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用启动效应理论(priming effect)分析译龙问题 近日,笔者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文化与传播前沿”上做了两次讲座,介绍了译龙问题。在课后书面互动中,郝欣宇同学写到:“关于‘龙’是否应该翻译成 loong,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和做法。最近回顾了关于 Priming 的理论,联系‘龙’的翻译,我认为,在西方既有的‘恶龙’的认知框架下,再做过多的修正是很难实现预期效果的,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或许更有效。”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于是去百度了一下:“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内隐记忆的体现。”(百度百科) 随后我去 bing.cn 用 priming effect 作为关键词,搜索有关图片,发现了一个小游戏: |
https://intuitiveconsumer.com/blog/
science-under-the-hood-1-system-1-and-system-2-priming/
我在填写左侧缺失的字母时填了 Green,在填写右侧缺失字母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应该再次填写成 Green。但是,左侧上面四个单词都是颜色,可以填 Green(绿色);右侧上面四个单词都是水果,而 Green 不是水果,所以,应该填 Grape(葡萄)。 显然,游戏左侧部分的答案 Green 就是“内隐记忆”,在我做游戏的右侧部分时,它干扰了我的决策。 另外一个游戏图片如下: |
https://www.brainweb.co.uk/blog/priming-consumer-behaviour/
如果给被试者看上面的图片,他往往会填写字母 D,即选择单词 greed(贪婪);如果给被试者看下面的图片,他往往会填写字母 N,即选择单词 green(绿色)。显然,左侧图片这一先入之见影响了他的选择。 |
https://www.einsteinmarketer.com/priming-in-marketing/horse-1/
在这个游戏中,要说出文字的颜色时,往往会受到单词含义的干扰。例如第一个单词,人们说出的往往不是“红”(实际的颜色),而是“蓝”(文字 blue 的含义)。显然,文字本身的意思干扰了他对文字颜色的识别。 外国儿童从小被告知 dragon 要吃人,应该杀死 dragon。长大后,到了中国,看见自称 dragon 的人,他们会怎么想?理智会使他保持冷静和礼貌,但是本能难以改变。一旦受到某种刺激,例如和中国人发生冲突,本能就会发挥作用。 很多人说:“虽然外国人知道 dragon 是邪恶的,但是进入涉及中国的语境之后,他们就会改变认识,认为中国的 dragon 象征吉祥。即使不知道,只要向他们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可以用下面这张漫画来表现这些朋友一厢情愿的想法: |
但是,童年时期植入的负面印象,一旦论及中国,就会迅速地消失的无影无踪、立即形成一个截然相反的新认识?显然不可能。 |
这些朋友显然忘记了外国人头脑里深刻的内隐记忆。 中国人在童年刚学习英文时,就被告知“龙是吉祥的”,“龙在英语里是 dragon”。英语老师不会告诉学生:“dragon 的本意是一种丑恶的怪兽。”比较详细的英汉辞典会写出 dragon 同时还有凶恶的女人等含义,但是在简易的儿童英汉辞典,dragon 只有一种含义:“龙”。 |
中国人的大脑里没有“dragon 是邪恶的”这一内隐记忆,所以,无法体会到外国人这一内隐记忆的强大力量,于是以为向外国人介绍一下“dragon 在中国是好的”就可以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认为没有必要改译龙,要改也顶多加一个定语,写成 Chinese dragon。 相关链接: (黄佶,2021年3月27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