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人龙舞”应该英译成“Ren Loong Dance”

原标题: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视域下非遗名称“人龙舞”英译探析

赵珊,张小波(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翻译研究,2020年第六期(2020年3月下),海外英语

  摘要: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指出,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实质上是复杂的文化交流。该理论对探讨国家级非遗名称“人龙舞”的英译有所启发。一直以来,“人龙舞”没有恰当的英译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以及在国外的知名度。该文以湛江“人龙舞”为例,根据文化翻译理论并运用有关翻译技巧对“人龙舞”这一龙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旨在更好地诠释其文化内涵并借此向外界宣传“人龙舞”。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外宣

1,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国政府采取许多有效措施保护和宣传它。翻译作为其中的手段之一对我国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进行有效对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非遗的对外宣传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行为,若外宣材料翻译(尤其是相关名称的英译)脱离文化内涵只求文字上或语义上的意义对等,就会失去非遗主体的文化韵味。著名文化翻译理论学者苏珊·巴斯奈特在与列费维尔在合著《翻译、历史与文化》中提出,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实质上是复杂的文化交流。此外,巴斯奈特教授从宏观角度当中将翻译分为两大类,即文化内翻译和文化外翻译。她认为,翻译应走出语义等值的局限,要实现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文化功能等值【1】,本研究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对湛江市国家级非遗名称“人龙舞”的翻译进行分析,以便让更多的国外民众了解中国的“人龙舞”和理解“人龙”精神,从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2,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以苏珊·巴斯奈特为代表的翻译文化学派在翻译理论研究的大阵营里掀起了一股“文化转向”风,使翻译界的学者们逐渐将关注点从“语言文字对等”转移到“文化功能对等”上。这一转变对当代翻译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弥补了我国在对外文化宣传和传播中所出现的“文化赤字”和“语义空缺”问题,也为非遗外宣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苏珊·巴斯奈特是翻译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化翻译理论的提出使更多的人改变了传统翻译理念,将翻译活动看作为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也使国内大批翻译界学者对其理论进行探讨研究。根据巴斯奈特著作以及其他学者对此的解读,对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总结如下。

2.1 翻译的基本单位为文化

  翻译研究和实践不能停留在语言表象当中,而应以文化为基本单位。因此,译者需充分了解译入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深入挖掘译入语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注入文化因素。

2.2 翻译目的在于文化交流

  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译码-重组”的过程,更是一种包括文化内交流进而文化间交流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巴斯奈特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文化当作人的身体,那么语言便是我们人类的心脏。”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语言作为一种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承载着人类思想文化,而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实质内容,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借助于语言这一交流工具,人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思维活动等文化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研究或实践时,译者们不能以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翻译,需要将文化交流作为自己的翻译目的,将文化摆在首位,信息次之。

2.3 翻译需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翻译不再是简单地对译入语进行文本描述和实现语义等值,而是寻求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文化功能等值。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只是对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充分解释,不可能实现完全对等。因此,巴斯奈特和勒夫菲尔提出,“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大量的调整”,换句话说,当两种文化差异较大时,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文“进行适时的文化整容”【2】。

2.4 翻译服务于不同文化群体

  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时期,翻译原则和规范也会随着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发生变化。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转换。例如在中国翻译史上,严复用古文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名著是为符合当时中国士大夫阶层的阅读习惯【3】。因此,译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根据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翻译出不同的译本,以满足不同文明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3,非遗外宣翻译的文化研究

  非遗外宣翻译不仅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推动了非遗的传承与弘扬。在外宣过程中,译者对外宣翻译的正确性决定了外宣手段的成效。

3.1 国内非遗外宣翻译现状

  我国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据显示,截至 2018年年底,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四十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 1372个。然而,我国非遗外宣翻译工作仍存在许多“不平衡”现象,如不同级别的非遗项目外宣力度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非遗外宣翻译质量水平差异较大等。除此之外,由于世界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一些基本风俗文化在翻译中面临着不知如何翻译的状况,再者国内有不少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没能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而是停留在语言层面的直译,导致错译漏译等问题。

3.2 非遗外宣文化翻译启示

  为了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译者在进行非遗外宣翻译时是在为不同的文化群体服务,因此译者在传递非遗文化信息的同时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对蕴涵在文本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子,要尽量保留差异,进行移植,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4】。

4,“人龙舞”与龙文化的关系

  “人龙舞”源自雷州半岛,素有“东方一绝”的美称,是广东湛江东海岛岛民的重要传统民俗活动之一。由于“人龙舞”集中反映了海岛居民们团结统一、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且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不断丰富中国“龙文化”的内涵,因此“人龙舞”不仅成了广东湛江的文化“名片”,也成为中国“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4.1 “人龙舞”的起源和特色

4.2“人龙舞”与“舞龙”的区别

  每逢喜庆佳节,我国各地都会以各种形式“舞龙”,这体现出先祖们崇龙、敬龙、拜龙,体现出华夏民族对中华“龙”文化精神内涵和艺术形象的认同。然而,“人龙舞”与其他“舞龙”又有点区别,因为人们舞的是“人龙合一”的“龙”,具有不一样的文化意义。

  ……,“人龙舞”与“舞龙”的主要区别在于“人龙舞”依靠人的身躯,不需借用外物而组成一条“人龙”,即“龙中有人,人中有龙”。而普通“舞龙”活动则需通过“道具龙”等其他辅助工具来完成表演。“人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龙头”“龙身”“龙尾”。“龙头”为重要部分,技巧娴熟的青壮年在双手握住盾牌的同时,还需要肩负着三个分别饰演“龙舌”“龙眼”“龙角”的孩童。

  “龙身”为主体部分,也是“人龙”最长的部分,一般由五六十个“龙桩”(注)组成,有时数量会达到上百个。在“龙柱”上,孩童们需要相继做俯仰动作并双手紧抓前个孩童的双股,形成“龙脊”。“龙尾”的“龙柱”则需要肩负一个头戴“龙尾”饰具的孩童【6】。

--------------
注:“龙柱”指的是站立着的青壮年。其主要肩负着孩童,为“人龙”的重要枢纽。

4.3“人龙舞”与龙文化的关联性

  中国人以龙为重,因龙而荣。湛江东海岛村民们以做“龙的传人”为荣,每逢喜庆佳节都会以舞“人龙”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龙的尊重和崇拜,从而达到“人龙合一”的精神状态,以此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人龙舞”及其精神内核。

4.4 中西龙文化的差异

  中国“龙”的历史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性,第一,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威尊贵象征;另外,它也是中国民间吉祥如意的象征。在汉语成语里,有着“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血凤髓”等与龙相关的表达;在传统民俗活动中,有着“赛龙舟”、“舞龙灯”、“舞人龙”等与龙相关的民俗。

  但在西方人最重要的宗教经典《圣经》里,杜拉更(dragon)是恶魔撒旦的象征,用“丑陋”“可怕”“邪恶”来形容它也不足为过。它外形像蜥蜴,有着蝙蝠肉翅、会从嘴里喷火进行破坏攻击,而且还很贪婪财物,到处吃人。(参考自《译龙风云》)

5,“人龙舞”译名策略

  “人龙舞”是个文化专有名词,也是非遗项目的核心名称,其翻译的准确性会影响非遗外宣的效果,因此译者们不能忽视这个文化术语的翻译。受中国“龙”的英译影响,“人龙舞”也一直没有固定的译名。

5.1 中国“龙”的英译对比及研究

  不同学者对于中国“龙”的英译有不同的看法,分别有“Dragon”“Chinese Dragon”“Sino-Dragon”“Lung”“Long”以及“Loong”等。

  纵观“龙”的所有译本,“Loong”最佳。首先,“dragon”作为西方的邪恶形象“杜拉更”,不宜采纳;第二,中国社科院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东方的神龙与西方的恶魔“dragon”之间的联系或等价关系,只是近代西方传教士人为建构和散布出来的。”【7】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中国特色,摒弃含有“dragon”的译法,所以“Chinese Dragon”和“Sino-Dragon”的译法也都稍有欠妥。第三,“Lung”是“龙”字的威玛氏音标,在二十世纪中叶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后威玛氏音标就被逐渐废止,因此不宜使用;另一方面,“Lung”是英文常用词,核心意义为“肺”,若使用该单词为中国“龙”的英译会造成外国读者的不解。

  第四,“Long”作为英语的常用词汇之一,有许多衍生的含义,若将中国“龙”也加进“long”的词条里,不仅显示不出中国特色,也会造成外国读者们对该词义的混乱。最后,在各大英文词典中也没有查到“loong”这个单词,所以使用“Loong”作为中国“龙”的翻译会比较合适;再者,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国产香烟“龙凤牌香烟”翻译为“Loong Voong Cigarette”;此外,许多海外华人姓名中的“龙”字也是音译为“Loong”的,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等;在澳大利亚等地,中国人舞龙灯中所使用的龙灯也是被称为“loong”;在国外一些网上商店也把龙形玩具称为“loong”。因此,可以得出将“龙”译为“loong”受众范围比较广,而且符合海外华人的习惯,有利于团结海外华人。”【8】

5.2“人龙舞”的建议译法

  一直以来,有不少译者将“人龙舞”译为“Human Dragon Dance”、“Dragon Dance”,其中,有译者在湛江市商务局出版的湛江英文版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将其译为“One Dragon Dance”。根据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在处理该项目名称翻译时应考虑到中西方的龙文化差异,因此建议采用音译为主直译为辅等方式将其译为“Ren Loong Dance”更能够向西方读者传达出龙文化的内涵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首先,“人”的翻译有很多,可以译为“people”、“human”和“mankind”等,但由于受到“人民币”的官方英译“Renminbi”(注)启发,笔者认为将“人龙舞”中的“人”音译为“ren”可以更好地保留中华文化因素,传递中华文化的内涵。

  其次,笔者在上文根据各学者的研究资料简述了译龙历史、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及“龙”的正确译法。为了更好地区分两种文化底下的“龙”,译者应该按照上文相关概述将“人龙舞”中的“龙”音译为“loong”而不是“dragon”或“long”;再者,由于“人龙舞”是一种中国传统民俗舞蹈,因此直接将“人龙舞”中的“舞”译成“dance”即可;最后,若外国读者还是无法通过“Ren Loong Dance”这个译名了解“人龙舞”的实质,译者可以通过增加图片直观展示“人龙舞”。译者采取多种翻译手段翻译非遗项目名称“人龙舞”不仅可以转变外国人对中国“龙”的文化形象,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对外弘扬“人龙舞”使其得到国际关注及保护。

-----------------
注:参见于 Random House Kernerman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1955-60; <Chinese rénmínbi = rénmín people + bì currency>

参考文献:

[1] Bassnett, Susan &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2] 宋引秀, 郭粉绒.“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 [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 36(4):88-91.

[3] 邓巨, 秦中书. 苏珊?巴斯奈特翻译思想述评 [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 17(3):104-106.

[4] 彭小波. 浅谈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J]. 传奇. 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1(1):157.

[5] 黄家南. 浅读东海人龙舞 [J]. 大众文艺, 2011(7):193-194.

[6] 苏雄, 曹春宇, 曹卫.“人龙舞”的社会文化价值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3):37-39.

[7] 张宇燕, 冯维江.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6.

[8] 黄佶. 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 [J]. 社会科学, 2006(11):162-170.

  【编后记】有些读者可能觉得如果音译的话应该严格遵守汉语拼音规则。但是“Long”的英文发音是“狼”,和“龙”相去甚远,“Loong”则比较近似“龙”。1817年出版的英国外交官访华游记里把“龙王庙”音译为“Loong Wang Miao”,可见,外国人音译中国概念时也是尽量靠近原文发音的;“Wu”换成简洁的“dance”能够帮助外国人理解,所以,“Ren Loong Dance”这样的音译+意译混合方式,是比较合适的译法。规则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拘泥于规则,如果效果不好,则应该适当地调整。规则也应该有一定的宽松度,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实践。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也可以译为“Ren Loong Wu Dance”,当大多数外国人知道“Ren Loong Wu Dance”是一种舞蹈之后,会自行简化为“Ren Loong Wu”,这就和中文发音非常相近了。已经存在这样翻译的实例,例如上海的“夏长浦”被英译为 Xia Chang Pu River(下图)。(黄佶编辑配图,2020年6月30日)

相关文摘: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湛江非遗东海岛人龙舞英译策略研究
梁湘,李丛立(湛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海外英语,2022年第九期

  有资料显示早在两百年来“Loong”的英译版本这条一直被使用的脉络和“Dragon”那条线是并行存在的,而且一直没有断过,延续至当代。但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原本强大和繁荣发展的大国形象和地位都有所下降。其文化强盛输出的情况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下降也发生改变。这也是“Dragon”这条线远比“Loong”的使用和传播更加强势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今将“人龙舞”这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专有名词坚持使用回“Ren Loong Dance”这个音译版本,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复兴中华的政策举措,也是让国人提升文化自信,让外国人重新学会接受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的举措。

  作者简介:梁湘(2000- ),女,广东韶关人,本科生,本科专业英语;李丛立(1980- ),通讯作者,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黄佶,2023年5月4日)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