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伪对应”译文可能导致与传播者主观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

原标题:“近似对应”与“伪对应”——谈对外新闻中的一些翻译问题
王平兴(新华社),中国翻译,2007年第三期

  ……。

  对外交流要看对象,无论中外都是如此。美国共和党的宣传家 Frank Luntz 最近出了本书,书名是 Words That Work: It's Not What You Say, It's What People Hear。有书评说,这个主题是直接搬的 Dale Carnegie 在 1937年就提出的 It's not what you say; it's what the public hears. 说的就是如何用语言打动读者和听众的问题。不是看你说些什么,而是看读者和听众能够接受什么。

  对外交流或对外宣传,信息的内容可以“以我为主”,语言和形式却必须“以受众为主”,要考虑以什么样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才能为受众所理解,达到交流的目的。

  在 Words That Work 一书中,Frank Luntz 举了不少恰当用词产生最佳结果的例子。其中之一是 gaming。美国的博彩业原来称为 the gambling industry,后来这个行业协会的主席极力坚持使用 the gaming industry。本来 gamble 和 game 当动词都表示“赌”,而且 game 的历史比 gamble 的历史还要长。不过提到 gamble 人们就会联想到为它上瘾,有组织犯罪等等邪恶,而提到 game 就会想到老少咸宜的无害的游戏。这种新的“价值判断”,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老虎机(slots)酬宾竞赛活动介绍页面题图

  他说的是英文应用中词语的选择,同样地,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我们也应该在英文中找到最恰当的词语。

  翻译,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译入语中找与译出语相对应的话语。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新闻中译英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话语,比较理想的结果是“近似对应”(near equivalence),就是找到为读者所熟悉或容易理解的话语,在信息和受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新闻传播的意图,向读者传递正确的信息。特别需要警觉的是“伪对应”(pseudo equivalence),即那些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根本不同的词语,它们会引起读者的错觉,甚至可能导致与传播者主观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

  下面对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实例做些分析讨论。

  “反分裂国家法”的译名

  2004年1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讨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问题。此前,对外新闻中提到“台独”分裂势力,一直用的是 the separatist force。

  现在要立法,就要考虑英语用什么词好,原来用过 separation 和 split,用在这里似乎都不够分量,于是考虑 secession。研究一番觉得 secession 最合适,理由就是这个词是正式法律用语,还有它与美国南北战争联系的背景。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征求全国人大有关部门的意见,最后确定把它译为 Anit-Secession Law。

The Hercules of the Union,
slaying the great dragon of secession

美国海报,1861年

  消息发表后,引起各方面的反应。台湾《中国时报》有个记者专门写了一篇《看美对“反分裂法”的用字遣词》的文章,说“看来新华社的英文稿子是经过高人指点的,而且是针对美国人而来,”美国人“照单全收”,“对台湾很不利”。他还写道:“怎样找到一个恰当的英译,不先入为主地认定台湾要叛离中国,确非易事,“反分裂国家法”可直译为 anit-nation-splitting law,但远不及 anit-secession law 合乎习惯及易于为西方国家了解,这是个难题,如无法解决,只能任由美国向大陆倾斜,有朝一旧,在‘反台独’的大事上,双方结成‘统一战线’。”

  其实这位台湾记者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人们说: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词之所以管用,首先是因为它符合客观事实: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选择最合适的词来反映这个事实,以事实加上雄辩,所传递的信息就更加有力。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把它译为 Anti-Separation Law 效果就会完全不同。Anti-Separation Law 一语出来后,台湾当局很恼火,他们在提到 Anti-Separation Law 时特地在后面加个括号注明 Anti-Separation Law。为什么他们喜欢 separaiton 而反对 secession?在后来研究中发现,原来美国的《独立宣言》中用的就是 separation,美国人把它译为中文“独立”。闹“分裂”和要“独立”,含义自然不同,这就是那个台湾记者谈到的,词语的选择关系到“价值判断”。

  ……

  《反分裂国家法》译名的处理,只是一个例子。几乎所有新产生的词语的译名最早都是在新闻中出现。新闻要讲时效,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反复推敲,只好先来个直译,由此也带来很多遗憾。如果每当出现新词语时都能够得到“高人指点”,如果英语新闻编辑记者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对其他方面中译英翻译工作也会产生好的影响。

  “自由”和“法治”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党内民主”和“民主党派”

  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常常提到“党内民主”。“党内”在领袖著作和党的文献的英译本中,无一例外都译为 inner-party,如:“党内民主”inner-Party demoeracy,“党内生活”inner-Party life,“党内监督”inner-Party supervision,等等。可是,奥维尔的《1984》这本小说中有个 Inner Party,是统治 Oceania 的贵族化的“核心党”。读过这本小说的读者,在看到 inner-Party 的时候很可能会产生某种负面联想。

书籍封面

  就是说,在特定的语境下,inner-Party 一语有可能成为汉语“党内”一词的“伪对应”。Inner,有的词典解释为 inside,但是别的词典解释是 located farther inside,即靠里的,而不单是里面的。在网上查知,西方讲“党内”有用 intra-party 的。因此 intra-Party democracy 看来可以成为“党内民主”的“近似对应”。Intra- 只有“在内部”的含义,没有“靠近核心”的意思。如果这个分析能够成立,建议以后不再使用 inner-Party 一语。

  ……

  中国阅兵口号

  ……

  “素质教育”

  ……

  几句题外话。二十六年前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读英语新闻写作研究生时,毕业论文的答辩委员会主任是段连城先生(原外文局局长,已故)。我与他虽然只见了两次面,他正直的人格和严谨的学风却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影响,他主张的“解释性翻译”也给我很大启发。谨以此文献给段先生,表示我深切的怀念!

  * 此文系作者在 2007年4月中国外文局、中国译协主办的“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上所作的大会主题发言。

  作者简介:王平兴,新华社高级编辑,对外部中英文双语终审发稿人。曾多次参加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翻译及其它重要文件的翻译审稿工作。英文译著有《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外交》、《中国民族》、《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中国古代发明》等。

  作者电子信箱:wangpingxing@xinhuanet.com

  【编后记】:“反分裂国家法”原来是王平兴老师等人翻译的,真是神来之笔。我在拙著《译龙风云》中收入了这个经典案例,上课时也多次向同学们介绍过它。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4月3日)

相关文摘: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饶戈平在解读《反分裂国家法》名称的翻译时说:“为了堵美国人的嘴,我们还特意把《反分裂国家法》的英文译名,翻译成 Anti-Secession Law。即把‘分裂’二字译为‘secession’,这是大有讲究的。Secession 在英文里是退出、脱离的意思。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为了阻止南方十一州企图脱离美国联邦、谋求独立的活动,林肯总统和共和党政府颁布了《反脱离联邦法》,他们用的‘脱离’一词就是 secession。此后不久,即爆发了针对南方分离运动的南北战争。美国人既然要维护南北战争的历史地位,既然要维护林肯总统的历史功绩,就不便贸然反对中国制定与《反脱离联邦法》有相同意义的《反分裂国家法》。”

  对一个词汇进行合适的翻译,就能减少美国对中国制定反分裂法的干扰,甚至可能阻止美国派出舰队帮助台独分子抗拒武力统一,真正地是“一字千军(钧)”啊!

  (黄佶:《译龙风云》第七章:翻译无小事,错了应改正,7-1-7,一字千“军”:妙译“反分裂国家法”)

相关链接:

“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三)

跨文化传播:要警惕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法语世界)

环球时报:译龙问题争议报道中文版:把“敖丙”翻译成“dragon”?

007电影中,澳门赌场为什么会有印尼科摩多大蜥蜴?(黄佶)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