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投稿信箱:1131376436@qq.com 《译龙风云》 |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我们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原标题:木兰传说在美国的传播特点与启示 木兰传说以北朝民歌《木兰诗》(或《木兰辞》)为基本故事框架,以木兰代父从军的忠孝故事为基本内容,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木兰传说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成功传播的经典案例之一。 木兰传说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主要基于其在美国的成功传播,同时得益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在美国衍生的各类基于木兰传说的文化产品和影视作品将木兰故事传播到了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木兰传说在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传播,始于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81年在美国出版的《木兰诗》的英语译文。 |
木兰传说以《木兰诗》英译的形式在美国汉学圈默默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以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76年出版的小说《女勇士》一书为分界点,开始了木兰传说在美国的快速传播历程。 |
The Woman Warrior,1976
随后,迪士尼公司先后推出两部动画电影《花木兰》(Mulan,1998)、《花木兰 II》(Mulan II,2004)和一部真人版剧情电影《花木兰》(Mulan,2020),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ABC)在电视剧《童话镇》的第二季(Once Upon a Time Season 2,2012)中增加了木兰这个角色。 |
Mulan, 1998
Mulan2, 2004
Mulan, 2020
Once Upon a Time Season 2,2012
在影视等现代媒介的协同推动下,木兰传说完成了其在美国跨文化传播必然要经历的接触与显现阶段、选择阶段和采纳融合阶段等三个阶段的传播历程,……。 对木兰传说在美国传播特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为提高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借鉴。 一、木兰传说在美国传播的特点 ……。 (一)与时代背景的协同:时代提供平台 ……。 (二)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媒介提升效率 ……。 (三)与中国文化的异质:异质便于接受 木兰传说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呈现出明显的异质化特点,美国文化产品中的木兰形象展现出的文化内涵,有别于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核,是经过美国主流文化选择之后的新形象,借助中国文化符号的物质外壳,融合了美国文化内核,成为“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式的异质化的文化元素。这一点在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中表现尤为明显,“它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改写了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置换了中国花木兰故事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描绘了一个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英雄女子形象。”[10] ……。 二、木兰传说在美国传播的启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在美国的传播历程中虽然经历了被改写、被选择的异化过程,但还是会有部分中国文化因子被接受下来,同时引起了更多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关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创造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进一步的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这就是文化传播的价值。基于我们对木兰传说在美国文化中成功传播的特点的分析,我国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交流和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自身发展为后盾 ……。 (二)要以大众传媒为抓手 ……。 (三)要以自主建构为基础 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当地文化必然要对外来文化进行评估,选择一部分,拒绝一部分。木兰传说在美国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木兰的文化内核被解构和重构的命运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不必为此而怅然若失或因民族文化被人扭曲而义愤填膺,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对文化被重构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我们有责任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中国文化的自主建构,尽量地减少文化元素的内核在传播过程中被重构的比率,以免像“中国龙”一样,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利用,用被歪曲的中国文化符号来进一步歪曲中国的国际形象。[22] |
外国漫画家笔下的中国“龙”,2019年
首先,我们要主动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与国际推广,将中国优秀文化产品推出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思想性的文化符号,要将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文化产品,尤其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通过优秀的翻译推广到国际上,让世界人民接触到更为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元素。我们要译介的内容不仅仅是典籍,更多的应该是基于大众传媒的新时代优秀文化产品,比如影视剧的译介。……。 其次,我们要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经典化建构过程,将文化品牌推出去。……。 同时,我们要主动开展与全球文化产业代表的交流合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去。……。 注释: 10,王新舒. 木兰“出走”之后——谈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变与通 [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11):27. 22,黄佶. 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 [J]. 社会科学,2006(11):161-169 // 黄佶. dragon 还是 loong:“龙”的翻译与国家形象传播 [J].秘书,2018(2):4-12. 作者简介:孟喜华,硕士,讲师,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院长。 |
孟喜华(1983- ),男,河南虞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主讲《英美文学选读》《英语文学原理》《英美文学专题》《英语教学研究基础》等课程,其中《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为河南省第一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资料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师资队伍)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9月28日) 相关链接: 从两部电影看西方对“龙”的误解和对 dragon 的理解(黄佶)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