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译龙为 dragon 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的产物

原标题:从语料库语言学视角看提高文化自信

——以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对比为例

祝丽丽(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原载牡丹江大学学报第29卷第11期,2020年11月

  摘要:采用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对比分析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中国“龙”的翻译,以建立对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自信。研究发现主要有三:其一,“龙”的词频远远多于“dragon”的词频; 其二,“龙”的共现词多具积极意义,而“dragon”的共现词多含负面意义;其三,将“龙”译为“dragon”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仍具极大的不利影响。应为“龙”之类的文化负载词确定恰当的翻译,以建立中国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龙;dragon;共现;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扬光大。但是,“中国龙”在很多情况下被译成“dragon”,而“dragon”在西方文化中主要具有负面含义。中国人译“龙”为“dragon”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比如 :抵消我国外宣工作的部分成果,妨碍中国“一带一路”等对外工作的顺利开展等等。【1】 事实上,译“龙”为“dragon”是西方妖魔化中国、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媒介之一,严重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2】

时政漫画:中国“龙”乱吃野生动物,导致感染新冠病毒

   鉴于此,有人提出不再把“龙”作为中国形象的标志,彭兴庭【3】对此提出严肃批评,认为“弃龙”言论数典忘祖,是一种典型的弱国心态,进而指出,应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宣传,让龙的寓意得到国际认同。钱其琛早在 2000 年就提出要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4】 那么关于龙的研究情况如何?

一、“龙”的现有研究

  关于中国龙的研究和探讨数不胜数,有单独研究龙文化的,多数则是把“龙”和“dragon”做对比,并得出了二者不对等的结论,但对“龙”是否需要改译却意见不一。有学者坚持“龙”的原译“dragon”,理由分两种,一种是盲目乐观的,认为译“龙”为“dragon”不至于令中国形象蒙受误解,【5】 一种是悲观的,认为互译已成定案,给中华文化带来的损失无法弥补 ;【6】 更多的学者则提出加强龙文化的宣传,尤其是对“龙”的外翻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甚至有专门的网站(注一)要为“龙”正名。

龙 Loong 网首页(2006年)

   但时至今日,译龙问题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对于怎样提高文化自信问题也鲜有论述。原因何在?窃以为,原因在于大部分研究局限在“龙”和“dragon”所代表的形象对比,即局限于文化的静态差异,鲜有学者关注二者在语言方面的实际应用差异。本文主要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对“龙”和“dragon”进行对比。

二、“龙”和“dragon”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对比

  Firth 曾指出“通过其伴知其词”【7】179 ,意即,要真正了解一个词的意义,就要观察其搭配及共现。因此,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探讨二者各自的搭配意义。

(一)“龙”在 BCC 中文语料中的共现

  通过 BCC 中文语料库,搜索“龙”,仅报刊部分就 118,292 个结果,说明龙在中国特别受欢迎。……

(二)“dragon”的共现

  1. BCC 英语语料库中“dragon”的共现

  BCC 英语语料库来自《华尔街日报》,其报道在西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搜索“dragon”,共得到 515 条结果。以下例句皆改编自语料库,西方对 dragon 的看法,从中可见一斑。

(8)You want to say "I slew the dragon. I left the world a safer place."

(你想说:“我杀死了 dragon,我使世界成为一个比较安全的对方。”【编者汉译,仅供参考。下同】

(9)No monster or dragon has been slain by the British delegation.

(英国代表团没有杀死任何怪物或 dragon。)

(10)And there will be no need for a superman to defeat the dragon.

(没有必要让超人打败 dragon。)

(11)He was fending off the dragon.

(当时他正在防御 dragon。)

(12) Reagan succeeded in slaying the inflation dragon.

(里根总体成功地杀死了通货膨胀 dragon。)

(13)...you must overcome its dangers, capture the precious dragon jewels and summon the all-powerful primordial dragon.

(……你必须克服危险,抓住珍贵的 dragon 珠宝,并召唤全能的原始 dragon。)

(14)Bring back the old shows, and the bad dragon will go away.

(回忆过去的演出,坏的 dragon 就会消失。)

(15)We have slain a large dragon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ut we now live in a jungle filled with a bewildering variety of poisonous snakes.

(我们在“前苏联”杀了一头大 dragon。但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令人迷惑的毒蛇的丛林中。)

(16)Metzger is a former Ku Klux Klan grand dragon.

(Metzger 过去是三 K 党的大魔头。)

  不难看出,dragon 的共现动词(短语)主要有 slay(例 8、9、12、15)、defeat(例 10),fend off(例 11)、capture 和 summon(例 13),和 dragon 构成动宾关系,表示 dragon 是屠杀、打败、抵抗、捕获的对象,是要被消灭的敌人。dragon 的共现名词(短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身份与之相似的东西,如魔鬼(例 9)、危险(例 13)、西方世界的敌人前苏联和毒蛇(例 15)等,或者是其隐喻的对象,如通货膨胀(例 12)和臭名昭著的三 K 党(例 16)等 ;另一类则是击败 dragon 的英雄或工具。其共现形容词主要是强调其力量与体型的词,如 all-powerful(例 13)、large(例 15)和 grand(例 16),还有消极评价的词,如 bad(例 14)等。

时政漫画:种族主义是杜拉根兽(dragon)

2. 其它语料库中“dragon”的共现

  鉴于 BCC 的英语语料库都是《华尔街日报》,范围稍窄,又通过北外图书馆的语料库平台,尝试使用 Brown Corpus (1961)、Crown corpus (Brown family, AmE 2009)、CLOB Corpus (BrE 2009) 和 The Independent Corpus (2009-2015) 等语料库,对“dragon”一词进行了查询。前三个语料库中含有“dragon”的语料极少,查询结果分别为 1、19、8,因此可以忽略。The Independent Corpus (2009-2015) 有 2.31 亿词,但搜索结果仅 748 条。进一步统计分析“dragon”左 5 至右 5(±5)的搭配频率 10 次(含)以上的单词,除去虚词和重复,结果见表 1,后面为例句及分析。

(17)Some English Tories underestimated the Welsh dragon.

(一些英国保守党低估了威尔士巨型 dragon。注:威尔士人用红色的 dragon 作为自己的象征。)

(18)The highlight of this festival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the dragon dance.

(这个节日的亮点通常被认为是舞龙表演。)

(19)We all know that St. George is famous for slaying a big old fire-breathing dragon.

(众所周知,圣乔治以杀死一条古老的喷火 dragon 而闻名。)

(20)While the rest of the world remains mired in economic gloom, the Chinese dragon is roaring again.

(当世界其他地区陷入经济低迷之时,这条中国龙再次咆哮。)

(21)England vs. Wales: Cool head George Ford ready to put out dragon fire.

(英格兰对阵威尔士:冷静的领队乔治·福特准备扑灭 dragon 之火。)

(22)St. George slew the dragon a long time ago.

(很久以前,圣乔治杀死了这头 dragon。)

(23)Catherine trained for a charity dragon boat race in London in 2007.

(凯瑟琳参加了龙舟赛训练,备战 2007年伦敦慈善龙舟赛。)

(24)He plays Smaug, the fearsome dragon that Bilbo Baggins is journeying to confront.

(他扮演史矛革,这是比尔博-巴金斯将去迎战的可怕的 dragon。注:这些均是电影《霍比特人》中的角色。)

(25)The fire-breathing and supercilious dragon Smaug is laying waste to Lake-town.

(傲慢的喷火 dragon 史矛革正在摧毁湖镇。)

  例 17 和例 21 虽然代表 dragon 不同的搭配,但主题一致,都是关于英格兰队和威尔士队的比赛。可以看出,作者态度明显偏向英格兰一方,鼓励其灭了威尔士“龙”的“火”。例 18 中 dragon dance 没有贬义,溯其出处为春节介绍,语料库中 dragon 和 dance 的共现大部分来自此文,用舞龙祈求平安和吉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让世界惊叹、紧张、嫉妒、害怕,甚至有人从心理到战略强烈抵制。【9】 西方称中国为“dragon”(例 20),实际上是惧怕中国的发展,并为其制造中国威胁论找借口,因为 dragon 喷火而又傲慢(例 25),非常可怕(例 24),英雄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中世纪的传说中,杀死 dragon 是英雄的最高成就,例 19、22 所述 St. George 屠“龙(dragon)”的故事在西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人名“George”的频率较高并不意外。

  另外,需注意的是,频率靠前的动词较少,主要是因为英语句子中的动词有不同的变体,如两例中动词“to slay”就有两个不同的变体。

3. BCC 英语语料库中意指“中国龙”的“dragon”探析

  大多数国人以为“龙”和“dragon”是对等的,都具有正面意义,但问题是 :西方人眼中的“dragon”和中华儿女心目中的中国龙是否一致?通过 BCC 英语语料库,发现如下例句。

(26)We would be wise to remember that the symbol of China's rulers is the dragon. It breathes fire only when it is attacked.

(我们应该明智地记住,中国统治者的象征是龙。它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会喷火。)

(27)To them it might just be a celebration, but actually the dragon is of Satan.

(对他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个庆祝活动,但实际上龙是撒但的。注:基督教的圣经将 dragon 和恶魔撒旦(Satan)相提并论。)

  例 26 说 dragon(龙)是中国统治者的象征或标志,却说它会喷火,同西方的 dragon 无异,明显是误导读者,使之对中国持敌对态度。例 27 同样是利用 dragon 一词在西方的“地位”污蔑中国龙。

  有些报道,虽貌似客观,实则对中国龙存在误解或恶意中伤。下面对“dragon”的描述也来自 BCC 语料库,搜索结果第 210 条。

  ...ancient writers described the dragon as having the antlers of a deer, the head of a camel, the eyes of a ghost, the neck of a serpent, the belly of a sea snake, the scales of a carp, the claws of an eagle, the paws of a tiger and the ears of a bull. ...most dragons look something like reptilian serpent with four sharp-clawed feet and a horse-like head with sharp horns. …A pair of red dragons flying amid clouds dominated the top corner of the Wednesday edition of the official People's Daily, mouthpie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古代作家将龙描述为具有鹿角,骆驼头,幽灵的眼睛,蛇的脖子,海蛇的腹部,鲤鱼的鳞片,鹰的爪子,老虎的掌和公牛的耳朵。……大多数龙看起来像爬虫类大蛇,有四个爪子尖利的脚和一个像马一样的头,带有尖锐的角。…… 一对在云间飞舞的红龙占据了《人民日报》星期三版的右上角,这家报纸是共产党的喉舌。)

  上述对龙(此处 dragon 明显指中国龙)的描述,相对比较具体,但也存在很多误解和戏谑。龙是华人公认的文化标志。中国龙的形象,是在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融合统一的进程中,各个部落的动物图腾的综合构成和提升,一般描述成鹿角、驼头、蛇项、虾眼、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等。【4】【10】 尽管龙的具体形象大同小异,但构成“龙”的所有动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反观此报道对中国龙之形象的描述,符合的有鹿角、驼头、鹰爪、虎掌、牛耳,而对“蛇项”,没用普通的 snake,而是用了暗含贬义的 serpent;中国人说的“蜃腹”,在这里成了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海蛇(sea snake)的腹部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竟然说中国龙的眼睛是“the eyes of a ghost”!除此之外,说画中龙的基本形象是“reptilian serpent”, “reptilian”名词义为“爬虫类”,其形容词义除“爬虫类的”之外,还有“卑鄙;奸诈;阴险”等义,serpent 本身就是爬虫类动物,此处“reptilian”很有丑化中国龙的嫌疑。文中两次用到“sharp(尖锐的)”,说明作者的语言也很“sharp”。最后一句,说中国龙占据了《人民日报》周三版的顶角,却强调《人民日报》是“官方的”“共产党的喉舌”。总之,此段描述虽貌似客观全面,但实际上与中国龙相去甚远,这和“龙”的翻译“dragon”本身所带的负面联想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在各语料库中,中国龙的共现同西方 dragon 的共现有天壤之别。dragon 一词在西方的影响根深蒂固,中国龙被译成 dragon 以后,容易引起误会,不利于中国龙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龙”和“dragon”误译的根源

  既然“龙”和“dragon”千差万别,为什么会造成误译呢?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于“龙”字的欧译较为细致系统的研究,当属李奭学。他认为,误译根源要算到耶稣会。【11】 ……。此后, “龙”的英译及“dragon”的汉译以讹传讹。及至 19 世纪英美崛起,英语成为世界霸权语言,“dragon”一词如虎添翼,四处散播。

  由是观之,“龙”和“dragon”的误译,表面上是误解,实则是因为东西方宗教力量和经济实力悬殊,赋予了当时西方社会以世界话语权,也可以说是西方政治、文化中心论造成的恶果。

四、更正误译,提高文化自信

  从语料分析可以看出,龙和 dragon 差异巨大,把龙译成 dragon,犹如自称恶魔,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引起西方民众的误解,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利于建立中国文化自信,因此,重新译龙刻不容缓。令人忧心的是,dragon 称霸龙天下的局面至今并未有很大改观,重新翻译止步不前。有些学者认为应当继续使用 dragon 这一翻译,尊重约定俗成的规律,【5】【12】 其问题在于,没有意识到龙译为 dragon 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的产物,是英语独霸天下的结果。“弃龙”言论更是显出了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

  名不正,则言不顺。要建立中国文化自信,必须从为“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正名开始。虽然二者的对译好像积重难返,但是“亡羊补牢,犹未迟也”。令人欣慰的是,也有许多学者赞成重新译龙,说明其至少潜意识里具有很强的文化自信。但是对如何译龙,意见各异,主要有三种 :Chinese dragon【13】 、现代汉语拼音“Long”【2】 和“Loong”【14】-【17】 。

  Chinese dragon 毕竟包含 dragon,难免会让西方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唐玄奘在梵文中遇到“不可译”情形时的做法是“译音不译字”【11】 。“Yin and Yang”(阴阳)、“Kungfu”(功夫)等都是音译成功的结果。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曾探讨“龙”的翻译问题,其在线调查显示:支持改译“龙”的人当中 48%赞同“loong”,44%赞同“long”(注三)。

  现代汉语龙的拼音是“long”,和英文单词“long”拼写相同,而英语 long 的发音接近汉语的“狼”,因此亦不可取。通过 The Independent Corpus (2009-2015) 查询“loong”,得到 16 条结果,9 条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的音译 Lee Hsien Loong,7 条是带“龙”的公司名称和水果名;BCC 英汉双语语料库中,有 44 个“loong”,除了人名和地名,有 11 条直指中国“龙”。

  以上论述和数据表明,“loong”有一定使用基础,且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是较好的选择。

电影《龙之战》海报,2017年

五、余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更加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而由于世界各地受众群体懂中文的人不多,这个任务基本依靠中译外来实现,在外译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普及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展示中国文化元素。【9】 本文聚焦了“龙”和“dragon”的对比和翻译,旨在为提高龙文化自信提供借鉴。从“龙”和“dragon”误译的渊源来看,其它语种对“龙”的翻译也需要纠正。但是文化词汇的误译不仅是“龙”,还有其它的词汇或短语,如“凤”和含有龙的词语。

  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力量,是我们绝不能丢失的一块阵地。在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存在误译的词汇(如“龙”和“dragon”),可以通过线下教师讲授和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语料库等相关数据资料,引导学生注意到其语义和文化差异,保护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要保护文化,推广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就要“忠实于中国文化的本质”【9】,那么这些文化负载词就一定要准确地翻译,及时更正误译。需谨记的是,确定好合适准确的翻译以后,还需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巩固,如编纂双语词典时订正词条、外宣文件中使用新翻译并注明文化背景知识等。总之,译名的修改非一朝一夕之功,建立文化自信需要学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注一:http://www.loong.cn/

注三:http://www.cctv.com/video/dongfangshikong/2006/12/dongfangshikong_300_20061208_1.shtml

参考文献 :

【1】黄佶. dragon 还是 loong:“龙”的翻译与国家形象传播 【J】. 秘书,2018(2):4-12.

【2】王平. 从龙文化和“龙”的英译看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际形象的重塑 【J】. 学术交流,2007(10):42-45.

【3】彭兴庭. 面对世界,中国龙担负不起国家形象?【N】. 中国青年报 ,2006-12-05.

【4】钱其琛 .开掘研究龙文化精神内涵 【J】.东方艺术,2000(3):4-5.

【5】葛岩,秦裕林. Dragon 能否表示龙——对民族象征物跨文化传播的试验性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2008(1):163-176.

【6】冯延群,陈淑英. 从“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和“福娃”改译看文化意象的音译化趋势 【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73-77.

【7】Firth,J.R..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A】.1957. In F.R.Palmer(eds.). Selected Papers of J.R.Firth 【C】.Bloomington & Lond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8:168-205.

【9】黄友义. 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我们如何翻译 【J】. 中国翻译,2015(5):5-7.

【10】赵书. 龙年说龙 【N】. 中国文化报,2012-01-19.

【11】李奭学. 中国“龙”如何变成英国的“dragon”?【J】. 读书,2007(5):58-65.

【12】沈大力.“此龙非彼龙”考究 【J】. 外国文学,2008(1):36-38.

【13】刘白玉. 对十二生肖汉英翻译的思考 【J】. 中国翻译,2010(4):72-75.

【14】杨淑侠.“此龙”非“彼龙”也——对中国“龙”英语翻译的再思考 【J】. 时代文学,2008(4):156-157.

【15】黄佶. 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 【J】. 社会科学,2006(11):161-169.

【16】黄佶. 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72-80.

【17】关世杰.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中“龙”与“dragon”的互译问题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 【J】. 对外大传播,2007(10):32-34.

  作者简介:祝丽丽(1979- ),女,山东巨野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对比与翻译,词汇语义学,二语习得。

  作者简介:祝丽丽,讲师(在读博士),1979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员。2002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进入菏泽师专(现菏泽学院)工作。2005年考取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2008年硕士毕业,后返校工作。2011年11月,作为国家公派教师前往孟加拉国,在 BRAC 大学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2015年1月完成任务回国。2016年7月至8月,参加全国高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赴英研修项目,在雷丁大学研修 EAP 课程设计与教学。2016-2017学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访学,主修博士课程。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参与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和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翻译和二语教学。

引自网页“祝丽丽-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
http://wyx.hezeu.edu.cn/info/1063/1732.htm

【编后记】

  祝丽丽老师这篇论文从语料库“共现词”的角度入手,证明不宜译龙为 dragon,这是一个很新的角度。

  从 2005年开始,译龙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已经有十五年之久,虽有很多学者努力推动改译,全国两会代表也多次提案,但是进展缓慢。外语学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则认为此事已经过去:“龙的翻译已被讨论多年,我认为继续讨论下去是没有意义的。”(黄友义,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杂志主编),“‘龙’的英译,经过十年的沈淀,看来还是维持既有的 dragon 最为稳妥。”(曾泰元,复旦大学)。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外语学者的这篇论文,让我双眼为之一亮,连夜编辑排版上网。希望有更多的外语学者参与译龙问题的研究,早日解决中国对外传播的龙头问题。

  祝老师的论文中有一处似可调整一下。

  在古人笔下,的确有龙长着鬼的眼睛的说法,例如王符的《尔雅翼》:“世俗画龙之状马首蛇尾。又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荷兰日本学家和汉学家德菲索(Marinus Willem de Visser)在他的著作 The Dragon in 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的龙,1913年出版)中使用了这一说法,说龙具有“魔鬼的眼睛”(his eyes those of a demon)。

  搜索结果第 210 条中说龙的眼睛是“the eyes of a ghost”可能与此有关,因此,这一说法不一定是该作者在刻意妖魔化龙,至少这一说法不是源自他。

  当然,鬼在现实中不存在,难以参照。因此,也有人把龙的眼睛比喻为龟、兔或虾的眼睛。

(黄佶编辑配图,2020年11月26日)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