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译龙为 Dragon 将对景点的宣传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原标题:以叙事翻译理论管窥桂林八角寨景点英译策略 …… 四,桂林丹霞-八角寨景点译本叙事建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者看到的文本是译者给读者所创造的空间。通过叙事建构,译者根据价值导向,对八角寨景点名称进行再叙事,使之保留自身的特色、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让目的语接受者了解到译者建构的景点文化,让当地景区文化“走出去”。本文主要采用 Baker 提出的四种主要策略探讨八角寨景点译本的建构。 (一)时空建构 时空建构是指选择一个文本,将其置于另一个时空语境中,尽管可能与这个文本原来所处的时空语境迥异,新的语境将使该文本的叙事更加凸显,并引导读者将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叙事联系起来。对于景点名称翻译来说,译者需要把叙事文本放在目的语读者的环境中进行思考,怎样才能让读者理解景点名称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传递与沟通的效果。 【例 1】泪眼石 初译:Tearful Eye Stone 终译:Tearful Eye Stone, Chinese Version of Mrs Macquarie's Chair “泪眼石”又名“望夫石”,讲述的是一位妻子等待出征丈夫归来的凄美爱情故事。妻子思念的泪水经年长流,泪干血竭,每日守候,最终未盼得丈夫归来,因守望时间过长,身化成石,成了今天的丹霞奇观。很明显,初译属于直译,没有向读者传达出背后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感。译者采用时空建构的策略,将西方拉克伦. 麦考利先生和夫人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放于“泪眼石”故事的语境中,从而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凄美与浪漫。因此,译者认为将“泪眼石”译为“Tearful Eye Stone, Chinese Version of Mrs Macquarie's Chair”更为合理。 (二)选择性采用 选择性采用指的是删除或增加原叙事,目的是抑制、强调或者铺陈原文中隐含的叙事或更高层面叙事的某些方面。通过选择性采用策略建构叙事,译者主要运用增补、减译或省略等方法使目的语读者关注译文中的部分内容。 1,增补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表达方式,为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语用习惯,翻译时需要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目的语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例 2】天宫寺 初译:Tian Gong Temple 终译:Tian Gong Temple, where immortals live 分析:八角寨景点“天宫寺”,又称“天心寺”,始建于北宋末期,重建于 2013年,有中国“六十八福地”之称。如果将其译为“Tian Gong Temple”,读者仅仅可以了解这个景点是个寺庙,并不能领悟到隐藏深处的“六十八福地”之称。译者增加了“福地”的翻译,让读者清楚此景点犹如神仙居住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例 3】人字天 初译:Ren Character Stone 终译:“人”Pattern Ston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分析:“人字天”,无论译为“Ren Character Stone”或者 “‘人’Pattern Stone”都只是把景点的形状和基本特征表现出来,没有把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展现给目的语读者,而此景点的价值就是传递“天人合一”思想,所以译者将“人字天”译为“人 Pattern Ston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
人字天
2,省略 省略就是将不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短语或者句子适当删减,避免译文累赘或者存在歧义。通过省略的方法可以弱化不符合西方价值观念的内容,传递我方叙事话语,使目的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原文。 【例 4】降龙庵 初译:Xiang Long An Nunnery 终译:Xiang Loong An 分析:传说宋元时代,八角寨十年九旱,山民苦不堪言,某日黄昏,雷霆震动,一条巨龙飞入庵内洞中,再也没见飞出。从此,八角寨年年风调雨顺,山民安居乐业。据了解,“降龙庵”只是一个小寺庙,并未提及是一个尼姑庵,所以将庵直接处理为“Nunnery”并不合理,所以直接将其删去,并将龙译为“Loong”,最终译为“Xiang Loong An”。 【例 5】龙脊天梯 译文 1:Dragon Ridge 译文 2:Dragon Ridge Ladder 终译:Loong Ridge Ladder 分析:在龙形的丹霞石峰脊背上,人工开凿出一道道石级,犹如一道天梯垂挂而下。而译文 1 没有把“天梯”表现出来,只是展现了石峰的外形如龙脊一般;译文 2 容易给目的语读者传递消极的价值观念,众所周知,“dragon”在西方人眼中是邪恶凶悍的,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如果将“龙脊天梯”译为“Dragon Ridge Ladder”,那么对景点的宣传推广效果将大打折扣,而终译可以将景点更全面地展现给目的语读者,减少双方文化和价值差异。 |
3,标示性建构 标示性建构是指翻译时通过变动名称或个别词汇达到重新建构叙事的目的,尤其在翻译电影名、书名等事物名称时可以采用该策略干涉原文本以重写故事。在翻译景点时,将不影响景点文化的名称进行音译,这样既能体现出叙事地位,也可以让目的语读者主动探索和了解景点文化。 景点“龙头香”是八角寨八个角之一,其地势凶险,据说只有胆大心诚的游客才敢去“龙头”烧香。根据标示性建构策略,采用音译的方法将“龙头香”翻译为“Loong Tou Xiang”,而非“Dragon Head Incense”。此外,还有景点“生死谷”,属于蜂窝状洞穴,峭壁险峻,深而幽静,谷底薄雾飘荡。将“生死谷”译为“Sheng Si Valley”,而非“Live Death Valley”。另外,对于生动形象的景点名称,可以采用“标题建构”的方式传递我方叙事话语。如“鲸鱼闹海”,通过名称仿佛可以看到景点热闹壮观的场景,所以译成“Naughty Whales in the Sea”是恰当的,译文巧妙地把静态的名称动态地展示出来,增加了景点的趣味性,吸引游客,达到宣传效果。 |
鲸鱼闹海,Naughty Whales in the Sea
4,参与者的重新定位 参与者的重新定位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被重新定义,译者主要通过时间、空间、指称词、修饰语等进行处理。对于翻译来说,参与者的重新定位就是译者对原文或者译文进行干涉,以此来达到建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意识渗入文本中,不由自主地在其中加入对社会现实的建构和质疑。 【例 6】悬棺 初译:Hanging Coffin 终译:Hanging-Coffin Burial 分析:景点“悬棺”又称为“岩洞葬”,是古时八角寨当地居民将死者遗骸置于天然洞内的特殊葬俗。岩洞葬是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古时祖灵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从“悬棺”字面意思来看,仅可以理解为悬挂的棺材,如果将其直译,会向目的语读者传递负面信息——景点都是悬挂的棺材,增加游客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对外传播当地景区文化。所以终译采用增译法处理,“Burial”一词向读者展现出这是当地的葬礼习俗,不仅增加了我方的叙事话语,同时也展现景区特色习俗。 此外,“降龙庵(Xiang Loong An)”、“龙脊天梯(Loong Ridge Ladder)”、“龙头香(Loong Tou Xiang)”对于龙(Loong)的处理都向目的语读者表现出了中国龙的特色文化,有利于引导读者主动探索景区当地特色文化。 …… 参考文献(略) 【编后记】作者陈悦悦同学和韦储学老师对这些景点名称的翻译堪称经典,令人拍案叫绝。跨文化翻译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好的翻译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出神入化,千变万化。当然,有一点是不变的:以外国人熟悉的方式,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 还有一点景点介绍翻译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景点名称的字数不能太多,但是景点介绍的篇幅很大,可以利用它介绍外国人不熟悉的中国文化概念,例如可以在景点的外文介绍中告诉外国游客:Loong 是中国神话中的巨蟒形动物,象征力量和吉祥。这样,外国人对景点名称的理解就能得到深化,体会出和中国人一样的感觉。 中国导游也应该做好中国文化的推荐者,在漫长的旅游时间里,介绍中国的 Loong、Jingju、Zongzi 等等特色文化。帮助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音译词,相当于帮助外国游客部分地学习了中文,一定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旅途生活,他们也一定会给予导游好评。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5月15日) 相关链接: 音译模糊了两种语言的界限,是教外国人学中文的先头部队(黄佶)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