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废除龙图腾:书生误国的另一注脚和恶搞

南越君 2006年12月5日 信息时报
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12-05/000001825950.html

  说起“龙”,国人最快的心理联系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奋、自豪,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可以说,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但现在有人却想把这一切都推翻掉,有专家认为“中国‘龙’标志易遭西方曲解,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新闻晨报》12月4日)。据报道,“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领衔的,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也就是说,这项研究是名正言顺的,是政府提供资金的,是摆在台面上的。这条新闻在网络上传开后,立马引起巨大争议。更多的人站在极力反对的立场上,并把“汉奸”的高帽戴在专家的身上。当然,网友们的激愤也是情有可原。但值得反思的是,这条新闻背后的思想取向,似乎更显示出国人在面对“大国崛起”的客观现实,和西方“中国威胁论”时的复杂心态。

  专家们之所以提出废除龙作为中国形象,是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句话我们如果稍微解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荒谬。因为“龙”的英文释义“邪恶”,因为西方人对龙的形象片面理解,就可以花费纳税人的钱,去推翻以龙为索引的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化,实在是太有恶搞的意味了。真是岂有此理!

  龙图腾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上已经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是哪一代人、哪个年代的信仰,不是流行元素。可以断定的是,专家的立项研究,即使逆风而起,有了结果也不会被中国人广泛认同。而且任何试图这样做的努力,不论是谁,都注定是要失败。

  曾记得1937年,《纽约时报》第一次设立国际事务专栏,名为“在欧洲”。当时的美国人似乎把欧洲当成了整个世界,一切都以西化为准绳。但他们又何曾想到几十年之后,自己会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个例子说明,人们总是处于极其局限的思维内,做一些近看冠冕堂皇,远看则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代的中国,就近似地身处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语境下,一些专家提出要重构中国国家形象,仍然摆脱不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退一步说,即使将有局限性的“龙”,重构成无局限性、完美无缺的“虫”,就可以改变西方对中国的眼光?学者不是普通人,他们头上戴着眩目的光环,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会影响到政府决策,但这样充满常识和逻辑错误的“立项”,于国于民又有何益处?历史经验已经一再表明,国脉不能靠空话来支撑。专家的一厢情愿,只是“书生误国”的另一注脚和“恶搞”罢了。

  行文至此,笔者突然想到同日看到的另两条新闻:“中国研发开支首超日本,西方担忧”(中国经济网12月4日)。报道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经合组织(OECD)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科技部称,将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这些新闻缓解了笔者的不快,几十年前,鲁迅先生曾经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么?几十年后,中国用现实经济发展的奇迹,告诉世人,我们没有。不仅没有,而且变得更为强大、更为自信。一个大国崛起的前提,首先是民族认同上的高度统一,然后是综合国力的崛起。一个民族只要有强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才有可能把握好历史机遇,实现伟大的复兴。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