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
英语世界不能接受龙的英译名变更吗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英语世界极具权威性的典籍,它在其他语种国家中的翻译出版,是要由所在国与其编辑者共同组成编审委员会予以审定的。1986 年,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文出版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 至 10 卷,为此组成了权威性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在这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 5 卷第 367 页上,对龙的英译名和说明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龙 dragon 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第二种为“龙 long(dragon)中国神话中的神异动物”。 本文所公布的事实说明,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英语世界的学术领域就初步做出了把中国龙的英译名与英语中对龙的译名有所区分的选择。我这里用“初步”和“有所”这种词句,是因为在第二种说明中,他们把 long 后还加了用括弧括起来的 dragon ,以示两者具有同义性。但无论如何,把中国龙的英译名及说明单独列出,标志着他们认为中国龙,包括其名称,需要有新的注释和说明。 在龙的英译名变更问题的讨论中,笔者看到,蔡方华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为龙“正名”无助于民族形象提升》一文中说:“让英语世界接受一个新的中式译名,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之纯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条有文化洁癖的“龙”》一文中说:“dragon 已经约定俗成沿用了这么多年,突然全面废止这一用法是不是有些太想当然了呢?要知道,我们的母语并非英语。”我想,可以断定的是,这两位先生在代表英语世界说话前,一定没有看到上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龙的词条。 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在公布了上述事实后,我想对当前出现的关于龙的英译名变更问题的讨论发表如下意见: 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以实定名,根据内容决定名称,是一条铁的法则、铁的逻辑。这不能因为任何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改变,因为这涉及到对事实的科学表述,更涉及到对客观事实的尊重。而现在在对龙的英译名变更问题上,许多人不是把尊重事实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权宜”或“策略”的考虑放在第一位,如外国人能否接受;我们国力再强大一些,外国人自然会改变看法等等。严格说来,这不是学术研究中尊重事实、服从真理的态度。而从本文公布的事实可以看到,持严肃态度的英语世界学者,也是以客观事实作为其学术抉择的基本出发点的。 二、我感到,实际上龙的英译名变更问题并不是太重要,从内容决定形式,包括决定名称的基本法则出发,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华龙文化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然后再来研究龙的其他译名是否与这种内涵相称,这样才会更有利于我们向海外阐释、说明并传播中华龙文化。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多数国人对龙文化的内涵或内容都还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却一窝蜂掀起了是否变更龙英译名问题的讨论。由于对内容了解的不清楚,对龙英译名的问题的讨论就显得十分想当然。例如有人说,龙具有多义性,就不必去变更译名。可见对龙本身的文化定位不清晰,就无法去确定名称的科学性。这也说明,我们现在的社会心态十分浮躁。 三、建议大家都能多做一些从学术角度深入探讨龙文化内涵的工作,然后从此出发,再来确定龙的英语和其他外语译名。这就需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态度,而不是凭着想当然就说话。我感到十分遗憾的是,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中国文化报》和人民网文化频道共同展开中华龙文化讨论后,人民网上投票对龙的英译名是否需要变更的人数最初几天增加很多,现在已十分冷清;在理论讨论方面做出留言的网友起初有二三十位,后来再没增加过;而投稿到人民网进行学术讨论的几乎没有。这说明,在这场讨论社会上,人们多是在凭一时的感觉进行发泄,而缺少深入研讨的意愿。我还感到遗憾的是,许多平素号称研究龙文化的学者,在社会思潮面前,却不能从学术角度作出阐发。实际上,一旦涉及到龙文化内涵这样深层次问题,就需要通过学术研究来进行思索和求证,而不能通过人数多少来决定真理的归属。 在本文结束时,我想发出呼吁,希望我国的大众,特别是我国的学人、媒体,在中华龙文化的大讨论中,少一点浮躁,多一点严谨;少一点即兴,多一点深入钻研。一个不求深思的民族肯定是不会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我们当对此深刻引以为戒!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 |
|
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fishman_uu@hotmail.com |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