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译龙为 dragon 给奥地利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原标题:常恺 | 何以龙舞维也纳
常恺(奥地利),原载微信公众号“奥国那些事儿”,2022年2月17日

  98年6月的初夏,维也纳一家 PR 公司(公关公司?)经理安娜贝拉突然来电,相约在市政府对面蓝德曼咖啡馆谈事。安娜贝拉告诉我,美国迪斯尼影业看好中国元素,破天荒第一次拍摄了一部中国题材的动画片“MULAN 木兰”,讲述中国南北朝时代,村姑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电影在奥地利首映的宣传推广,由他们公司承接。动画片中除了女主角“花木兰”,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配角“木须龙”,是一条迷你型的小龙,一个神神叨叨,无所不能,又非常可爱的半仙。她们设想以“龙”为卖点,请我们组织一支中国舞龙队,进行奥地利十个城市的巡演,助力“木兰”的全国各地首映式。

  应该说这是个大胆又新颖的创意。因为龙在欧洲是负面形象,从圣经故事到希腊神话,龙都属于贪婪邪恶暴力的图腾,好莱坞电影里也是黑社会的符号。奥地利南部的克拉根福特,市中心就有一条龙的雕像,来自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勇敢的骑士为民除害、屠宰恶龙,拯救和建立了这座城市。

  安娜贝拉的团队反其意而用之。因为中国龙恰好是吉祥喜庆和腾达兴旺的象征,又契合动画片中的“木须龙”,很可以吸引欧洲人的好奇心。

  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中国龙文化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内涵丰富,还隐喻中华民族的一个传承神话。能在西方主流文化圈,以正面形象介绍中国龙,机会难得。我们商讨了日程安排和相关技术性问题,最后约定两周后来看我们的舞龙表演。

  ……

奥地利华人舞龙队亮相美国动画片“木兰”维也纳首映式

  在后来的两个星期里,舞龙队长途跋涉,游走首都和各大省会城市的电影剧院,维也纳南部影城、林茨、萨尔兹堡、茵斯布鲁克、格拉茨等,都是风景绝佳的欧洲名城,最西部一直到了瑞士边境的布雷根茨,那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区域,群山巍峨,雪峰高耸,一条博顿湖连接奥地利瑞士德国三个国家,那里的居民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古老的中国龙;最南边是紧挨意大利和斯洛维尼亚的克拉根福特,也是奥地利的龙故乡。

  中国舞龙队与奥地利龙像雕塑一起拍了历史性的合影,双龙相会,千年一聚,虽然都是民间传说,却透出中西传统文化寓意的差异,还有两种民俗文化碰撞带来的乐趣。

  虽然有学者持异议,认为中国龙不应该翻译为“Dragon”,这两种生物不是一个物种。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神话传说,至今尚没有考古学确凿物证的支持,而且从不同的描述中又有许多相近之处。所以主张直译:中国龙“ZHONG-GUO LONG”的说法,一直未被翻译界接受。

  其实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必急于翻案,或另起炉灶的,恰好是东西文化之间的这种逆向认知,产生了交流,加深了理解。

  ……

  我们事先给步行街的一些商店公司发了中国字,比如“福”,“禧”、“春节”、“恭喜发财”等汉字图案,请他们打印放大贴在每家橱窗上,再让他们买点灯笼挂一挂,增添中国新春的节日气氛。我们也在最大的精品百货公司斯坦福(Steffl)设一个照相点,准备挂几件京剧戏服凤冠龙袍,让顾客游人穿上拍照留念。

  幸亏提前两天去看场地,我到了那里一看,差点没昏过去!大橱窗上是贴了那些“福”、“禧”、“春节”的汉字,但用的都是白纸黑字,整一个黑白丧事的气氛;灯笼也不知是哪里买的,都是长条行的白色灯笼,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新开张日本居酒屋。最离谱的是他们还贴了不少龙头剪影,一个个青面獠牙,这哪里是中国龙,分明是张牙舞爪的狼啊!

  我们找来了他们的项目负责人奥利沃,他还挺高兴地问,怎么样?!布置得不错吧! 真让我是哭笑不得。给奥利沃普及了一下中国春节的特点和常识,春联用纸一定要以红色为底,和西方节庆以白色为主,寓意截然不同,大红灯笼才是中国节庆的标配。中国龙头更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形同于狼的恶龙。它是给千家万户带来好运财运和祝福的幸运龙,有那么一点类似西方的圣诞老人。

  奥利沃恍然大悟,不同的民俗文化背景,审美习惯,完全南辕北辙。他马上协调各商家按我们的要求重新做了修正,避免了一场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与笑话。

  ……

  作者简介:常恺原为上海法制报记者部主任,曾发表大量报告文学和人物专访、散文、杂文及人物专著等。1988年旅日,1989年旅居奥地利维也纳。曾任《欧华》杂志主编,《多瑙时报》社长,现为欧洲大型音乐文化演出活动策划人和组织者,先后承办维也纳宋祖英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维也纳谭晶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廖昌永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那英维也纳音乐厅演唱会、维也纳皇宫中国新民歌经典音乐会、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会、每年一度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等,各类大型中国文化周和文化艺术展览活动,以及组织欧洲各国交响乐团和欧美艺术家的访华交流演出活动。曾在2000年因成功主办《世纪之交的中国与欧盟国际研讨会》以及其他文化活动,而获得维也纳市政府和市长颁发的《维也纳国际会议杰出组织者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现为欧洲华人学会副理事长,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多瑙文化传媒董事长。2014年获得维也纳市政府颁发“维也纳金质勋章”,以表彰他在奥中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百度百科)

常恺,2021年

【编后记】

  常恺先生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很多跌宕起伏、精彩有趣的情节可以去看原文。从常先生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译龙为 dragon,给奥地利人带来了很多麻烦,“马上协调各商家按我们的要求重新做了修正”。

  我留言说:“你告诉外国人画一条 dragon,他当然会画一条狼头怪兽。如果你告诉他画一条 loong,他就会问:‘什么是 loong?它长什么样?’你给他几张龙的图片,他画出来的就是龙了。所以,古人说得对: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外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龙,形象往往受到歪曲,实际上是欧洲 dragon 的化身,电影 Mulan(花木兰)中的所谓“龙”会喷火、长有蝙蝠肉翅,这些都不是龙的特征,而是杜拉根兽(dragon)的特点。

  可惜没有找到常先生所说的“中国舞龙队与奥地利龙像雕塑一起拍的历史性的合影”。从克拉根福特杜拉根兽(Klagenfurt dragon)的照片和邮票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外形上它和中国的龙天差地别。在内涵上两者也毫无共同之处,按照常先生的原话,一个是“贪婪邪恶暴力”,一个是“吉祥喜庆和腾达兴旺”。所以,常先生说的“双龙相会,千年一聚”完全是错误的翻译导致的阴差阳错,关公会秦琼。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2月26日)

相关链接:

【西欧记行】(奥地利)克拉根福怪龙(若谷的博客)

从两部电影看西方对“龙”的误解和对 dragon 的理解(黄佶)

介绍和解读:西方影视作品中“龙的正面形象”(黄佶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