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李玉萍建议改译龙为 Loong(2003年)

  【编者按】李玉萍老师在安徽大学读研时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应该译龙为 Loong。特摘录李老师三篇有关论文中的相关内容,供研究者参考。(黄佶,2021年11月26日)

从“龙”的寓意看文化词语的翻译
李玉萍(安徽合肥商业学校)
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6月
(收稿日期:2003年5月24日)

  如前文所述,“龙”是一个“彼方无”的概念,属于中国文化所独有,要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词或对应语是不可能的。“dragon”一词在英语中带有明显的贬义,和“龙”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是完全对立、完全相反的,将“dragon”作为“龙”的对等词不仅给文化交流造成障碍,而且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了纠正误译,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笔者认为音译加注的方法较为妥当,可译为“Long (the Chinese totem, the symbol of noble and royalty)”,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读者接受度的提高,附注会自然消失,Long 会作为外来词融入英语词汇中,被英语读者完全接受。

  作者简介:李玉萍(1966- ),女,安徽阜阳人,讲师。
-------------------

文化内涵与等效翻译
李玉萍
安徽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2月
导师:田德蓓教授

So the author thinks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translate "龙" and "相声" into "loong" and "xiangsheng" by transliteration according to equivalent effect theories which we will discuss in detail later. Taking "Loong" but not "Long" as the translation of "龙" is just to avoid mixing up with the English word "long", which is exact the same as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for "龙(Long)". In addition, there is another reason for the author's preferring "Loong" to "Long", i.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ronunciation of "Loong" sounds more sonorous, stately and solemn, which matches the lofty image of "龙" in Chinese people's mind very well. Maybe at first the additional explanation has to follow "Loong" and "xiangsheng",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enhancing of the status of China in the world, they must be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s loan-words just like "kowtow" and "wushu", etc.

-----------------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译文过度适应现象
李玉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

  笔者认为,传播中华民族特有的“龙”文化,让异族文化的人们了解“龙”是中国人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中国人因“龙”而自豪等等情感因素十分必要。但如前面所述,中国“龙”与英文“dragon”在形象和寓意上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用“dragon”作“龙”的对应词是绝对不恰当的。用“dragon”译“龙”不仅给文化交流造成障碍,使译文读者误解中国文化,而且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自尊。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消除文化误解,笔者认为可将“龙”译为“loong”,并配以注释“an imaginary auspicious animal in Chinese culture; the symbol of power and nobility”。用双写音节 oo 以区别于英文原有单词 long,同时发音为长音 [u:],使之更接近“龙”的汉语发音,且长音使音节读起来更有气势,能更好地传达出“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9]。这种译法一开始或许显得复杂、累赘,但随着中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相信越来越多的英语读者会了解并接受“loong”,冗长的注释会逐渐自行消失,最终会像 typhoon,tea,long time no see 等词和词组一样进入英语词典。译者也可以轻松地将“望子成龙”译成“to expect one's child to be a loong”。

参考文献:

  9,李玉萍. 从“龙”的寓意看文化词语的翻译 [J]. 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6):54-57.

  作者简介:李玉萍(1966- ),女,安徽阜阳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经济学硕士。

--------------

作者介绍:

(创建部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17-03-13)

  李玉萍,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高级“双师型”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经济学硕士,博士(在读)。曾在澳大利亚 TAFE 学院访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担任《大学英语》、《英语听说》、《英文模拟导游》、《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较好,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项目,多次获得一等奖。

  主参编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八本,其中主编“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两本,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三本;迄今,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教育部外语类专业教指委课题三项,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六项;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有关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

  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一、二级考试培训师、考官;参与行业活动并多次受邀担任赛事组织或评委工作。

  研究领域:外语教学,教育管理。

  教学理念:为学生服务,促学生成材,获社会认可。

  工作理念:务实高效。

  座右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编者注:安徽合肥商业学校于 2005年6月18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

作者导师简介:

  田德蓓,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现任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研究。

  国籍:中国  职业:教师,翻译家  性别:女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编后记】

  中国的外语系研究生写学位论文时往往都使用外文,我一直想吐槽一下这个做法:“你们写论文是给中国人看的,难道就因为你们是研究外语的,就非要用外语写论文?”但是怕别人说:“你自己英文不好,看不懂,就说用英文写论文不好,你是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所以一直没有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今天老编终于逮到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来吐槽中国研究生用外文写学位论文了。李老师的学位论文非常重要,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情况,她是第一个建议译龙为 Loong 的中国学者(2003年)。可惜,因为论文用英文写成,别人搜索时很容易漏网。十几年来,本编无数次在网上搜索有关译龙问题的论文,检索词中总是会使用汉语词汇,例如“龙”、“翻译”等,于是和这篇英文论文失之交臂。今天是使用纯外文检索词“loong”和“dragon”才发现了这篇论文。

  2006年,全国围绕译龙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讨论,Loong 方案受到广泛关注。李老师的论文的英文版发表于三年之前(2003年),但是,因为是用英文写作的长篇学术论文,难以被记者和普通人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建议;中文版则发表于四年之后(2010年),此时译龙话题早已沉寂。李老师的重要观点正好错过这次大讨论,甚为遗憾。

  李老师选择译龙为 loong 时还考虑了发音,“长音使音节读起来更有气势,能更好地传达出‘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是无数建议改译龙为 loong 的文章里所绝无仅有的。但是,2003年那篇开创性的学位论文的被引用数至今是 0,十分遗憾。

  本编一直鼓吹学术论文或主要观点直接上网发布,例如在作者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以正本清源,恢复学术论文的本来目的:学术交流。但是,现在全世界学术界写学术论文的目的都异化了,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已经成为让管理者考核学者的工具了。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术交流,而且严重阻碍了学术研究本身。所以,学术研究一定要从纸质期刊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人类划时代的新工具,大幅度提高研究者之间的交流速度。

  研究生也应该尽快发表自己的学位论文。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阶段,往往会很忙,没空缩写和发表自己的学位论文。这导致重要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让同行了解,自己也失去了建立自己独占的学术高地的机会。年轻人既要谦虚,但是也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科研成果的价值,要敢于相信自己已经超越了学界前辈。

  虽然有诸多遗憾,但是今天能发现李老师的论文,我还是很高兴的,我的观点也要改一下了,在改译龙为 Loong 这件事情上,中国外语学界的女性学者走在了最前面。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11月26日)

相关链接:

译龙为 Loong 大事记(1814年 - 2021年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