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跨文化语境下的误读现象(潘耀昌)

-----------------

  误读或曲解起于人际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跨越时空、相互隔阂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出于世隔言殊,物移名变,语言困惑不可回避。文艺作品最难传释,艺术和艺术史的语言,无论是图像还是词语,都会造成歧义,但不管怎样,交流还得进行。这是一个悖论问题,也是一种两难选择。解读原本(包括图像)离不开译释,各种版本见仁见智。对古人或外人的思想文献,我们接触的渠道不外乎原本、译本、译本的译本。由于语言局限,更多人是间接通过别人转述,或译注本来了解原本的。因此,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会偏离原本,或对之重新解释,更不用说原作者思想变迁和版本变更等更为复杂的情况。对翻译的困境,钱钟书(1910~1998)感叹道,“误解作者,误告读者,是谓译者”。

  正读与误读(reading and misreading)存在一种辩证关系。解读的初衷在于准确,但偏离原意在所难免,何况还有六经注我式借题发挥,其本意并不在乎正确解读原作,而是从中找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启示,然而,这种似乎不太负责的做法有时有其积极意义,也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艺术史上这种误读现象比比皆是。

  钱钟书屡屡指出古文、外文的文字解读中的误读现象。例如,古书提到“人皇九头”,后人理解为一人有九个头,于是演变成神话,但实际上,“九头,九人也”,“九头,兄弟九人”,盖因古代人数以头计,西方亦有此说法。在文献解读过程中,一步一个陷阱,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把龙(long,loong)翻译成 dragon,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误读。按传统中华文化的解释,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反映着华夏文化融合的痕迹。它是神话传说中的灵异动物,是帝王的象征,其图像是百鳞之长,蛇形有四脚爪的爬行类动物,能翱翔天空,潜游渊底。

  东南亚的那伽与龙有点相似。Naga 语出梵文,音译为“那伽”。据记载,那伽长身无足,能在大海及其他水域或地下中称王为尊。其原型当为生活于南亚次大陆的一种蟒蛇。在佛经汉译的过程中,“那伽”又被一致地译为“龙”。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是传说中的怪物,或蟒蛇类动物,或状如巨蜥。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 是被圣乔治所杀的邪恶怪兽,它名字因此广泛流传。它是身披鳞甲带肉翅狮爪蛇尾的大型爬行类动物。

  虽然龙与 dragon 有几分相似,像蜥蜴类爬行动物,但中国龙的头有鹿角,为传说的麒麟。龙没有肉翅,依靠身体的蜿蜒动作或飞行或潜游,犹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靠想象的姿态腾空运行。而 dragon 有肉翅。从西方图像上看,表示善神的翅膀是鸟羽翅,代表恶魔的翅膀状如蝙蝠翅,dragon 的翅膀是蝙蝠翅,故它多为邪恶一类。但是在翻译中,不知何时,把龙翻译成 dragon,如 Chinese dragon,或把 dragon 翻译成龙,把类似 dragon 的古生物 dinosaur、Pterosauria 也译成龙(恐龙、翼龙)。

  龙被锁定为 dragon,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于是误读引来了问题。至此在现代汉语中“龙”具有双重意义:传统的龙和西方的 dragon。在西方话语和意识中,dragon 被看成是邪恶的,而在当今中国话语和意识中神奇的变幻莫测的龙,变成了与 dragon 同类,因此有时显得不那么招人喜爱。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就其消极影响而言,这种误读也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误读,自然也见于艺术史,例如,上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西方学者主导的,将中国绘画空间置于透视话语体系基础上的解读和批评,一度非常盛行,从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到方闻(Wen Fong,1930~),这种误读的影响导致形成了中国画空间研究的语境,由诸如反透视、反转透视、等角透视、移动透视、全景透视等术语构成。

  本会场的话题正是讨论艺术史中的误读和曲解,除了鉴别其中的错误所在之外,更关注其产生的影响和积极意义。

  跨文化的误读产生了很多影响,有的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但是并不等于我们期待这样。这个分会场根据大家发言情况看解释“误解”多一些,有的学者说一个版本拿出来就是读者的权力,需要你去解读,没有什么标准版本。我觉得也不能完全这样,原作者总是有原意,误读就是背离了原意。有时背离了原意、六经注我似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对于文化传统一向比较保守,述而不作,只是解释,实际上解释里都有发挥,人类思想文化就进步了。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种误读都是存在的,也产生了影响。有些影响特别大,后来我们称为是创造性。人类社会发展如果都是保守的,将来人类思想就停滞了。就像传话一样,哪怕一个单词,从第一个人传到第二十个人之后可能都变了,这也跟传播有关系,所以需要交流。

潘耀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第十五分会“误解与曲用”中方主席
美术报,2016年9月26日,记者赵丽莎采访整理。
转载自:http://www.ccmedu.com/bbs13_293519.html

-----------------

留言板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