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评三位专家教授反对改译龙的理由(使用了中文版原文)

  2019年8月18日,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了围绕译龙问题的争议【1】。记者采访了三位专家,报道了他们的观点。针对英文版,我做了批评性的评论后来《环球时报》又发表了此文的中文版【2】,我现在把原文的英文部分换成对应的中文,以方便读者阅读。

-------------------------------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标志性的神话动物龙一直被英译为“dragon”。但实际上,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龙通常被视为一种和蔼可亲的吉祥之物,而在西方,龙则被描绘成危险的怪物,如古英文史诗《贝奥武夫》和奇幻小说《指环王》中的龙。

  出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在谈到中国龙时提出将其英译成“loong”。

  “中国的龙应该被音译为‘loong’,将其与西方龙的邪恶形象区分开。”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教师黄佶告诉《环球时报》英文版。

  然而,许多中国专家反对这一提议,称没必要改变,改变反而会打击中国的文化自信,并给外国人造成更多的误解。

  【黄佶评论:改正错误的译龙方法,居然会“打击中国的文化自信”?言下之意是坚持译龙为 dragon 能够“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

  “将(龙的英译)改为一个奇怪的词‘loong’很没必要,因为哪怕是仅仅知道一点点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都可以区分出中国龙和西方龙,”黄友义,原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告诉《环球时报》英文版。

  “龙的翻译已被讨论多年,我认为继续讨论下去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将精力转移到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会更好,”黄友义说。

黄友义会长

【黄佶评论】

  Dragon 的本意是恶兽,魔鬼,坏女人。加了一个定语“中国的”,外国人就会理解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了?

  实际上,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文化之后,不是“能区分中国龙与西方龙之间的差异”,而是“能区分中国人和外国人对 dragon 的态度”。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是“知道中国的 dragon 是好的”,而是“知道中国人认为 dragon 是好的”。

  这就好像某国人把“流氓”当成本国的英雄,中国人了解了他们的文化之后,不是从此就认为“流氓是英雄”、“该国的流氓是英雄”了,而是知道“该国人认为流氓是英雄”、“流氓在该国被人们视为英雄”。

  从 2006年算起,译龙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已经十三年,但是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妨碍了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如果某国把“流氓”当成本国的英雄,中国人怎么可能去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吓也要被吓坏了,至少觉得不可思议,很滑稽,觉得该国人不可理喻。

  黄会长认为 loong 这个单词“奇怪”,但是却没有专家教授认为 kung fu 奇怪。

  loong 来自龙的拼音字母,为了避免和英语常用词 long 混淆,加了一个字母 o,就好像“太”字多了一点,以区别于“大”字。

  而 kung 和“功”的拼音字母 gong 的差异有两个字母,却没有没有人说它奇怪。这真是太奇怪了。

  tofu 来自日语,它和 doufu 也差了两个字母,但也没有专家教授说它奇怪。

  看来,外国人创造的新词,再奇怪也不奇怪,而中国人创造的新词,不奇怪也是奇怪的。

  这件事情上要怪笔者不好。我很晚才发现早在 1814年,英国传教士就把“龙”注音为 loong 了,并作为龙的音译和意译,被外国人连续使用至今。如果专家教授们早一些知道 loong 也是外国人创造出来的,当初也许就不会反对了,现在改口毕竟面子上有点下不来。

----------------------

  但是《中国日报》评论部评论员朱渊告诉《环球时报》英文版他并不同意用音译的方法取代之前的翻译。

  “‘dragon’表示中国的龙已经约定成俗,也逐渐为西方所接受。如果我们将其变成另外一个单词,该词的语义会变得不稳定,人们使用这个词进行交流就会产生障碍,”朱渊说。

  他解释说词的使用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的。

  “语言在使用的过程是变化的。比如 2010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已经把中国龙善良的形象加入到了‘dragon’的释义里,这表示这个词在世界上的意思已经在自然地变化。那些想要使用音译‘loong’的人对语言有一种扭曲的理解,他们认为语词是死的,永远不会变化的,”他说。

  “翻译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只要能达到好的交流效果,不必太较真,”朱渊说,找到一个与中文单词具有相似含义的英语单词比外来单词的音译更容易理解。

朱渊先生

【黄佶评论】

  中国的 martial art 被外国人改译为 kung fu 之后,没有一个外国人或中国人认为这使得“中国武术”这个词“变得不稳定”了,也没有导致“沟通障碍”。恰恰相反,大家一致公认这样翻译更具有中国特色。

  我不知道朱先生为什么要担心把 Chinese dragon 改译为 loong 之后会出现这些问题?

  “用词是应该自然改变的,而不是由人来决定”,这句话也很奇怪。语言只有人在使用,不由人决定那由什么决定?martial art 变成 kung fu 是谁决定的?dragon 一词加入东亚龙的意思,是谁决定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中国龙(long)和欧洲杜拉更兽(dragon)分为两个独立词条,是谁决定的?不都是由人决定的吗?

  认为语言是死的东西,恰恰是朱先生等担心“改译了外国人就看不懂”的人。

  文字的演变的确是一个自然过程。龙的翻译也的确经历了一个自然过程。

  先是外国人认识到龙不是 dragon、外形与内涵有本质差异,指出不应该译龙为 dragon(十九世纪);后来中国学者认识到这一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再后来,中国大众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多种改译方案(二十一世纪,2006年);十几年后,loong 成为改译龙的主流方案,被大量个人和企业实际使用;这不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语言演化过程吗?【3】【4】

  把龙改译为 loong,恰恰说明语言是活的。建议改译龙,才是真正地把语言视为有生命的东西。死的东西还需要改吗?也无法改。

  在讨论语言演化问题时,着眼点很重要。建议改译龙的人的着眼点在汉字“龙”字身上,认为它的外文译法是可以变化的。朱先生的着眼点是在 dragon 一词上,认为它的含义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新增一个截然相反的含义,同时代表欧洲邪恶的杜拉更兽和东亚吉祥如意的龙。

  孰是孰非,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在英语里找到一个和汉字的含义相近的单词,比音译它更容易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问题恰恰是在外语中找不到和“龙”的含义相近的单词,dragon 和龙的含义不仅不“相近”,而且背道而驰,译龙为 dragon 根本无法“在沟通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才提出要改译龙。“桌子”能够在英语里找到含义相近的单词 table,当然没有必要把“桌子”音译成为 zhuozi。

  就译龙问题来说,“在英语里找到一个和汉字的含义相近的单词,比音译它更容易理解”这种建议,有点类似“何不食肉糜”。

---------------------------

  “龙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将其翻译与国家的未来联系是不合理的。即使改变了龙的翻译,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人仍然会以其他为借口攻击中国,”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专家王平兴告诉《环球时报》英文版。

  由于中西方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差异,除了“龙”之外的许多词语在中西方都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因此译者需要在不扭曲其原始含义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翻译方法,王平兴指出。

王平兴先生

【黄佶评论】

  王先生的发言彻底地雷翻了我。

  “龙只是一个民间的象征(folk symbol)”?【英文原文是:Long is just a folk symbol.

  中国官方虽然没有把龙画在国旗或国徽上,但是北京奥运会等官方活动中大量出现龙,天安门城楼上绘制着大量的龙,中国国家主席当面对美国总统说“我们叫龙的传人”,都早已使龙不再“只是一个民间的象征”。

  即使按照中文版的说法,“龙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这一符号也非同小可,其影响远远大于其它“象征性的符号”,例如象征爱情的玫瑰花,象征婚姻的戒指,象征财富的金项链,象征哀悼的菊花。

  王先生作为“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专家”,难道平时不看外国新闻?

  外国人的新闻媒介大量使用时政漫画,涉及中国时,主要使用龙来象征中国。实际上,在国际社会,外国人一直用龙作为代表中国的“象征性的符号”。

  外国人笔下的龙,往往是欧洲的杜拉更兽(dragon),外国新闻媒介常用“中国是龙,龙是 dragon,dragon 是恶魔”来影射和攻击中国。即使作者没有这个意图,外国读者读到 dragon 一词时,也免不了要会联想到恶兽、魔鬼。

  译龙为 dragon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将其翻译与国家的未来联系”为什么“是不合理的”?

  王先生也知道,改译龙之后,对中国不友好的人会寻找其它借口来攻击中国。这不正说明改译龙很重要吗?改译龙使得反华者少了一个现成的攻击理由,不得不费心去寻找新的借口,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莫非我们中国人担心外国敌对势力找不到攻击中国的新借口,或者借口不够多,于是要继续译龙为 dragon,给他们多保留一个攻击中国的借口?

  “译者需要在不扭曲其原始含义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去“找”,是现成的,这就是音译加解释。大量外国的东西进入中国,其名称都是音译的。外国人每天也在音译中国独有的事物的名称,例如 dama、wanghong、tuhao 等等,然后在后面做一个注释。

  王先生反对的音译龙,恰恰就是王先生建议要去寻找的方法。

  译龙问题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坚持常识和理性,就很容易看出来应该怎么做。

  必须承认,外语专家教授们在外语方面的造诣是无人可及的,但作为“当局者”,常常会“身在庐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冷静客观地听听“旁观者”的观点,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是有利的。专家教授是国家的栋梁,是政府部门的智囊,因此,专家教授们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对国家有利的。

(黄佶,2019年8月26日,2020年12月21日改写)

注释:

1,环球时报(英文版):Chinese scholars debate alternative English name for China's 'dragon',2019年8月18日

2,把《哪吒》里的“敖丙”翻译成“dragon”,对吗?环球时报,2019年8月25日

3,国内外很早就有人认识到龙和 dragon 存在本质差异(黄佶)

4,译龙为 Loong 大事记(1814年 - 2019年

读者评论:

张博:(2019-8-26,9:10)

  前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告诉环球报“龙的翻译已被讨论多年,我认为继续讨论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们将精力转移到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那将会更好”,黄局长所言差矣,恰恰通过为龙正名,就是很好的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根髓的最佳最快方式!!

-----------------------

相关链接:使用环球时报英文版原文的版本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