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标志设计:以“Loong”配合汉字“龙”越来越多 “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以“龙”译音文字歧义造成的文化冲突为启示,从旧译音、新译音、拼音替代、谐音取意法四方面,分析了“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而论述了以有效译音为基础进行文字设计的重要性,指出了在“龙”主题的包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和英文“Dragon”产生关联。并结合“绿龙”环保包装设计实践,提出了“龙”译音文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多种巧妙表达方法。 关键词:“龙”译音文字;中外语境;包装设计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现象之一,经过历史的沉淀,“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近年来,设计师借用“龙”吉祥为创意理念,传递“龙文化”的包装设计不仅在中国语境的传播中频率提高了,也受到西方平面设计师的青睐。 文字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代,汉字与英文并存的包装设计屡见不鲜。 现代销售方式的层出不穷,如超级市场和无人销售市场的普及,就更加凸显了文字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它自觉充当着“无声售货员”的作用。在视觉传达中传递“龙文化”,除了在创意中融合精神层面的象征意蕴外,“龙”文字的译音应用也不可忽视。 1,“龙”译音文字的应用现状 “龙”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很广泛,在国际语境下传播的作品,不仅要有汉字“龙”的编排设计,还要有对应“龙”文字的译音设计。关于“龙”的翻译,过去一直使用“Dragon”来对应,但是近年来由于中西方对“龙”意象问题的讨论,使国人对“龙”的英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 1.1 旧译音“Dragon”的应用 中国有象征中华文化的“龙”,西方文明里也有一个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幻兽,和“龙”一样都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希腊语叫“Drakon”,拉丁语里叫“Draco”,英语叫“Dragon”,象征着邪恶和贪婪,“Dragon”衍生出来的语言也多表示贬义。西方语境对中国“龙”曲解的原因,往往是基于“Dragon”的基础解读产生的。国内外不少设计师,因为没有合适的译音指引,或是不了解“Dragon”的象征意蕴,所以在表达“龙文化”的作品里,习惯使用“Dragon”作为“龙”的译音,并以此进行文字设计。如梅捷科技主板产品在龙年版的包装上不乏中国“龙”元素,而对应的英文标识却采用了“Dragon”;还有乐之邦 02US 款 2011年包装盒上,也赫然可见中国“龙”图形和英文“Dragon”的元素设计组合。 |
笔者在 2000年参与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的“龙乐”CD 封套包装设计时,其包装封套和内附的宣传册里的英文为“Dragon's Music”,此英文翻译在设计组引发过讨论,置疑“Dragon”能否传达中国“龙”的内涵,但是因为没有其它更明确的翻译引导,所以“龙乐”CD 包装设计最后还是保留了“Dragon's Music”等字样。 |
1.2 新译音“Loong”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不少要将中国“龙”译音与“Dragon”断绝关系的呼声,提出应该赋予“龙”对应中国文化内涵的新译音。2006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黄佶教授在新民网博客上建议将中国“龙”的英文翻译改为“Loong”。中国网的英语记者在报道关于“龙”的争论时,文章标题是“To Slay the Dragon,But Not for Loong”(杀死“Dragon”,但别杀死“龙”)。 |
龙的译音“Loong”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经出现,中国“龙凤牌香烟”包装盒上的英文就为“Loong Voong Cigarette”,中英文相互对应,信息传递清晰。 |
目前不少以“龙”为核心理念的标志设计,都开始注意到“龙”译音在国际语境传播中的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以“Loong”配合汉字“龙”的设计。例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龙芯处理器的标志、大型 3D 网络游戏“龙”的标志设计等,品牌商都对“龙”的英文标注作出用“Loong”进行设计的明确要求。 |
1.3 拼音“Long”的应用 近年来,汉语中一些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已开始被西方文化借用,如“kungfu”(功夫),“jiaozi”(饺子),“tofu”(豆腐),“fengshui”(风水)等。这种词汇借用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文化障碍解决方法,是指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直接借用其它文化的词汇、语音、词形、词义来进行解读。媒体上也有支持直接用汉语拼音取代“Dragon”的呼吁,目前国内市场上可以看见不少用汉语拼音“Long”来表示中国“龙”主题的品牌包装设计。 1.4 谐音取意法的应用 除了用新译音“Loong”和拼音外,也有设计师采用这样的途径——谐音取意法。它是指在同音或近音字词中,选取适合传播语境且有积极意义的词代替直接的翻译。如熙龙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熙龙”和英文“Hero”(英雄)的发音相近,“Hero”是西方语境里的褒义词,可将二者的精神意蕴巧妙地联系起来。“熙龙”字面容易令国人产生熙熙攘攘、盛世繁荣、英明决断、龙腾虎跃等富贵吉瑞的联想;“Hero”令人产生信赖、安全、崇敬等感情联想,两个名称在中西方的文化语境中取得了一致的认可,避免了与“Dragon”的译音纠结。 对于“龙”的译音选择,笔者倾向于“Loong”,因为“Loong”在英文单词中原本并没有,所以不易造成先入为主的联想歧义。此外,“Loong”的文字形态贴近汉语境中描述的“龙”形象,文字的变异设计更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2,“绿龙”环保包装设计的应用实践 …… 3,结语 只有明辨不同语境对中国“龙”和英文“Dragon”的解读,以及对“龙”文字内涵有正确认知,才能找出与自己个性化思维的碰撞点,更好更合理地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语言进行符合语境传播的设计。“龙”文字是构成“龙文化”重要的部分之一,汉字“龙”的运用,有中国汉字形式文化演变的积淀作背景,表现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中外语境的设计作品里都不乏优秀的例子出现。“龙”的英文运用,目前还存在着译音不统一的问题,从有效译音作基础进行文字设计,能让更多的西方人逐渐认识中国“龙”及其象征意蕴,这是设计工作者的责任。设计师除了要在“龙”文字艺术造型上花心思,还要认真应对中国“龙”如何跨出国门的问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包装设计中的“龙”译音文字如何在不同语境传播中获得认同,是完成设计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在有关“龙文化”主题的设计中,汉字“龙”应尽量避免和“Dragon”产生关联,并通过合理而巧妙的设计方式让新译音“Loong”逐渐巩固其对应的译音地位,在包装设计文化无声的传递中搭建起中国“龙”和西方语境之间的积极对话桥梁,这既是对本土文化的正确表达,也是对其他语境文化的尊重。 |
作者简介:杜文岚(1974- ),女,广州人,硕士,华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编后记】 杜老师等设计师在 2000年就开始置疑“Dragon”能否传达中国“龙”的内涵,这是非常超前的。可惜当时没有合适的译龙方案,导致最后仍然只能译龙为 dragon。 作者在文中频频使用“译音”一词,本编理解是不是想表示“英译”、“英译法”或者“译法”等含义?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11月12日)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