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吴伟雄:“宣传”不能译为 propaganda,但是“龙”可以译为 dragon

----------------------

再译“宣传”为 propaganda,亦难免令人反感

原标题:浅谈汉英翻译的逻辑思维与表达方法
吴伟雄(广东省云浮市外事办公室),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第二期

1,引言

  “逻辑”,一指思维的规律,二指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学问,有时也作“规律”的同义语;“思维”,则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顾名思义,“逻辑思维”乃是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思维。

  我们做翻译的时候,都知道要先把原文理解好,而“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对原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断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是翻译的基础,思维亦即翻译的基础。合乎逻辑的思维,则是正确理解的前提,是准确翻译的基础。

  ……

2,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寻求恰当的表达方法

  ……

3,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用恰当的词来表达

  上文说过,人类的思维,内容相通,而不同的民族对同一思维的内容可用不同的语文来表达。字词有表层含义,更有深层含义。做翻译,要对表层含义进行逻辑思维活动,发掘其深层含义,将“原文融会于心”(杨绛语),用“恰当的字”(福楼拜语)翻译出来。为达此目的,除了处理好上文谈及的方法规律与现成答案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些汉英翻译选词达意的技巧。

  ……

  字典上的“宣传”是 propaganda,也因纳粹的行为而有时变成贬义了。因为,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是这样进行 propaganda 的:谎言说上一百次,可以变为真理。如果不知其详,不知其深层含义之变,再译“宣传”为 propaganda,亦难免令人反感。在准确地理解原文真正的含义之后,例12 可译为:

  The promotion of and publicity to the knowledge of having healthier babies and better upbringing of children have not been conducted extensively.

  (编者注:论文网站中的本篇论文缺第 28页,无法获悉例12 的原文,无法进行比对,欢迎大家提供该页照片。)

4,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逻辑思维是翻译的基础;进行汉英翻译,应当学会研究规律,寻求恰当的表达方法,而不应只顾追求单个现成的“答案”;而恰当的表达方法,则有赖于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选用恰当的词汇。

--------------

何必译“龙”为“虎”?

—— 浅议广告商标翻译评论的误区
吴伟雄(广东省云浮市外事办公室),上海科技翻译,2000年第二期

  东方人,尤其是炎黄子孙,说起龙,无不津津乐道,自命为龙的传人。可是,在广告商标上碰到“龙”,在机构商号中见到“龙”,用英语翻译起来,有些人就如叶公之见真龙,避之犹恐不及了。其理由是,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是“凶残的魔鬼”,是“可憎恶的象征”。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四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译界多半谈 dragon 色变,不少人译“龙”为“虎”(tiger),“亚洲四小龙”被译为 four Asian tigers。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确实加深了对东方“龙”的理解了。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国际交流频繁的香港,很多商号带“龙”的公司机构,都拒绝译“龙”为“虎”。港龙航空公司者,Dragonair 也,在英文报刊上图文并茂地大卖广告。游龙(香港)旅运有限公司,就是 Flying Dragon(H.K.)Travel Service Limited;远龙国际有限公司,则为 Far Dragon International Limited;双龙置业有限公司直译 D-Dragon Estates Co.Ltd;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区内的“龙舫皇宫”酒家,大大方方地译为 Dragon Boat Palace,还让腾龙的形象跃然壁上。不见西方人士望“龙”止步,却见中西食家客似云来。

  美国马州教育家 Ms Edith Simons 为推动中外教育交流而组织的“诗妮姿国际旅游”机构,干脆就以“龙”为徽,即“龙”印在名片上。1997年12月31日晚上,为庆祝中南建交,在南非广播公司演播大厅举行的联欢晚会上,舞台两侧柱子上雄踞着南非独有的猎豹和象征中国的巨龙。照译“龙”为“虎”的逻辑,上述诸龙都译“虎”,行吗?!

--------------

应有“和而不同”的胸怀,保持东西方“龙”都用 dragon 表达

原标题:和而不同话译“龙”——从英女王给哈里王子颁发的“准婚证”说起
原文作者:吴伟雄,翻译论坛,2018年3月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FYLT201803014.htm

  中国“龙”和西方“龙”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对“龙”的翻译,要有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的胸怀。

  ……

  “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最直观的桥梁,千百年来,传播了不同地区孕育的不同文明。“龙”,自然也以不同的形象现身各中。尽管有关资料可谓汗牛充栋,“龙”在东西方的形象,简而言之可归纳为:在西方的神话中,“龙”一直扮演着恶毒、凶狠的角色,是一个拥有神力、令人恐惧的妖魔(但英国的“红龙”却是惊人的例外!);而在东方,尤其在中国,神话中的“龙”却是高贵吉祥、强大正义的象征。

  ……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确实理解了东方“龙”的含义了。西方很多带“龙”名字的中餐厅一直译“龙”为 dragon。1996年,笔者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译联第十四届世界大会,走进墨尔本市区内的“龙舫皇宫”酒家,只见店名译为 Dragon Boat Palace,腾龙形象跃然壁上;不见西方人士望“龙”止步,却见中西食家客似云来。

  ……

  虽然 dragon 在西方有负面的形象,但是,语言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

  翻译工作者也许要回到春秋时期的晏子时代,向这位智者学习地理文化科学的道理,因为他懂得客观求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淮河南北之别尚且如此,遑论偌大地球东西方的疆域之别?学习晏子,我们就要懂得:“龙于东方则为吉,龙于西方则为恶,名徒相若,其寓意不同。所以然者何?文化异也!”

  译者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桥梁,理应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更应意识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 子路第十三》)。这句话意思是说: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也在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要在包容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强求一致的“同化”。所以,译“龙”,应有“和而不同”的胸怀。“和”是“和谐”,保持东西方“龙”都用 dragon 表达;“不同”是保留各自的文化内涵。对待我们自己文化时那种蔑视传统的看法、数典忘祖的想法、如一味避免西方对“龙”意象的敏感反应,译“龙”为“虎”甚至“见龙则避”的做法,实在不必要。反之,该译“龙”为“龙”的时候,我们要有自信和自强的心态,译“龙”为 dragon。尤其是在今天,中国,正以最具特色的形象,自立于世界的文化之林,本土翻译工作者们尤其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本,使其失去本意应有的文化内涵。我们更应该注重中外文化交流的交流性,我们要向炎黄子孙介绍世界其他民族的灿烂文化,也要向世人介绍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尽管我们总是抱怨别的民族把中华民族的某些特色文化强说为他们的文化,感到义愤填膺,可归根到底还是源于总有一些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不懂珍视。就拿龙文化来说,在 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在“亚洲奇迹”这一幕上,中国表演舞狮子,而日本却是舞龙!不过,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参观故宫,在故宫负责人说共有一万三千条龙、习主席介绍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时;外交部的翻译都译“龙”为 dragon,没有译为 tiger 和 loong。

  ……

  原文作者信息:吴伟雄,英语译审,中国翻译协会资深会员、资深翻译家,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学术兴趣:应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

吴伟雄教授

【编后记】

  吴伟雄教授说了很多应该坚持译龙为 dragon 的道理,例如中国人应该对外国文化有“和而不同”的胸怀,“保持东西方‘龙’都用 dragon 表达”。但是在 propaganda 这个词上,为什么吴教授没有了“和而不同”的胸怀?为什么不坚持“保持东西方‘宣传’都用 propaganda 表达”了?

  既然外国人看见把“龙”翻译为“恶毒、凶狠”、“令人恐惧”的 dragon,一点也不害怕,不排斥,那么,只要经过中国人的长期宣传教育,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确实理解了东方的‘宣传’的含义”,他们以后在中国看见“贬义”的 Propaganda Department(宣传部)也不会害怕的,不会想起纳粹德国和戈培尔的。

  吴教授引用了荀子的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和枳的味不同了,于是名也不同了,以示区别。如果吴教授真心向晏子学习,再做一秒钟逻辑思维,肯定会认识到:既然龙和杜拉根兽(dragon)“寓意不同”,那就不能“名相若”了。否则返回荀子的原话,就应该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橘,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谁看得懂?

  在级别最高的正式国际场合,中国外交部的译员把“龙的传人”翻译为“杜拉根兽的后代”(people going down from dragon),这不是翻译学界可以坚持错误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是中国翻译学者失职的标志,有关学者应该感到羞愧。

  外交部译员这样翻译“龙的传人”显然是错误的,新华社报道时改成了“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可见即使外交部译员翻译错了,也是可以纠正的。那为什么她译龙为 dragon 的错误就不能纠正了?

(黄佶编辑配图,2020年12月28日)

相关链接:

视频资料等汇总:习近平对特朗普说:“我们叫龙的传人”

威尔士红兽(Red Dragon)一出动,中国学者就激动(黄佶评吴伟雄教授的文章)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