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字母 r 表示第二声,“龙”应该音译成“Lorng” 原标题:Loong? 龙与杜拉更(dragon)在外形和内涵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将中国龙的英文翻译 dragon 改掉无可厚非,而且更改不妥当的翻译在以前也已有先例,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有关主管机构给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发了一个通知,将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词汇,例如洋火(match)、洋钉(nail)、洋灰(cement)一律改为火柴、铁钉、水泥。这种做法已有成效,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中,洋火、洋钉、洋灰已经不见踪影,现在我们看到这些英文词想起来的也是火柴、铁钉、水泥。一些别的带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词也得到了新的翻译方法并逐渐为国内外的人所接受,如功夫翻译为 kungfu、饺子翻译为 jiaozi等。因此将龙改译完全合情合理且可行。 问题在于将其改译为 loong 是否妥当。清代末期开始便已有将龙翻译为 loong 的例子,如龙凤翻译为 Loong Voong。逐渐将龙翻译为 loong 的人越来越多,比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除了常用的 Bruce Lee 外,一般翻为“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则为“Lee Hsien Loong”;龙芯翻为“Loongson”;《龙之战》翻为“The War of Loong”;网游“龙”翻为“Loong”等,可以说已经有一部分人赞同并助力将龙改译为“loong”了。因此,当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改译龙的翻译要改成什么单词时,首先被灌以这样的观点,告诉我们许多学者是这么翻的,许多人已经这么翻了,我们便会有点茫然跟从。 但我想说,由于龙的拼音为 long,音译为“狼”不合适,按照中文翻译原则可修改翻译是妥当的,如陕西翻为 Shaanxi,但为何龙要翻为 loong,而不是将 n 双写或别的改法呢?只是因为符合发音规律吗?在英文中有一个单词与“loong”在发音和外形上都很像,即“loony”,该词的意思为“疯子”,那如果将龙翻译为 loong 是否会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从“邪恶、残暴”上剥离时又误入“疯子”的偏见中呢? 为此我在网络上寻找有关中文拼音音译为英文有何规则,发现哪个字母叠写、如何重翻与这个字拼音的声调有关,具体的翻译法则参见“拼音”网站的一个页面
[1](图1)。 |
图1
以“陕西”为例,拼音 an 音调第三声为 aan,因此翻译为 Shaanxi(图2),如果翻为
Shannxi 则为第四音调“善溪”。 |
图2
再看龙的翻译,首先,该法则中没有 on 或 ong 的相关对应翻译,不过有 long
和 lo 的对应翻译(图2),(它们的第二声的译法)分别为 long 和 lor(图3),因此无论从哪一种方案来说,龙应该翻译为 long(发音为“狼”因此不行)或
lorng。 |
图3
不过,该网站是由台湾板桥的学者 Mark Swofford 创立 [2],网站上并没有标明这是国语罗马字标调法,因此我又寻找了国语罗马字标调法,其简单来说为“一声不标调,二声元音字母后面加
r,三声重复主要的元音字母,四声元音字母后面加 h”[3](图4)。 |
图4 [4]
在这一原则中,龙的拼音“long”首先应在元音后加 r,变为 lorng,接着由于声母为“l”直接用基本形式 long。如果译为“loong”则为第三声“拢”。因此对于龙的翻译,可以说第一顺位 long 由于在英文中有“长”的意思并且英文读起来为“狼”而被排除,第二顺位的翻译应该为 lorng,而 loong 这种翻译本身就存在音调翻译上的原则错误。 另外,如果说 loong 这种翻译可以凸显中国龙的两个大眼睛,那么实际上龙与杜拉更在外形上的差异在于,“龙头大嘴宽、肚细腹小、鳞片平顺柔和;dragon 头小嘴尖、肚粗腹大、鳞甲生硬带刺,普遍且一直有双翼,巨大且形似蝙蝠翅膀。”[5] 可以说龙与杜拉更最明显的外形差异不在于大眼睛上,而在于龙身体修长,杜拉更身体粗壮,因此龙在翻译时如果要体现形态,应该将英文拉长,如 lonng(我按照 long 扩写了 n,显得身体长一点,但不符合国语罗马字标调法,因此我认为翻译不必一定要体现身体形态特征,说 loong 像两个大眼睛也只是巧合,为了给 loong 增加认同度)。 总结这一部分,改译龙的英文很有必要,但具体改成什么我认为仍然有待探讨,loong 并非最合适的翻法(起码我认为 lorng 就理论上比 loong 合适),不能因为在这个译龙问题被广泛讨论之前已经有人使用 loong 这种翻译方法就直接附和。 参考资料: [1] 拼音罗马化[EB/OL]. http://www.pinyin.info/romanization/compare/gwoyeu_romatzyh.html. [3] 中文学习网络指引[EB/OL]. http://sun.sino.uni-heidelberg.de/igcs/iglang.htm. [3] 澎湃新闻. 涨知识|陕西为什么拼作Shaanxi,而不是Shanxi[EB/OL].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5089. [4] 国语罗马字[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16/01/35169861_583509796.shtml. [5] 翻译教学与研究. 译见||贾平凹建议改译“龙”为 Loong,元芳你怎么看?[EB/OL].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IZumWD4?s=3&appid=xiaomi. |
作者简介:刘若静,女,上海人,1995年生。2013年至2017年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校优秀毕业生。第二专业为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期间修读笔译、口译、跨文化交流、中美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等课程。2017年起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就读,导师为赵路平老师。 |
【编后记】 和 loong 拼写相近的几个单词的含义都不好,例如 loo,loon,loony,很多人因此反对译龙为 Loong 的建议。刘若静同学没有停留在质疑这个译法上,而是深入考察了用字母代替汉语拼音声调号的规则,发现了用字母 r 代表第二声调这一做法,提出了译龙为 Lorng 的建议。 这一建议的最大好处是避免了 Loong 方案的缺陷。虽然支持和习惯了 Loong 方案的朋友可能觉得 Lorng 有点怪异,但是反对 Loong 方案的人可能会接受它,这增强了支持重新译龙一方的力量。 这一建议依据的是民间设计的声调标记规则,它本身过于复杂,而且没有得到中国大陆官方的认可,可能也会被很多人拒绝(不过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官方以后修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时,进一步细化“可采用数字、字母等标明声调”这一条规定,制定类似的详细规则)。 另一方面,海外华人似乎也没有遵循这一规则,李小龙的英文名译“龙”为 Loong,姓氏“卢”则被音译为 Loo。毕竟外国人读中国人的姓名和中国文化负载词时不会考虑声调问题。 但无论如何,Lorng 建议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给译龙工作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黄佶,2018年4月9日) 本文是课程“文化与传播前沿”黄佶主讲部分(四课时)的作业。我在课上号召同学们要独立思考,不要盲从前人,结果立即生效了。 (黄佶12日补充)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