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 钱其琛 2007年9月18日,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者按】钱其琛先生曾任中国外交部长等职务,近日驾鹤西去。特再次转发此文以示悼念。(黄佶,2017年5月11日) |
海内外华人都以龙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标志,都把自己作为龙的传人。作为千年转折、世纪更替过渡点的公元2000年,恰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龙年,这无疑使海内外华人感到鼓舞。"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将与国家体育总局、海南省政府一起,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第一届中国龙文化艺术节;并将持续开展龙文化的学术和艺术活动。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感到,我们必须深入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龙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科学而不是盲目、深刻而不是肤浅、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境界。龙年发表的一些关于龙文化的研究文章都指出,龙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龙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飞龙在天、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龙的这种活力。这些论述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龙并不是曾经存在过的动物,而是中华文化精神象征的产物。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使用某种动物的形象作为民族、城邦的象征、徽记。比如狮、虎、鹰等等。至今欧洲一些国家的国徽上还保留着这些形象。但这种图像都是具体的、单一的动物,戴着皇冠,或举着宝剑,甚至加成双头。 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物和文化象征却是想象和抽象的产物。龙既能在空中腾飞,又能在水中遨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沟通和统一,即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这种精神以后也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典籍中,是我们今天必须珍惜和吸取的思想财富。 |
龙为什么具有上述这种力量,体现上述这种精神,似乎一直缺少一种较为深刻的文化概括。我认为,从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上说,龙文化首先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由于华夏儿女都能在龙的这种精神内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前景,因此便共同赋予了龙这种与天地沟通和统一的力量。 我们首先可以从龙的形象构成中予以论证。众所周知,尽管各种具体说法不同,但大家都一致承认,龙的形象是许多动物形象的综合提升,如说龙"角似鹿、头似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各个部落都是以动物为其图腾的。在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融合统一的进程中,龙成为大家公认的文化标志,说明龙的形象是各个部落动物图腾的综合构成,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 据资料记载,黄帝会盟各部落,以龙作为大家的共同图腾;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联盟,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夏朝,也是以龙作为共同的图腾。可见,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 我们也可以从流传下来的关于龙的民俗民风中予以考证。 众所周知,舞龙和赛龙舟原来都是祭祀龙的仪式。而舞龙和赛龙舟都需要运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无法运用单个人的力量去运作。在这种集体的合作中,如果单个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个集体的节奏中去,所有人都会招致失败。我们可以将舞狮和舞龙作个比较。舞狮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至少需要两个人极其默契的配合,而舞龙人员的默契配合,可以根据舞龙的长度,达到十人、几十人、乃至上百人之多。 不久前,香港特区青年与内地青年在八达岭长城举行的龙舞长城活动,竟有五千多人共舞一条 3048 米的长龙,创造了纪录。可见,舞龙、赛龙舟这样的传统文化项目,最好地体现了龙文化"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内涵。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龙是中华民族集体力量的象征,能够对中华民族团结合力作出贡献的带头人,就往往被看成龙的具体化身。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说中,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等代表人物,都是龙的部分或全部化身。这种善良的愿望,以后曾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他们自称"真龙天子",把自己的身躯称做"龙体",把自己的衣服称做"龙袍",等等,企图以此来维护和延续自己的统治。但是,凡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谋利益,不能真正追求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统治者,都会被华夏儿女唾弃。 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真理。祝愿首届中国龙文化艺术节圆满成功!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