但绝非人类的天敌和掠夺者,在古老的故事里,它曾经有一次为了消除仰慕者叶公无缘相逢的遗憾而亲临凡间,结果吓坏了这位谦谦君子,于是留下了“叶公好龙”的成语。这样的题材显然更像一部喜剧电影,而不是如《火龙帝国》式的好莱坞制作。 |
艺术汗衫(黄佶设计,2021年)
电影海报:Reign of Fire(中文片名:火龙帝国)
现代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歌,你可以在中国内地的任何大城小镇听到,可以在香港澳门听到,可以在台湾听到,也可以在欧美国家的唐人街听到。但无论是西方作者还是中国民众,可能都没有意识到,龙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如此深入人心地联系在一起,虽然与传统文化颇有渊源,却更应被视为龙在近百年间的一次“现代转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诗人闻一多在日军侵华的魔影中,随清华大学师生一路南迁至昆明,1942年,他在那里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的论文,闻一多在论文中提出了“龙图腾说”:“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寻找图腾,是为给中华民族找一个共同的源头。龙是“每个中国人的象征”,这既是中国学者的经典表述,也是中国民众的天生认同。在其背后,苦难深重的历史是助推这一现代想象得以确立的最终背景;龙,其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包容力,即使潜伏却又不失庞大的伟力——似乎容易让人联想起《周易》“乾”卦中“潜龙勿用”的意象——为现代中国人的自尊自强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象征物。 当西方作者将龙视为“中国威胁”的绝妙隐喻时,他们并没有发现:中国龙的现代版本,恰恰是在被威胁和被屠戮时发生的一次文化抵抗,或者说,它不得不浴火重生为一条新的龙。 |
艺术汗衫(黄佶设计,2021年)
(黄佶编辑配图,2023年2月9日)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