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翻译过程需要格外注意文化上的差异

—— 黄佶评论四篇学术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民俗文化翻译外宣策略
——以山西药茶为例
司书晶(山西科技学院)

  民俗文化方面的翻译不仅很少,而且在鲜有(现有?)的翻译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语法错误、解释错误、文化错误、中式英语等。比如龙,被翻译成 dragon,而在英语中 dragon 特征如下:类似蜥蜴,体型庞大,性情凶猛,长者(长着?)翅膀,通常会口中喷火。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的形象总是令人感到恐怖,是罪恶的象征,代表着邪恶。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被中国人认为是荣耀的代表,所以中国人把自己成为(称为?)龙的传人。

作者简介:
  司书晶(1988- ),女,汉族,山西运城,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

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茶叶名称外宣英译研究
高晓,白阳明(湖北工业大学)
福建茶叶,2022年第二期

  文化翻译观启示我们在翻译茶名时把重点放在中西方茶文化上,为了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译者不应该只拘泥于茶名语言学层面的翻译对等,而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除了熟悉本国茶文化,还应当尊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茶文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翻译茶名“龙虎斗”,若将其直译为“the fighting between dragon and tiger”,一来译者完全未能表达“龙虎斗”这种茶的特点:此茶得名于其独特的泡茶方式,将热茶水冲入盛着冷酒的茶盅中,顿时响起“啪啪”声,热闹得如同龙争虎斗。纳西族人将此视作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就愈高兴。二来这种译法忽视了“龙”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使得目的语读者发生误解。“龙”在我国文化中拥有尊贵、吉祥的好寓意,我们中华民族更是被称为龙的传人,然而西方国家却视“龙”为邪恶之物,这样的译名不仅毫无美感,更是与其原意背道相驰。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西湖龙井,开始人们将其直译为“Xihu Longjing”,就有学者提出“龙井”这个词会令国外读者疑惑不解,建议译为“Xihu Dragon Well Tea”,且不提“龙”这个意象在不同文化中含义南辕北辙,龙井茶以产地得名,龙井产地因泉而得名,译为“dragon well”不妥。后经学者修正,提出采用拼音音译加注释的方法。

作者简介:
  高晓(1993- ),女,汉族,浙江嘉兴,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
  白阳明(1974- ),女,湖北秭归,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文学与英语教学(通讯作者)。

--------------------------------

中国茶叶名称对外英译的话语提升策略研究
李达(信阳学院),高歌(固城乡中心校)
福建茶叶,2022年第二期

  比如西湖龙井,其英文译名“Dragon Well”就比“West Lake Longjing Tea”或“Xihu Longjing Tea”更有韵味,且所传达的语义及文化意象更为丰富。伴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份额也越来越多,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中国龙的意象在西方文化中不再是邪恶的化身,其祥瑞的文化意象受到国外中国文化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和接纳,“Dragon Well”的直译译法受到了西方受众的广泛认同和传播。

  ……

  比如中国云南名茶龙虎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将其译为“The Fighting between Dragon and Tiger”,这一翻译虽然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但却触及了西方文化的禁忌,毕竟龙和虎在西方文化中均为残暴的象征,两种野兽在一起打斗,这样的画面和意境难免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很难给人想要继续饮用的欲望。

绘画,1667年

  再比如浙江名茶珠茶,作为我国传统绿茶,其颗粒细圆,形似弹头,因此被译为“Gunpower”(Gunpowder?),可想而知,这种荷枪实弹的画面给国外消费者或译语受众什么样的视觉感受,据有关史料记载,带着这种英文名称的珠茶,在对英国出口时,曾一度被误认为是军火走私,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英国有关方面要求珠茶的统一翻译为“Green Tea”。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格外注意的,不然,中外文化交流将受到严重阻碍。

作者简介:
  李达(1993- ),男,河南信阳,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传播。
  高歌(1990- ),女,河南信阳,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对外传播、翻译教学等。

----------------------

我国“龙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意蕴与研究现状
熊超,邓瑜,操美林(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
教育科学论坛,2022年第五期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出不同的社会土壤,中国汉字“龙”与英文单词“dragon”体现出两者在风俗、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鉴于“龙”与“dragon”的内涵差距颇大,如何正确规范处理“龙”之西译与“dragon”之汉译,亦是一些学者关注的焦点。师存勋(2017)撰文讨论“龙”之西译与“dragon”之汉译的方法,认为“‘龙’不宜西译为‘dragon’, 而宜以汉语拼音形式直接以‘Long’译之”,这样更符合中国龙文化本身的含义;而“西方的‘dragon’更应以音义兼译词‘赘狗’等形式进入汉语”,这种主张为规范中外名词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究竟是否可行,仍需在广泛征求全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慎重决定,这关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展示。

【编后记】

  改译龙为 Loong 的呼声比 Long 高多了,而且已经有大量个人和企业改译龙为 Loong 了,在网上随便一查就能看到很多,三位作者太孤陋寡闻了。是否改译龙,也不需要“在广泛征求全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慎重决定”,觉得自己不是恶魔 dragon,就改;愿意自称 dragon,就不改。非常简单。

  现在的学术论文水平很低,错别字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很多。这需要作者们自己重视,认真进行研究和写作。但是,有关部门逼学者和老师大量写论文,否则就不能晋升或不能拿年终奖,是在逼良为娼,是学术论文质量日渐低下的首要原因。

  科研本来应该是愉快的事情,出于兴趣,出于热爱,出于自觉,才能搞好,需要研究者能够耐心坐冷板凳,甚至十年磨一剑。但是现在赶鸭子上架,学者和老师只能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

  小学教师有必要写论文吗?与其逼第一线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去撰写论文,四处奔波找关系去发表论文,甚至耗费巨额金钱去购买期刊版面,还不如让他们集中精力好好备课,多多学习新知识,多多和学生交流,多多休息。

  这种只看论文、不看教学质量的考核方法,只看论文数量、不看论文质量的考核方法,管理者是轻松了,但是国家和人民花费了大量科研经费,却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损失巨大,也分散了第一线教师的大量精力,影响了他们的本职工作。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1月28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