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赵启正再谈译龙问题:给中国的形象和表达造成了很多障碍

  ……。4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多家学院机构联合主办了“关于比较文学与公共外交的对话会”,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首倡者赵启正教授,“全球人文”概念的首创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人文外交”理念的践行者、作家贝拉女士,围绕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解读。

  ……

  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首倡者):

  今日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世界上对中国的发展怀有疑虑的国家和人群依然存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冷静地面对疑虑,妥善地应对由于无知和偏见造成的歪曲和攻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来引导国际舆论界正确认识中国。

  公共外交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包括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障碍,这与比较文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等特征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发展比较文学学科是公共外交领域打破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助于探索如何用国际上能理解的方式解读中国,讲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回答外国人的不解之处。

  因为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障碍,我们在表达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外国人听不懂,不爱听,甚至造成误读。比如对于“龙”的翻译,在西方文化里,“龙”(dragon)是凶猛、邪恶的化身,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龙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由于晚清中国在进入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对中西文化差异理解透彻,使用了这一翻译,现在给中国的形象和表达造成了很多障碍。

  再比如将“韬光养晦”翻译为“收起爪子,等待时机”,就是在翻译时并未精确理解此句存在的语境。在建立特区之初,要克服计划经济的许多束缚,要“杀出一条血路”被媒体翻译成“冲啊,边冲边杀”,“让鲜血染红我们的道路”。这样的误译让人感到可怕,这些都可能给“中国威胁论”提供发酵的土壤。

  ……

符颖:比较文学如何支撑公共外交
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0日第四版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6月27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