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形形式式”的误读跨时空的文化交流

作者:潘耀昌,2019年4月10日,美术报

  在跨时空的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因翻译、解释的语言障碍带来理解的困难,造成不同的理解,由此引发出误读和误解的问题。这里所关注的是有影响的误读、误解,及其有创意的发挥。

  误读或曲解起于人际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跨越时空、相互隔阂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出于世隔言殊,物移名变,语言困惑不可回避。文艺作品最难诠释,艺术和艺术史的语言,无论是图像记号还是词语文字,都会造成歧义,但不管怎样,交流还得进行。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就翻译而言,解读原本(包括图像)离不开译释,各种版本见仁见智。对古人或外邦人士的思想文献,我们接触的渠道不外乎原本、译本、译本的译本。由于语言局限,更多人是间接通过别人转述,或译注本来了解原本的。因此,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会偏离原本,更不用说,原作者思想变迁和版本变更等更为复杂的情况。其实美术作品的解读又何尝不是如此。

  正读与误读存在一种辩证关系。解读的初衷在于准确,但偏离原意在所难免,何况还有六经注我式借题发挥,其本意并不在乎正确解读原作,而是从中找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启示,然而,这种似乎不太负责的做法有时有其积极意义,也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艺术史上这种误读现象比比皆是。

  钱钟书屡屡指出古文、外文的文字解读中的误读现象。例如,古书提到“人皇九头”,后人理解为一人有九个头,于是演变成神话。但实际上,“九头,九人也”,“九头,兄弟九人”,盖因古代人数以头计,西方亦有此说法。在文献解读过程中,一步一个陷阱,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把龙(long,loong)翻译成英文 dragon,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误读。在西方话语和意识中,dragon 被看成是邪恶的,而在当今中国话语和意识中尊贵而神奇的变幻莫测的龙,因为翻译变成了与 dragon 同类,因此有时显得不那么招人喜爱,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就其消极影响而言,这种误读也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误读,自然也见于艺术史,例如,上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西方学者主导的,将中国绘画空间处理置于透视话语体系基础上的解读和批评,一度非常盛行,从喜龙仁到方闻,这种误读的影响导致形成了中国画空间研究的语境,由诸如反透视、反转透视、等角透视、移动透视、全景透视等术语构成。殊不知传统中国绘画中不存在透视的话语。

  我们的话题正是讨论艺术史中的误读和曲解,除了鉴别其中的错误所在之外,更关注其产生的影响和积极意义。

  ……

全文网址: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66369&p=view

作者简介:

  潘耀昌(1947.5~),别名连屹,广东新会人。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擅长美术史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任教,创办《美术报》任副总编。 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兼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主持 '98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研讨会。目前研究项目是《中国书画理论评注丛书第七卷(清代后期)》。

(百度百科)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