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对“龙”这一意象进行翻译时,选用 loong 而非 dragon

原标题:“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自信”教育
王键(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广场,2021年6月(总第160期)

  摘要:“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能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有效载体。为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本文对当前大学英语中“文化自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阐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然后围绕强化“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聚焦社会热点事例分析、拓宽大学英语教育渠道四个层面,探讨基于“文化自信”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新时期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文化自信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列入教学目标与现有课程体系中,以此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1,大学英语中“文化自信”教育现状及“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1.1 “文化自信”教育现状

  1.2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英语承担着语言交际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职能。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进一步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速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提升道德素质,从而践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文化自信”视角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具体策略

  2.1 强化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引领正确教育方向

  英语教师应当明确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将“课程思政”作为核心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价值导向,转变传统以语言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自觉承担文化传承与传播责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并将其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环节,由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教育与德育价值的协同提升。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及地理等多个领域,在多元文化、多学科领域内容交叉的背景下,如何突出并强化中国文化的特色与吸引力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正确的价值观念,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精华,在上课时引入“四大发明”、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行中外文化差异性的比较;通过介绍茶、丝绸、书画等国学案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通过中外文化对比,能够使学生清晰树立对文化差异性的认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创设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提高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促使学生自觉抵御多元文化思潮下的文化入侵现象。例如,教师可以从中外用词差异入手,在指导学生翻译“一带一路”倡议时,将其译为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而非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避免因用词不当造成文化误解;在针对我国文化中的“龙”这一意象进行翻译时,结合文化差异选用 loong 而非 dragon;在翻译“武术”“功夫”等中国文化中的特有词汇时,选用 Kongfu 代替 martial art,采用 Tai Ji 代替 shadow boxing,确保在翻译过程中融入我国文化用语特色,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创设良好基础,避免陷入“失语症”的误区。

  2.2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立多维联动机制

  2.3 聚焦社会热点事例分析,有效丰富教学内容

  2.4 拓宽大学英语教育渠道,形成立体育人模式

  3,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课程应积极实行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入挖掘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捕捉其中的德育元素,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英语还应针对教育方向、模式、内容和渠道进行创新,进一步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育人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王键,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公外英语教学。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11月14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