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学者的再创造

  【编者按】很多人质疑“龙的传人”这种说法仅仅是一首流行歌曲的产物,缺乏历史积淀。下面这两篇文章对“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的源头进行了探索,值得我们认真一读。(黄佶,2021年9月27日)

---------------------------

探秘中国人何时成了“龙的传人”

历史百家汇,2021年5月2日
https://www.sohu.com/a/274317679_717847

  闻一多是“龙图腾”这一概念最重要的发明者。在《伏羲考》中,闻一多说: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具体来说,“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闻一多对龙的定义,虽已成常识,但经不起推敲。……。

  这些理论漏洞,闻一多本人未必不知道。但他更注重的是现实功效,如其自述,他希望“通过解读古代神话,让民众知道他们有共同的来源,以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以救亡图存。至于这种“历史知识”是否靠谱,则属次要。所以,闻一多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结论:“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

  不过,即便是“龙图腾”的发明者闻一多,也对自己的这一发明的现实功效,是否一定良好,缺乏自信。……。

  闻一多对“龙图腾”概念的发明,确实对中国抗战起到了某种精神上的作用。《伏羲考》发表于 1942年;同年,赛珍珠的小说 Dragon Seed(龙种)在美国出版,小说描述了中国普通百姓在日军南京大屠杀后不屈的生存状态。

  米高梅公司以高价买下小说改编权,又斥巨资打造场景、服装、道具,并组建以凯瑟琳·赫本为首的明星阵容,拍摄出了同名电影 Dragon Seed。这部电影的内容基调,受控于当时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官方宣传机构“战时信息办公室”,旨在突出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抵抗,向世界传播中国抗战的努力。Dragon Seed(龙种)一词,大致可见“龙的传人”的说法已渐成型。

  【黄佶补充:片中没有龙这个角色。在影片的最后,林家三个儿子和二儿媳玉儿决定留在前线和日本鬼子战斗,玉儿夫妇把幼子交给父母带入深山。在显示爷爷抱着孙子远去的背影时,画外音说:“这个小孩才是真正的龙种。(That child so truly, the seed of the dragon.)”】

  【黄佶补充 2:美国女作家索尔丝在 1942 年也出版了一本小说,书名是 Sons of the Dragon(龙的儿子们),描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的故事。Sons of the Dragon(龙的儿子们)这个说法的意思实际上也是“龙的传人”。】

  1978年,侯德健创作歌曲《龙的传人》,“龙图腾”终于如决堤之水,被所有中国人所接受。这首歌被收入各种歌曲集,如 1981年中国广播电台编的《台湾歌曲选——校园歌曲台湾民歌》,1982年四川广播电台编的《广播歌曲集》,1982年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编的《田园新歌》等等。1988年,侯德健获邀在春晚上演唱了《龙的传人》,更是红遍大江南北。

侯德健演唱“龙的传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8年

  综上,作为皇权象征的龙,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民族图腾的龙,却是近代救亡图存目的下的重新发明。

---------------------

“龙的传人”一说的由来

张伶俐,吉成名,文史杂志,2011年第四期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如下: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过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不管你自己愿不愿意 [1],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奴才的剑 [2]。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

注释:
  1,原句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1990年由作者本人改为“不管你自己愿不愿意”。
  2,1978年台湾“新闻局”改“奴才”为“姑息”,1990年作者再改回。

---------------------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中国比作龙,把中华民族比作龙,把当代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传人”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是指知识、技艺等方面的继承人,强调文化方面的传承关系,不是指血缘方面的继承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子孙后代。有些人仅仅根据一说的由来这一点就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是不对的。把当代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是采用象征手法,以龙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对哺育当代中国人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当代中国人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这是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的。歌词作者没有把当代中国人称为“龙的子孙”,而是称为“龙的传人”,说明他在措词时是认真推敲过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的。

  人们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呢?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据我们研究,我国各地流行的龙抬头节主要有以下四种文化涵义:1,把龙当作百虫之长;2,把龙当作保护神;3,把龙当作水神;4,人们自喻为龙。其中,人们自喻为龙这种文化涵义从理发、儿童佩戴小龙尾和儿童开笔取兆三种习俗可以看出。人们把自己(或儿童)的头当作龙头,给儿童佩戴小龙尾,叫儿童开始学习写字,显然是把自己(或儿童)比作龙,借龙抬头节这个特殊日子讨个吉祥。

佩戴了小龙尾的儿童

  我国有“望子成龙”这样一句俗语,就是父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有出息的意思。封建时代,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将龙的这种文化涵义窃为己有。现在,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将龙的这种文化涵义解放出来。这些材料说明,人们喜欢把有出息、有本领的人比作龙,或者自喻为龙。龙抬头节大约形成于宋元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见,人们自喻为龙的习俗由来已久。

  1978年12月,当侯德健创作《龙的传人》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夜,人们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心情非常强烈。这首歌曲第一次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所以,这首歌曲迅速传唱开来,“龙的传人”的说法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被人们广泛接受。这就说明,“龙的传人”的说法是由人们自喻为龙的习俗演变、发展而来的。

  人们把中国比作龙,把中华民族比作龙,是希望中国强大的意思。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过去人们习惯于把有本领、有作为的人比作龙,现在人们喜欢把中国比作龙,把中华民族比作龙,这种变化也是符合民俗发展规律的。把国家比作龙、把民族比作龙相对于把某个人比作龙来说,其思想境界要高得多。

  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表现。把中国比作龙、把中华民族比作龙和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是现在所流行的民俗思潮,其主题便是爱国和奋进。人们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便以龙代表传统文化,表示是要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并且使之发扬光大,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龙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成为激发人们爱国热情、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9月27日)

附件:黄佶论“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侯德健唱出了中国人心有口无的话

  很多人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没有历史依据。学术界也的确拿不出证据,表明在侯德健的歌曲“龙的传人”诞生之前,历史文献中存在“龙的传人”这一表述。

  然而,“龙的传人”这个概念一经问世就得到广大中国人的认可,说明他们心里早已把自己视作龙的传人,即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过去没有“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并不表示中国人的心里不存在这种体会和情感,只是大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这种定位和认同。而侯德健唱出了中国人“人人心中有,个个口头无”的共识: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虽然侯德健创作这首歌曲并非为了要替中国人寻找表达内心这种情感的说法,但最后却歪打正着。

  “龙的传人”引发广泛共鸣的原因很简单:在中国大陆疾风暴雨式的激进革命终于结束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在海内外中国人可以自由来往之时,原先的“我们都是革命者”这一共同认可已经过时了,而且也不适合海外侨胞。正当全球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共同点的时候,“龙的传人”这一说法不期而至,正中下怀,于是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定位。

  不要过度夸张这首歌曲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国人在心中把龙认作共同的族群象征,即使有一万个侯德健,写一万首歌,吼唱一万遍,“龙的传人”这一概念也不会被中国人接受。谁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写一首“大熊猫的传人”,告诉听众,中国人都是大熊猫的传人,看看有几个人会传唱这首歌、认同这一说法。

“你愿意做它的传人吗?”(黄佶发言 ppt 选页)

  不必争论在中国其它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是不是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例如在封建时期,或五十年后的未来。反正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时刻,出来一个侯德健,点燃了中国人对龙的情感,结果一呼百应。至于之前和之后(今后),中国人是不是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这不重要。

  从文字的角度讲,“传人”这一表述也是很恰当的,这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被广泛认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龙的后代”太具体,“后代”涉及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在科学知识空前普及的现代社会,把人说成是一种虚构神话动物的后代,多少有点别扭,即使有些人不介意,也难以得到普遍认同。“龙的子民”同样太具体,“子民”有政治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即使不把龙看作中国皇朝的象征,也缺乏必要的亲切感。

  “传人”,传承者而已,既没有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也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只是传承龙所象征的中国文化和精神,传承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传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及其后代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因此,“传人”是一个精准而恰当的词汇,于是“龙的传人”得到了最普遍的认可。

  另一方面,“龙的传人”有很大的自由度,愿意做龙的传人就可以做,不愿意做也不要紧。如果是“龙的后代”就不同了,如果父亲自认是龙的后代,那么他的儿子就必须承认自己也是龙的后代;同样如此,如果上级领导自认是龙的子民,那么他的下属就不能说自己不是龙的子民。

  文字就这么妙不可言,着笔一字之差,结果天壤之别。

摘自黄佶著《译龙风云》,2015年初版

相关链接:

图文视频资料汇总: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总统说:“我们叫龙的传人”

资料汇总:中国官方对“龙的传人”这一表述的有关言论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