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译龙问题学术论文摘选 【附黄佶评论,2020年2月】

---------------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王春旭(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现代交际,2019年15期

  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特色的文化。各个民族的差异清晰地反映在其语言层面上。以“龙”为例,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有很大区别,中国的“龙”,是中国的图腾,神圣的象征;西方的“龙”在《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撒旦”,它常与邪恶画上等号。所以“loong”才是东方龙的准确英文翻译。英文单词“loong”出现的原因是:清代的西方传教士把龙翻译为“dragon”,使得华人在西方的形象恶劣,于是清代末期在美国的华人发起文化自救,把龙翻译为“loong”。所以可见,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汉语中的有些词并不一定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

  【黄佶评论:很多学者在论文或谈话中提到“清末在美华人文化自救,译龙为 loong”,但是我至今没有看到这种说法的出处。希望以后学者再提此事时,请在参考文献里给出来源。(2020年2月22日)】

----------------------

浅谈景点名称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 —— 以广西贺州十八水景区为例
张人愚(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教育观察,2013年第22期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交际行为之一,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则是影响译文能否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重要因素。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往往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具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因此,翻译景点名称时必须认真考虑原文的文化内涵,以真正达到传播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的最终目的。从文化角度来看,景点名称的英译中存在音译法丢失信息和语义、意译法选词不严、直译法忽视文化背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加以解决,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例 9:神龙瀑布:Two Dragons Waterfall

  这个景点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将瀑布一分为二,水从岩石两旁直冲而下,气势恢宏,形成一幅双龙戏珠的壮观景象,该瀑布因此得名。在汉语里,龙是帝王与权势、尊荣的象征,因此龙在中国文化里是吉祥的代名词。龙还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积淀,已扎根于我们的潜意识,因此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然而,在英语里,龙是一种不吉祥的象征物,含有贬义。西方人用该词来描绘凶暴、严厉的人和海怪(如鲸、鲨鱼、鳄鱼),或是比喻可怕或危险的事物。该词的译文没有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容易让外宾从心理上对该景点产生排斥。建议改译成 Two Tigers Waterfall 或 Two-in-one Waterfall。

  综上所述,十八水景区的景点名称翻译存在严重忽视原文文化内涵的问题,对景区旅游的国际化发展和文化性展示都十分不利。事实上,吸引外宾飞越千山万水,欣然前往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景区的奇山异水,更是这山山水水之中蕴含的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而这样的特色文化才是我们的旅游文化核心。

  我们只有在翻译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旅游英译资料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认真考虑并严格查证与原文中文化因素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在翻译的准确性与审美要求方面达到读者期待的水平,英译旅游资料的不良现状方能真正得到改善。

贺州十八水瀑布之神龙瀑布

  【黄佶评论:当地人把这座瀑布的水流比喻为龙,一是因为龙的蜿蜒身姿和水流相似,二是龙本身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因为龙具有神性,如果称其为“双蛇瀑布”感觉就要差一大截了。作者说西方人不喜欢“龙”,实际上他们不喜欢的是杜拉根兽(dragon),是错误的翻译使两者被混为一谈了。因为西方人不喜欢“龙”,于是作者把神龙瀑布的两条龙改为了两只老虎,于是原来的意境全部没有了。译为“二合一瀑布”则完全舍弃了名称里的文化因素,和作者自己的正确观点背道而驰。作者写作本论文时,译龙问题已经进入公众视野八年,各界人士提出了多种非 dragon 译法,但是作者对此不置可否,令人费解。(2020年2月22日)】

--------------------------------------

功能视角下历史名村文化名称的英译研究——以贺州为例
陈志凤(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贺州学院学报,第35卷第三期,2019年9月

  摘要:为更好理解历史名村文化名称及其英译策略,通过对广西贺州历史名村的特点进行梳理,从系统功能中语境四特征入手,即从社会性、时间性、地域性和个体性四方面出发,分析探索合适的英译方法和策略。

  译例 10:鱼跃龙门。英译方法(直译加注法):Carp Leaping Over Loong's Gate (Bridge Over the Stone Carp)。“鱼跃龙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中黄河鲤鱼只要跳过龙门将蜕变成一条龙。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中举”和升官之类的事情,也指“冷窗”学生拼搏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景区由石桥和鲤鱼下的天然石组成,外国游客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鱼跃龙门”名称的丰富内涵和社会性个性特点,因而采用直译加注法进行英译,补充了“鱼跃龙门”的真实内涵,以帮助外国游客成功地诠释典故,进而扩大他们的期望值,有助于外国客人了解我国积极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译例 12:神龙。英译方法:Holy Loong(Auspicious symbol animal in China)。在中国,龙是帝王、权力和荣誉的象征。因此,龙是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因此,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然而,有译者把龙翻译成 dragon。在英语中,dragon 是不祥符号,含有贬义。西方用它来描述苛刻暴力的人和海怪如鲨鱼、鲸鱼、鳄鱼,或描述危险可怕的东西。这个词的翻译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外国游客很容易将神龙想象成可怕邪恶的东西,产生相反的心理效果。从龙的社会性和时空发展的特点,建议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进行英译,以体现中国龙的文化内涵,同时宣扬汉语的魅力。

  【黄佶评论:陈老师在翻译景点名称时译龙为 Loong,是一个很好的尝试。(2020年2月22日)】

----------------

张家界市旅游外宣材料英译问题的调查报告及对策研究
陈瑶,谢雨晴(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外英语,2019年9月

  摘要:外宣翻译是信息传播和对外宣传的一部分。旅游翻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分支,其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多彩,但译文能被目标语读者接受是关键。该文通过调研选取张家界市旅游外宣材料中的典型译例,分析译文的翻译错误与问题,依据功能对等理论,总结旅游外宣材料的翻译原则。

  在翻译特色景观名称时,译者需全面考察其文化内涵。如果原文所涵盖的文化与目的语的文化预期存在差异,或者源语当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象,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直译会影响译文的质量。所以要提炼出景观所承载的文化精髓,采取直译加注释的译法来翻译特色景观名称。

  文化不对等还体现在对中外文化背景的翻译不对等,如文化词汇空缺、内涵不对等。旅游景点翻译一定要深究原文字里行间的词义内涵,按目标语言的习惯将原文意义表达出来。

  在张家界旅游局宣传册中,描述黄龙洞时有这么一句话:“所有钟乳石,又以定海神针和龙王宝座最为称奇,被称为地下迷宫。”

  译文:The most famous ones are the two huge stalagmites. One grows so high that almost touch the top of the cave, and the other looks like the thrones of the Dragon King。

  这里最明显的文化差异就是“龙”的翻译。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是恶龙,是一种能从口中吐火的爬行类怪兽。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在英文中是空缺词汇,“dragon”在汉语中也是空缺词汇,因而音译最好。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佶建议将中国龙英译为“loong”,弃用错误翻译“dragon”,并认为这是避免中国龙受到误解的根本之道。所以“龙王宝座”可以译为:the thrones of the King of Loong。

  【黄佶评论:感谢作者赞同老编的观点。不过把 dragon 称为“恶龙”仍然使其和中国龙发生了联系。中国文化中的确存在恶龙,但是和欧美文化中的杜拉根兽(dragon)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不仅外形上显著不同,还有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涉及的神话传说故事也完全不同。为了避免文化“串味”,避免误读,建议大家不仅音译“龙”,也音译 dragon 这个词。(2020年2月22日)】

----------------

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王瑛(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2020年第二期

  摘要:简述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社会背景。介绍文化意识的内涵。提出词汇学习,文化比较;阅读渗透,文化介绍;口语表达,文化理解;第二课堂,文化浸润等四个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文
化意识的策略。

  在教学英语词汇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较大。如要求学生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英文时,很多学生将其译为 Four dragons of Asia。显而易见,学生仅仅是从字面上将“龙”直译为 dragon,而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缺少文化意识。这个错误很有代表性,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普及,告诉学生“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存在正、邪之分。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威、高大和神圣,是正面形象;但在英语文化中,“龙”代表着邪恶和恐怖,是负面形象。“亚洲四小龙”中的“龙”是赞叹四个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属于褒扬,因此翻译时不能用英语中存在负面意义的 dragon 指代这里表示积极意义的“龙”,可以换作 tiger,改译为 Four tigers of Asia。通过这样的翻译纠错练习,学生意识到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词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翻译时要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以免造成误解。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他们列举了其他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含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汇,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黄佶评论:“亚洲四小龙”这个概念早已成为历史。如果要讲龙的翻译,完全可以使用新的例子,例如 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总统说:“我们叫龙的传人”,外交部派出的口译员译龙为 dragon;美国民间航天公司的飞船名为 Dragon,中国新闻媒介将其译为“龙飞船”。这样翻译对不对?为什么对?如果不对,应该如何翻译?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一份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检索资料,而不是教师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还能节约老师的备课时间。(2020年2月22日)】

---------------

论“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兼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李辽宁(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1月,第32卷第一期

  摘要:作为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概念,“国际社会”具有两面性。从表面上看,“国际社会”是国际行为体之间开展合作的场域,应建构和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因而在国际交往中不应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和以意识形态划线;从本质上看,“国际社会”是国际行为体开展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性的关键是国际话语权,其实质是国家(或国际社会成员)的国际利益。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有利于看清“国际社会”的本质,这对于深入理解国际热点问题和国际舆论的实质,特别是对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国际社会话语权的主要因素

  第一,国家综合实力。

  第二,话语吸引力。

  第三,话语建构力。话语建构力取决于话语方式即言说方式,这属于方法论范畴,是话语构建的关键。在国际传播中,好的思想观点还需要好的表达方式,否则就会出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现象,或者被他人误解。同时,由于语言的不同,表达过程中需要好的翻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对于“龙”的翻译就是一个典型的败笔。(不知道第一个把“龙”翻译为“dragon”的译者是谁,显然他将西方文化语境中的“dragon”所包含的“邪恶”“魔鬼”的内涵没有考虑在内,以至于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龙”“龙的传人”在西方的英语语境中具有浓厚的负面情感。)在话语表达中,合适的概念和范畴十分重要,因为任何思想和观念总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体现出来,这些概念和范畴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

  第四,媒体传播力。

  第五,外部遏制力。

  【黄佶评论:过去主要是中国文化尤其是龙文化圈以及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学者为译龙为 dragon 这一错误着急,现在意识形态圈的学者也开始认识到译龙为 dragon 非常糟糕,值得高兴。(2020年2月22日)】

--------------------

文化视阈下公示语英译失误问题探析
谢苑苑(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英语教师,2020年第一期

  (2)黄龙体育中心(Dragon Sports Center)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祥和,也是权威的象征。将体育中心命名为“黄龙”,能充分体现该体育中心的气势。但在英语中,“龙”却具有负面的文化内涵。因此,将“龙”直译成“dragon”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误解,甚至反感。建议译为“Chinese Dragon Sports Center” 或“Huanglong Sports Center”。

  【黄佶评论:在英语中哪有汉字“龙”?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英语中,dragon 一词具有负面的文化内涵”。把“龙”译为 Chinese Dragon 仍然无法摆脱负面的文化内涵。音译倒是可以的,但是应该是 Huang Long Sports Center 吧?还有一种译法也可以考虑。在中国古代,龙代表皇室,黄色也是皇室专用色,所以,把“黄龙体育中心”译为 Royal Sports Center(皇家体育中心)也是一个选项。当然,不知道当地管理部门是否介意。(2020年2月22日)】

相关链接:

  没有学术批评,就不可能有学术进步:译龙问题黄佶学术批评汇编(2019年8月17日更新)

  译龙问题学术论文摘选【附黄佶评论】(2019年9月8日更新)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