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常识中的战斗机

  昨晚去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刘立群教授的讲座,学到了一个新知识:荀子说过一句话:“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回来百度一下,找到一条介绍: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是战国苟子提出的制名原则之一。《苟子·正名》:“然后随而命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犹使同实者莫不同名也。”[1]

  认为同类事物用相同的名称来命名,不同类的事物用不同的名称来命名,同实同名,异实异名的原则,揭示了名与实的对应关系,既强调了名的客观依据,即名的同异依实的同异而转移,又强调了名的确指性,即每一个名都有具体的指称对象,不能相互混淆。这一原则与公孙龙和《墨经》提出的“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的正名原则具有相同的思想实质。

参考资料:

  1,彭漪涟.逻辑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

  (百度百科)

  很多专家教授明明知道中国的龙和西方的杜拉更兽(dragon)“完全不同”,却坚持要译龙为 dragon,可见其对制名原则的认识水平还不如古人。

荀老师画像

  刘教授在讲座中还阐述了语言的“区别原则”和“省力原则”。这两个原则对译龙问题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既然龙和杜拉更兽“完全不同”,那么为了区别两者,就应该改译龙,使两者名称不同。

  语言是要频繁使用的,因此,译文必须简洁,让使用者省力。译龙为 Chinese dragon 虽然能产生一定的区别作用,但不够简洁;如果译龙为 long 的话,读者需要费心费力通过上下文搞清楚其含义是指“龙”,还是指“长”或“久”,也不省力;译龙为 lóng(long2),输入起来很麻烦。因此,喜欢“偷懒”的大众最后必然选择 loong,除非出现更好的译龙方法。

  荀子提出“同则同之,异则异之”这一原则,是为了“正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古人非常重视“正名”一事,并且已经把常识归纳为原则。我们现代人即使超不过他们,至少不应该退步吧?

(黄佶,2019年7月22日)

创慧东方通识读书会公益讲座:新哲学与新世界观。主讲人:刘立群教授

2019年7月21日,新民堂,上海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