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
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5日,作者:陆永昌 众所周知,“dragon”是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现象,在西方生活中影响极大,家喻户晓。有关“dragon”,《圣经》中有多次描绘,有其特殊明确的形态与含义:一种无恶不作的怪兽,“是恶的象征”。在俄罗斯,1918年在彼得堡纪念十月革命一周年的游行队伍中,俄罗斯人就用“dragon”和双头鹰象征被推翻了的沙皇制度…… 可是怪得很,“dragon”被翻译成“龙”,“dragon”竟然与我们神圣的“血缘纽带”——“龙”搞到了一起,在上个世纪初出版的中文版《圣经》已经开始这样翻译,一直延续至今,长期以来,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一直成了同一个概念,西方的“dragon”糊里糊涂地是东方的“龙”,东方的“龙”不明不白地变成了西方“多头、嘴里喷火的、吃人的妖怪”。西方人怎么会理解:中国人怎么会把“魔鬼、妖怪”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 “dragon”的翻译影响远远不止于此,比如这次北京奥运吉祥物的选定,起初“龙”的呼声很高,但因为“由于中西方意象差异大”而在最后一轮落选,平心而论,实际上不是“差异”,而是“阴差阳错”,是历史的局限。但不管怎么说,如今人们不得不为“龙”正名。可见,翻译是跨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处理不当,翻译也会造成新的隔阂,造成新的文化障碍。 这涉及到不同文化处理的理念。 文化(Culture),就一般认识而言,是一个民族或一种特定人群普遍自觉认同的观念和规律系统,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艺术、结构、符号、风俗、习惯、信息、价值和理念,一个民族文化中显露的、蕴藏着的内涵决定着自己本民族的生存方式,而这一生存方式是牢固的,也有别于其他民族。1982年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墨西哥宣言》中说:“……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定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性的特征的完整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如今,“全球化”是最热门的一个话题,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它将打破任何封闭式的、与世隔绝的体系,世界的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但是,文化“全球化”的走向如何? 俄罗斯学者对借“全球化”推行“西方化”、“美国化”的做法颇为担心,俄罗斯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库兹涅佐夫所长不久前说过:“假如‘全球化’意味着全世界科学技术文明的共享,意味着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交流,尊重各民族的文明传统和价值观念,那就非常好,我们非常欢迎。但事实上,现在的‘全球化’有一种危险的倾向,即完全一元化的‘美国化’……” 其实,文化领域要搞哪一国化,并不那么容易。蕴藏着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具有神奇的力量,民族文化根深蒂固,蒙古族统治俄罗斯200多年,亚洲的文化对俄罗斯没有发生多大的影响,满清统治了多少年,汉文化没有被吞噬,日本非法占领台湾半个世纪,但是台湾占统治地位还是中华文化,曾几何时,西方用洋枪洋炮打开东方的大门,大搞文化渗透,文化上兜售他们所谓的“西方中心主义”,结果也并没有如愿…… 民族文化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世界文化的丰富,其表现就在于多民族文化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其中包括别具一格的思维。比如,对同一种天文现象——天空中的星辰,印第安人认为,它们源于一头丛林狼精灵从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那里偷了面包,一不小心把面包屑撒遍天空;萨摩亚族僧侣以为,天上的星系乃是巨鳗的腹部;美洲部落有一个共通的特定传说,流星是众星的排泄物;对于天空中云状光带,希腊神话中描写的是一条洒满神后赫拉乳汁的“奶路”(“Milky Way”):奥林匹克诸神之王的王后将她乳房中的奶汁喷洒天空,而东方的传统文化则认为是拆散牛郎与织女的银河…… 翻译就是使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汇在一起,就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这其中包括先进的思想,包含不同的思维,甚至包括优秀表达方式。像“dragon”这样有丰富文化背景词汇的翻译,应当淋漓尽致地展现其真实的内涵。 当然,不同的民族文化碰到一起,会发生冲突,有的甚至产生强烈的火花。但不同民族文化会交织在一起,可以共存、融会,各国文化的交融将使世界的文化变得更为灿烂。 文化上的“全球化”,决不是“一体化”、“一国化”,不是统一到哪一个国家或者哪一个地区的文化上去,文化“全球化”是指文化信息同享,文化资源共享,民族的、国家的文化融入世界,融入到人类共同的文化信息社会。 作为翻译,应该适应这一趋势,应该在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把它推向世界。只可惜的是,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力量并不平衡,我们国家有一支介绍外国文化的庞大队伍,但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显得远远不够,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如杨宪益、许国璋、方重、许渊冲等前辈使《诗经》、《楚辞》、魏晋南北朝小说、唐朝传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杂剧等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了国门,如今,太需要这样的翻译大师,世界上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它应该有的影响力不成正比,总而言之,世界了解中国太少! 另外,在翻译转换的方式以及技巧方面也应该有新的理念,我们习惯“绕道走”,“绕过”丰富的中国文化,如:我们对外的翻译不尽如人意,常常“绕道”走,“绕”过丰富的中国文化。因为担心外国人难以接受,“胸有成竹”翻译后没有竹文化,变成:“have definite ideas to meet a situation”(“在所遇到的场合有明确的想法”),或者“have in mind a plan worked out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经过慎重考虑后头脑中已有计划”),“亚洲四条龙”翻译成“亚洲四只熊”后没有“龙”文化,变成“熊文化”……,应该大力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其中包括翻译蕴藏着中国丰富文化内涵的背景词,应该将“竹文化”、“龙文化”等在内的丰富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松、柏、桃、梅、兰、竹、菊……”了解中国的“龙、鹤、黄牛……”,应该让更多的丰富的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大背景,不闭关自守,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互动。 由此看出,不同行业“全球化”概念与内涵并不一样,文化的“全球化”绝对不会像某些人预言的那样,文化“全球化”也会像经济“全球化”一样走向“一体化”。文化的“全球化”只有促进世界文学的“多样化”、“多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更应该多角度、更广阔地展现丰富的民族文学,更淋漓尽致地再现民族文化特色,使不同民族文化交融,民族文化需要与世界文化接轨,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与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 |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