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外国人喜欢无事生非,主动音译中国概念名称 风筝早已有现成的英语单词 kite 和它对应,但是有外国人吃饱了撑的,非要另外音译。今天看到在华外国人金格的博客,她直接把风筝译为 Fengzheng。 |
https://tastyfaith.com/fengzheng/
她在正文里还是把风筝称为 kite 的,可见,她在博客标题里使用 fengzheng 一词,有显摆自己认识一个中国词的意味。有趣的是,她还用英文单词为 fengzheng 做了注音:phone-jen。 她把花鸟市场卖风筝的人称为 fengzheng man,还说中国的老年男人很喜欢放风筝,“爷爷们”统治了天空。她把“爷爷们”音译为 yeyes,怕外国读者看不懂,她在后面用括号加了一个短注释:wise grandfathers(智慧祖父)。 一个读者留言说:Love this story Ginger, especially how the yeyes wised up and left! I laughed out loud. Thank you for sharing!(我喜欢这个故事,金格,尤其是爷爷们谆谆教诲后无奈离开的场景!我笑出了声。感谢你的分享!) 这说明外国读者看懂了 yeyes,而且 get 到了作者经历的趣味场面:几个外国老人(对外国人来说,中国人是外国人)好为人师,自告奋勇地帮本族朋友整理缠在一起的风筝线,但是实在理不好,最后悻悻离去,而博客里并没有对应的照片。 这个读者写评论时并没有对 yeyes 做任何注释,可见,他相信其他人都已经看过前文里的注释、并且还记得。 金格在博文里把“三千米长的风筝线被搞得一团糟”称为 mafan。尽管“麻烦”有对应的简洁的英文单词 mess,她自己也用 mess 来注释 mafan。 可见,外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喜欢说话时夹杂外语。中国人以说话时夹杂英语单词为时髦,外国人也以说话时夹杂汉译拼音为时髦。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Kungfu、jiaozi、yin and yang、chi 等等大量汉语音译词都是外国人先说出来的。 人家外国人想显摆一下,说说“外文”(汉译音译词),但是我们中国人却非不让人家说,一定要人家说本国语言,死也不肯音译龙为 loong,非要人家说 dragon,剥夺了人家显摆一下的机会,太残忍了。
|
作者自我介绍自己有一个中文名字:麦静洁。她注释道:literally translates into Pure and Peaceful Hamburger Bun(字面意思是纯洁和平静的做汉堡包时使用的圆面包)。有意思的是,她把“麦”解释为 Hamburger Bun(做汉堡包时使用的圆面包),可能是因为她记错了中国朋友对“麦”字的解释,又看见中国的麦当劳汉堡店门上的第一个汉字都是“麦”。 就和中国人热衷于给自己取一个外文名一样,外国人也喜欢给自己取中文名,而且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姓氏选自百家姓”。我们中国人常常为外国人取中国名字感到自豪,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指责那些取外国名字的中国人。毕竟这样比较容易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例如李小龙的英文名是 Bruce Lee。 当然,在护照等正式文件上,中国人的外文名字还是应该音译。李小龙也有一个音译名:Lee Siu Loong。他逝世后,人们出版的纪念册的封面上,写的是他的音译名,以示庄重。 |
回到风筝上来。kite 是一个多义词,除了“风筝”,还有“开空头支票”、“骗钱”、“涂改支票”等含义,放风筝 kite-flying 也有“开空头支票”的意思。 特朗普做美国总统时,很多人批评他开空头支票,一些漫画把他的脑袋画成了风筝。 |
Trump with yellow diamond face
(特朗普长着黄色的钻石脸)
President Trump has a kite for a head
(特朗普总统有一个风筝做的脑袋)
Trump's head is a kite
(特朗普的头是一个风筝)
check kiting(用空头支票诈骗钱财)
所以,中国人应该利用外国人喜欢说汉语音译词,将计就计,推出 fengzheng 这个词,至少将其和 kite 并列,在正式场合或文章标题里使用 fengzheng,完全对应风筝,以示严谨正式,体现中国特征。这样,中国潍坊风筝节 Weifang Kite Festival 就不会被心怀叵测的人恶意解读为“潍坊诈骗节”了, |
当然,一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可以用 Fengzheng 作为 Kite 的短注释,即写成 Weifang Kite (Fengzheng) Festival,过几年反过来,写成 Weifang Fengzheng (Kite) Festival,最后完全抛弃 kite,写成 Weifang Fengzheng Festival。 可以向国际风筝爱好者们讲清楚:kite 这个词虽然历史悠久,但它是一个多义词,附带贬义,不利于风筝运动的开展和提升,而 fengzheng 一词完全对应风筝,没有其它含义,相信他们会欣然接受的。 龙、京剧、风筝等等已经长期被误译,扭转过来很麻烦。所以,我们在积极清理旧的错误翻译的同时,不能再制造新的错译,中国新的文化事物在推向世界之初,就要使用新造的独特名词,不能怕外国人看不懂(实际上不用怕,外国人不笨),不能怕写短注释的麻烦(实际上就是几个单词),不仅要创造新词,而且要立即编写各种文字的外文注释(外语好的中国人责无旁贷),配上图片,必要时配上音频和视频,并且把这些介绍文字广泛上网发布(实际上也不难,博客和网页都可以,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几乎没有成本)。 让外国人学会中文,最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直接学习中文很不容易,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频繁使用中文的外国人或只来中国短暂旅游的外国人,也不可能下决心学习中文。怎么办?有没有折中的办法? 实际上,语言的学习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阶段:1,学习发音:掌握一种语言中常用词汇或短语的发音,能够听和说这种语言。例如一些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材用英文单词为汉字注音,用“Book Itchy”为“不客气”注音,麦静洁也用 phone-jen 为“风筝”注音;2,学习文字:认识文字的“形”,能阅读和书写。 这两个阶段全部完成了,就能够“听说读写”了,就完全掌握了这种语言。 我们不能认为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会“音”和“形”。儿童就是先学发音,长大一些后才开始认字的;文盲不识字,但同样能够说话、能够听懂别人说的话。同时学声和形,是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采用的办法,但不是学习语言的唯一办法。 对于一般的外国人,对于没有条件或不打算进入语言学校正式学中文的外国人,我们可以通过中文词汇的音译,使他们先学会这些词汇的发音。一般来说,这已经能够满足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进行口头交流的基本需要了。如果和外国人交流的中国人懂一点外语,那么双方就可以相谈甚欢了。所以,音译中文形成的“外去语”是中文和外国人之间的桥梁,是帮助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工具。 音译的中文大大方便了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因为这省去了他们学方块字、学习点横竖撇捺的麻烦。形象地说就是:同时学一种语言的音和形,这个台阶太高。可以在这个大台阶下面加一级台阶,降低难度,这就是先学这种语言的音。 |
所以,音译没有什么特殊和神秘的,它不过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音是甲语言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但形是乙语言的(用英文字母拼写)。音译模糊了两种语言的界限,我们应该重视音译的这一重要功能。 (黄佶,2021年1月31日) 相关链接: 外国人习惯于直接称“风筝”为“fengzheng”(彭联联)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