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专家误国,坚持译龙为 dragon 方便了敌对势力妖魔化中国

黄佶,2017年11月9日

-----------------

  昨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参观故宫,告诉他“我们叫龙的传人”。他的随行女翻译周宇(外交部翻译司英文处参赞兼处长)将“龙的传人”译为“people going down from dragon”。

视频:习近平主席向特朗普总统介绍中国文化(2017年11月8日)

点击下载视频:xi_trump_171108.mp4

  但是,译龙为 dragon 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杜拉更(dragon)在欧美文化中是恶魔,数百年来,它一直被用来象征几乎所有一切负面事物:敌人,灾害,危机,疾病,腐败,等等等等。

  特朗普自己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被反对者描绘为杜拉更,他的支持者则将他反对的人和事描绘为杜拉更。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按照传统,手按在圣经上。这本圣经里就把恶魔比喻为杜拉更。

  和美国历届总统一样,特朗普上台后也被描绘为杀死中国龙的英雄。因为在欧美文化中,杀死杜拉更(dragon)是正义行为。把美国总统比喻为杀死中国龙(Chinese dragon)的武士,可以为他遏制中国的行动增加合法性。

  这次译龙为 dragon 最大的恶果是让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亲口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是恶魔 dragon 的后代。

  中国已经解决了“挨打”和“挨饿”问题,正在致力于解决“挨骂”问题。但是译龙为 dragon 是在自己找骂啊!

  数百年来,不断有外国学者指出龙和杜拉更不仅在外形上、而且在内涵上有天壤之别,几十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也不断呼吁改译龙。但是,中国外宣部门和新闻机构就是坚持错误,不予改正。

  国家投入巨资,启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www.chinesethought.cn),虽然改译了一些中国文化负载词,例如“君子”、“风骨”等,但是仍然拒绝改译龙。

  《北京晨报》报道上述工程的成果时,外研社副总编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章思英介绍说:

  “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工程”译审专家之所以仍将“龙”翻译为 dragon,是因为译审组有来自外交部、外文局、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专家,大家都认为,以往中外交流不频繁时,可能外国人会纳闷,中国人为何会信奉一个凶恶的图腾形象。但到了今天,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中西交流频繁后,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05-18/8226988.shtml)

  真是奇怪,既然知道“‘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为什么仍然要坚持译龙为 dragon、使两者名称相同?即使原来是同一种东西,但如果内涵变了,名称也应改变,以免混淆,例如“南橘北枳”,这么简单的道理,专家们却不知道?

  “君子”被译为 gentleman 尚且要改译,“‘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龙”却反而不改译,这是什么逻辑?为什么对一个外文单词 dragon 这么留恋?

  难道影视作品中有了正面角色 —— 米老鼠,人们就会喜欢老鼠了?喜欢“老鼠的传人”了?如果有一个民族把老鼠作为图腾,人们就不会纳闷了?

  中国国家主席在故宫为美国总统做导游,这是多好的一次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文化的机会啊!如果翻译员音译中国龙为 Long 或 Loong,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会去研究它是什么意思,并加以报道,使中国的龙从此区别于欧美恶魔杜拉更。可惜中国却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严重错误的信息。有关专家们真是误国啊!

工程官网上的专家名单和介绍:http://www.chinesethought.cn/piclists.aspx?nid=95&pid=101

---------------

  中国传统讲究“一人做事一人当”,以下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团队的名单,请大家见到他们时问一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顾问:

  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张岂之,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西北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林戊荪,高级编辑,曾任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高级顾问

  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及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

(资料来源:http://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23_6321600.htm)

--------------------------------

专家委员会

主任:

  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成员(按姓氏音序):

  艾恺(Alitto Guy Salvatore),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曾担任基辛格、尼克松等政要访问中国时的随行翻译

  安乐哲(Roger T. Ames),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东西方哲学》主编

  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商周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成员

  陈德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市翻译系列高级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现任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明明,曾任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大使,现为外交部外语专家、公共外交顾问,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冯志伟,曾任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顾彬(Wolfgang Kubin),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韩经太,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主编

  黄友义,曾任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现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

  柯鸿冈(Paul Crook),曾任英国BBC国际电视台中文译制部主编,并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兼授中文及翻译课程

  柯马凯(Michael Crook),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

  李建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文艺生产与消费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李照国,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 ICD-11 传统医学部分(WHO/ICTM)术语工作组专家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孔学堂学术委员会顾问,《孔学堂》杂志编委会委员

  聂长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学术企划部部长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司马麟(Don Starr),英国杜伦大学教授,曾任杜伦大学东亚系主任、英国汉学协会会长,现为《英国汉学协会学报》主编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道家研究中心主任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

  魏查理(Charles Willemen),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任比利时根特大学中文系主任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

  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南大学特聘教授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汉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郑述谱,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资料来源:http://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23_6321600_1.htm)

------------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音序)

  蔡力坚,联合国秘书处任职,先后担任协理翻译、翻译、译审、编辑组长、规划专员

  陈海燕,副译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基础分社副社长

  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付志斌,译审,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

  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韩安德(Harry Anders Hansson),澳门利氏学社前总主编

  郝任德(Michael Hoare),英国伦敦大学

  胡海,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教授,《现代传播》主编

  黄春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

  姜海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李存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并《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国际汉学》副主编

  林满秋,旅英作家

  吕玉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孟庆楠,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

  乔希(Joshua Mason),肯尼索州立大学教师,夏威夷大学哲学博士

  施晓菁,外文局副译审,美国加州蒙特雷国际研究生院翻译学院副教授

  孙艺风,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教授及人文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跨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名誉所长

  陶黎庆,纽约城市大学史坦顿岛分校副教授

  童孝华,中央编译局英文资深翻译,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部际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行政法规英文译本译审专家

  王惠民,外文专家,长期从事文艺和政法方面中译英工作

  王维东,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

  徐明强,曾任外文出版社总编辑,现为全国翻译考评中心英语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级(翻译)职称评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徐亚男,曾任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现为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

  严文斌,高级编辑,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常务理事

  严学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审,全国语文辞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于文涛,中国日报高级记者,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委员会主任

  余来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首届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

  张建敏,外交部翻译室主任

  张静,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章思英,译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

  赵桐,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郑开,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

  朱渊,中国日报评论部首席评论员,高级记者

  左励,联合国总部大会部中文处任职,从事笔译工作

(资料来源:http://news.youth.cn/jsxw/201412/t20141223_6321600_2.htm)

------------

相关链接:习特会之后的西方新闻媒介里的 dragon(中国的龙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