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
注重跨文化传播,以媒体促进世界和谐 赵启正 2007年12月15日 《新闻记者》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而且迅速的变化。中国经过三十年的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这使中国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成了世界关注的事情。同时,中国人也成了“世界公民”,对世界事件也极为关注,因为比起从前来,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也更为重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空前密切,中国人和世界各国人的直接交往大增,每年出国的人数是改革开放前的一千倍(去年,中国人出国 3400 万人次,外国人入境 2400 万人次)。加之中国各种传媒更广泛地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介入,使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 或叫“公众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的交往或日常的往来为主要方式,在交往中表达了本国的文化、国情和政策。它对“政府外交”有相辅相成的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机构和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以及个人。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面对外国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国家,同时了解外国的文化和国情以及对本国的反映。 在各国的公共外交中,传媒都是十分突出的重要角色。在中国,这不仅包括专门面对外国公众的各种传媒,中文传媒也在其中,它们每天把国外信息译转给中国受众;外国传媒每天也会把中文传媒的中国信息译转给外国受众。 任何交流,包括传媒担负的交流,都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以民族文化的第一载体——语言为基础的交流。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即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跨文化的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人类只要存在,就与文化共存,每种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选择和各民族的意愿而形成,这如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大自然的选择一样。当前,全世界有五千多个民族,虽然圣经有 2300 种文本,也未能包括全部民族的语言。 即使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文明的多样性仍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并继续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说“文化全球化”要小心,也许我们只能说“文化交流手段全球化”而已,这是卫视、互联网和大型客机普及的贡献。我认为,文化不可能出现统一的标准或统一的模式,更不能像世界贸易组织那样制定众多国家公认的“规则”,经济全球化文化并不能带来“文化全球化”。有人要推动“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欲以西方文化去全球化。 文化差异会造成交流的障碍,可正是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才丰富多彩,才有交流的需求。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不是一目了然或“一听了然”的——虽然它时时处处存在着,人们却往往不是一下就能看透或感觉到的。价值观、信仰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只有通过对人的言行、对文化的载体(比如,文学、戏剧、报纸、电视……)的留心才能体会出来。 无论你喜欢与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都是一种客观现实,但如何认识和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却是能够正确选择的。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人们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很不相同,历史的和现实的教训也很深刻。传媒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尤应保持着敏感的分辨力和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不外乎这样几种态度: 对待差异不以为然——产生误会; 对外文化歧视——造成冲突; 利用文化差异为政治服务——引起分裂、屠杀、战争; 彼此尊重——互补,提升本民族文化。 文化差异的一处重要所在是信神和不信神的差异。世界81%的人自称信教,中国约10%的人信教,美国约90%的人信教。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有时彼此会“另眼看待”。我们承认任何文明都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宽容、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终极关切。比如基督教文明讲“博爱”,甚至“爱你的敌人”;伊斯兰教义中说:“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中国佛教以“慈悲为怀”;中国人信奉孔子的“仁者爱人”。可见,各种文明在深层结构中存在着共同性,也因此各文明之间是能够充分沟通的。我们可以相信,人类文化的共性是人类和谐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的理念。汉语中的“和”有着丰富的含义,如:“和为贵”,“求同存异”,甚至包括对大自然的信仰“天人合一”。“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世界观上的一个集中体现。 我们相信“和”也和其他民族文化有着共同之处,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谐世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提倡的“各种文明互相共存,互相包容”的理念是一致的。 传媒则应注意寻求和传递世界各种文化的共同点,留意文化差异,减少误解,促进和谐是传媒人的责任。 由于对文化差异漫不经心,引起彼此误解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不妨顺便举出由于语言附会(古称“格义”)引起较大误解的两个例子: 把京剧译为 Peking opera 已经许多年了,我接触过的许多外国人认为这是北京演出的《茶花女》或《胡桃夹子》那样的西洋歌剧。而日本人把歌舞伎译为 kabuki,则保留了它是日本独特艺术的正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相对简单,把京剧音译为“jingju”就是了。 再有,龙和 dragon 本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不能互译,现在将他们等同了,让外国人把中国的象征符号“龙”当成像巨型蜥蜴那样的会喷火的凶暴怪兽,自然引起对中国不小的误读。那么,我们可以把 dragon 不再译成“龙”而译成“怪蜥”或“鬼蜴”之类,但是龙却不能简单地音译成 long(英语中有此词),而要另外设计一词,比如译为“dalong”(大龙,口语中有时称龙为大龙)或其他什么词。 最后我和大家谈一个有点哲学趣味的话题。曾经有位中国学者问我,“和谐世界”是世界的基本属性(attribute)?是人类的理想?还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目标?从当今的世界现实看,世界并不和谐,也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也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利益的冲突、国家与国家的冲突。但是也不能认为这些都属于“文明的冲突”。 达尔文主义告诉我们,动物世界的属性是“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但是人类和动物不同,有文化和文明。他们当中很多人向往天堂,几乎人人都向往人间能实现和谐。所以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和谐世界”是人类的梦——经过人类自我的克制、宽容和努力能够一步一步走向前进的梦。 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那么,中国应当怎么做?首先,中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人均 GDP 排在一百名之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努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国家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没有自身的社会和谐,就鲜有力量为国际社会多作贡献。中国会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毫无疑问,从一个不和谐的世界,进步到一个相对和谐的世界,未来的道路也是十分曲折而漫长的。中国先哲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顽强精神。 港澳和内地的传媒必会弘扬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地为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以中国的发展贡献于人类的共同发展。 |
|
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fishman_uu@hotmail.com |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