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别人都在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添砖加瓦,我们却始终没有行动

(原标题:那不得不说的讨论)
记者:王璟
来源:http://dzb.sg.com.cn/stylelife/FGBJ/54778.shtml

  三天前,阿拉伯石油大亨用二十七亿美金打造的多哈亚运会落幕了。在华丽到极点的开幕式演出中,中国龙成了日本的图腾。做了五千年龙的子孙,唱了几十年《龙的传人》,这景象让国人大为震惊。

  半个月前,有媒体报道,考虑到“龙”的形象有一定局限性,容易招致别有用心的歪曲,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屠龙刀”一出,各界哗然。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反对这一论调者竟高达九成以上。在中国,数千年来,龙都是吉祥的象征。尽管吴友富教授公开辟谣,称自己此前从未就此事接受过媒体采访,所谓龙不再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但在数以万计的评论面前,这样的言论很快就被淹没了。


传播根正苗红的中国龙

  李兴国(中国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

  “如果一个文化圣地连自己有多少宝贝都数不清,还要抱着金饭碗去要饭吃,那我们的民族从何创新?”

  对于最近发生的“中国龙事件”,一直致力于研究形象的李兴国认为:“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图腾,这是很好的传播方法,有利于识别形象、体现文化、传达情意,就像每次奥运会都有吉祥物一样。”

  “一旦改了龙,就等于隔断了中国的历史。”李兴国说。从河南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距今已有六千多年历史;中国有众多和龙有关的成语、典故、故事;两位世界知名演员李小龙和成龙也在自己的艺名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龙”这个字。这些事例都证明着李兴国的观点。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应该有自信和主动精神去传播我们的文化。”李兴国的学生就曾讲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伦敦大学生如今都流行说“give you colour see see”这样的中国俏皮话。对此,李兴国说:“文化是在不断发展交流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更有效地让大家理解、接受、分享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因噎废食。”

  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在提倡“新儒家思想”。在日本出差时,李兴国曾在东京大学观看了一场在校师生表演的“春季大吟诵”,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多师生都在台上有板有眼地吟诵着唐宋古诗词。

  与此相比,在全世界都在讲孔孟之道的今天,李兴国却发现孟府、孟庙、孟林这样的名胜古迹都还没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日本长岛却因为挨了一颗原子弹就成功地进行了申请,“无论从文化角度、历史长度,我们都有足够的优势,但我们总是不够重视保护与宣传,在别人都为传统文化添砖加瓦时,我们却始终没有行动。比如纳西古乐通过运作成为了世界认知的文化,可是被称为‘中国四大古乐’之一的智化寺京音乐直到现在还是默默无闻。中国的很多文明都在外国被成功传播,日本的相扑最早是从中国传过去,现在成了他们的国粹,中国的茶道同样也是在日本成名。这些都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但李兴国认为不能一味地去指责他人,看到这些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才是重点:“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现在社会中依然有着生命力,而且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凝聚我们中华民族,还有着更广泛深远的世界意义。”


  采访手记:早在1997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就曾在《巴黎宣言》中指出:21 世纪,如果人类还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去吸取中国圣人孔子的智慧。正如李兴国所言,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希望我们能让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根正苗红地发扬光大。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名片

  庞进(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龙对于中华民族,就像一张无形的名片,它的标志地位不可动摇。况且,我们不能把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相混同,这是前人翻译上的讹误,我们应该加以解决,而不是全盘否定根基。”

  对于中国龙,庞进研究了整整十八年,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认识。对于 Dragon 是邪恶化身的西方说法,庞进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解释:“那是你们的 Dragon,和中国龙不是一回事,就像我们的伏羲女娲不同于你们的 Adam Eve(亚当夏娃)。”

  通过精细地考察研究,庞进深知我们民族创造和选择龙这样的文化符号,是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它凝结、寄托着各个时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1979 年,侯德健一首《龙的传人》唱出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声。直到今天,在各种大型晚会上,都还会听见这首歌。可见中国龙的形象早已被全世界认同,对每个华人,“龙”的形象早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庞进甚至曾意外收到过来自台湾的邮件,同样从事龙文化研究的廖先生在看到庞进的书后希望与他共同探讨。这让庞进深切地感受到,是龙文化的“融合”将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庞进认为,中华始祖的文化精神与龙的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同一,所以,“在文化问题上,既不能用东方的讲究来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说法来框范东方。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全球化绝不是一种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种文明的交相融合。”对于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日本表演的舞龙曲,庞进表现出担心:“尽管我们倡导亚洲人民大团结、世界文明大融合,但团结和融合要以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为前提,不可以牺牲本民族最本质、最精华的东西为代价。”

  今年,庞进已经建议将英文 Dragon 直译为“劫更”,将龙英译为“Loong”以示区别。他还提出将龙凤文化作为整体,申请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庞进表示:“毕竟,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全民族的责任。”


  采访手记:采访电话一接通,庞进就好像早有预约一样,和我有理有据地说起自己对“中国龙事件”的看法。虽然针对此事,庞进最近已经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但从声音、语调等细微之处还是能听出来,他很高兴。作为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让大家都来关注、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庞进研究的动力。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