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外国漫画中的“龙”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
《红楼梦》外译本里的错误: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原标题:林黛玉被西方人译成“荡妇”? 作者:裴钰,金羊网 - 羊城晚报 红学发展到了今天,应该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打破汉语言的藩篱,“红学也是平的”。我们要放开学术的视野,从中西文明的角度去反思《红楼梦》。中国的红学研究,一百多年来,有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关起门来研究”,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大家,大师们的红学宏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建设,比如人物分析、情节推演、版本比较等等课题。比如,林妹妹和宝姐姐,谁更可爱;秦可卿的身世之谜;荣国府的原型在什么地方;曹雪芹的生卒年和旧居等等。从中国十八世纪末到今天,一百多年的红学,关起门来自成一统。 但是,在中国学者们不知不觉中,《红楼梦》已经悄然传播到英语世界。最早的英译本距今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一百三十多年里,中国学者们自己关着门研究,争得不亦乐乎。可是《红楼梦》的英文翻译已经由节选本,慢慢发展到了全译本,1970 年,著名汉学家霍克斯推出了《红楼梦》的第一个全译本,把红楼故事完整地介绍给西方世界。 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始终对《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一直不是非常关心。更让我们遗憾的是,一百三十多年来,英文翻译家们把贾宝玉的怡红院,翻译改名成了怡“绿”院;把刘姥姥变成了基督徒;让贾政领着贾府老少一起做弥撒……今天的中国读者一定会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这不是在恶搞《红楼梦》吗?不,翻译家都是汉学大师,这些不可思议的元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英语世界流传了快三十年了。 在本人所写的《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书中,对这些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文化误读现象,一一列举出来,比如,在《红楼梦》早期的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 Black Jade,也就是“黑色的玉”。可是 Jade 的引申义,有两个,一个是 loose woman,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是 horse,马,Black Jade 的引申义就是 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或者 black horse,黛玉的英译名有了“荡妇”的意象。
还有,李纨,字宫裁。“宫裁”被翻成 Kung-tsai(Palace Seamstress)。Palace Seamstress,是指“皇宫里的女裁缝”,难道李纨做了宫廷里的裁缝吗?不是,“宫裁”的本意是极其名贵的丝织品,和“纨”字相对,理解成皇宫里的女裁缝,是望文生义。 袭人,在英文译本(杨宪益译本)中,是这样翻译的:Hsi-jen(assails men),“Hsi-jen”是音译,问题出在括号里的注释,本来译者是为了给英文读者解释这个人名的意思。可是,解释大大错了,assails men 是“袭击男人”的意思。这就完全曲解了“袭人”这个词的本意,袭人之名是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可不是袭击男人的意思。在霍克斯的英文译本中,袭人被翻译做“Aroma”,是“芳香”的意思,“花气袭人”,花气,就是花香,这位英文翻译者就抓住了“花气袭人”这个点,就比较好。 最无厘头的翻译,就是对“鸳鸯”的人名翻译,在早期英文译本中,“鸳鸯”被翻译成:Faithful Goose,忠诚的鹅。可鸳鸯和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以上还只是人名翻译,还有更为严重的人物形象的颠覆。比如,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被译成“River Queen(江河王后)”。“潇湘馆”被译成“Naiad's House”。“Naiad”是古希腊文化传统中的水泉之神,住在河滩、湖泊、泉水中,是西方文化中美丽、天真、快乐和仁爱的形象,她是天真的阳光女孩。而曹雪芹眼里的林黛玉,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泪”字,而在英国读者眼里,却是一个“水”字(River Queen 江河王后),在西方读者看来,绛珠仙子的泪水,全部成了纯净水,这是多么匪夷所思!所以,译者在这里,就把黛玉这个人物的魂生硬地抽走了。 “Naiad”是古希腊文化传统中的水泉女神,她是林黛玉在西方的“文化替身”。 这些《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象,在海外传播中已经大大走形,我们普通人是否对此懵懵懂懂呢?《红楼梦》的海外传播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中国文化彼此矛盾的侧面:自卑和孤傲自大并存,狭隘和无动于衷共生。
绮霞,变成了一条鱼? 绮霞,什么是绮霞呢?本意是艳丽多彩如锦绮的云霞。而绮霞这个名字,在英文中被翻译成“Mackerel”。Mackerel,是鲭鱼的意思,这和绮霞这个名字的本来意义差得太远了!简直不可思议。 …… 宗亲关系像英文绕口令 中国人讲究辈分、宗亲、血缘,亲疏远近,尊卑上下,划分得极其细致,这一点,在《红楼梦》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别说外国人,就是中文水平稍弱的国人,一时也难免会犯糊涂。 第 54 回,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答答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哎哟哟,真好热闹!” 在这一段话里,曹雪芹大“秀”了一把中文的宗亲称谓,细究起来,会玩晕很多人,“亲孙子,重孙子,侄孙子”,很好理解,那“灰孙子”又是什么意思呢?灰孙子,是指辈分极低,血缘疏远的人,也做重孙之子。 这些是让今天的年轻人犯糊涂的,而对于外国人,“亲、侄、外、姨表、姑表”这些宗法划分,也足够让他们晕头转向的了。即使是汉学大师的英文翻译,地球人也难免都“糊涂”。 这一段话的英文翻译是: There were great-grand-mother, grandmother, mothers-in-law, daughters-in-law, grand-daughters-in-law, great-grand-daughters-in-law, grandsons, grand-nephews and a pack of great-great-grandsons, as well as grand-daughters and grand-nieces on the paternal and maternal sides, and grand-nieces on the brothers' and sisters' sides...Aiya,it was really lively! 翻译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了中国的宗亲称谓,不过,说这是英文绕口令,也不过分吧。对于英语世界的读者来说,即使看懂了,也会头大的。 --------- 其它文章摘选: 怪诞的翻译还包括,将原指艳丽多彩云霞的“绮霞”一词,翻译成“Mackerel”(鲭);贾府四个丫头中司棋的名字翻译为 Chess (国际象棋),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较为典型的是,几乎所有《红楼梦》的译者,都因“‘姐姐’不是姐姐、‘哥哥’不是哥哥”而犯晕。中国人为了表达“亲昵”之意,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用亲属称谓,比如兄、弟、姐、妹。但西方世界里,没有这样的语言现象,西方人呼朋唤友,但绝不“称兄道弟”。可《红楼梦》中,这种“亲属”称谓比比皆是。譬如第19回,宝玉唤袭人“好姐姐,好亲姐姐”,英译本便为“dear sister,good kind sister”。 奴才“兴儿”,本喻意“兴旺”,但英译本中,被翻作“Joke”,很容易让西方读者联想到扑克牌中的“大猫”、“大鬼”。 《红楼梦》原著中有一段《葬花吟》,其中有一句“手把花锄出绣闺”在英译本中被翻译成“has rake in hand into the garden gone”,其中,rake 是耙子,不是锄头。 同样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翻译还有很多——怡红公子就是贾宝玉,可是,在英译本中,怡红公子被翻译为 Green Boy,绿公子。 而在早期英文译本中,贾宝玉被翻译成为“Lady Bao yu”,译者以为贾宝玉是女性,这堪称世界翻译史的千古笑谈,可见,早期翻译《红楼梦》的外国人,不仅中文水平很差,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尊重。 在 1932 年德文版《红楼梦》中,译者将林黛玉的名字译为 Blau juwel。在德文中,Blau 是黛色的意思,juwel 是青玉的意思,在德国的土话中,juwel 的引申义是女仆、丫环,在德文版里,林黛玉没成荡妇,又改作了女仆丫环。 在古汉语中,“贱荆”一词被当做妻子的谦称,就如同“犬子”一样,其实,就是妻子的意思。然而,在《红楼梦》英译本中,却把这个词翻译为“poor wife”,可叹一个“poor”(穷),把中国已婚妇女统统恶搞成了吃不饱肚子的可怜女人。 《红楼梦》里,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概念,比如瑶池、蓬莱,在书中宝玉就有句诗是“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英译本里,把瑶池和蓬莱翻译为“Elysium”。”什么是 Elysium 呢?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极乐世界”,就是好人、善人死后居住的场所。这个概念和中国的瑶池、蓬莱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瑶池、蓬莱,是中国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并不是一个人死后居住的地方。而 Elysium,则是人死后的居住地方。 |
|
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外国漫画中的“龙”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fishman_uu@hotmail.com |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