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龙藏”被译为 Loong Canon 论文摘选:让中国译论“走出去”——从两本译著看中国传统译论基本术语的英译 作者:王晓农(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一辑)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活动可追溯至近三千年前的周代。中国悠久的翻译史可结合社会政治史和翻译活动涉及的主要文本对象分为东汉至北宋的佛经翻译、明清两代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国时期的社科和文学翻译,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翻译,即所谓四次翻译高潮。其主要翻译方向是外译汉。汉译外的历史则要短得多,虽然历史上存在零星的汉译外, …… 二、中国传统译论术语的基本特征与翻译取向 三、对两本中国译论译著的术语英译考察 四、《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术语英译举隅 笔者近期主要从事王宏印教授新版《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的英译工作。该书是一部隐含西方哲学史发展路径和运用解释学方法系统清理中国传统译论的专著,其主体部分选择了十家有代表性的传统译论进行详细解析和现代阐释,涉及大量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从现有译论著作的英译本特别是《翻译话语》的术语翻译策略和模式中受益颇多,例如坚持了翻译中的中华文化思想本位、避免了术语英译中的过度归化、注重了全书术语英译文的系统性和术语群的整体性和共振性、采用了文中翻译与适当注释的结合及术语译文的音译、汉字、意译并举的模式,并继承了一些术语译法,如“本”(source)、“文”(refined)、“质”(unhwen)等。 在翻译实践中,笔者为该书术语英译设定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术语原文研究,以确保概念意义准确翻译为优先;(2)尽量避免套用英语固有术语;(3)术语译文尽量使用简单英语词汇;(4)多次出现的同一术语之译文以保持稳定为优先、根据上下文考虑灵活性;(5)通过上下文彰显术语概念意义,必要时适当加以注释,包括针对某一重要术语的综合性注释;(6)注重全书术语译文系统化构建、体现其内在统一性和共振性,反映中国传统译论话语特征。在具体操作上采用的译法主要有依约定俗成之惯例、采用英文现有译法或音写形式、一章中首次出现时音译与释义或意译结合(如“化境”首次出现时的译文是“huajing 化境 ultimate realm of transformation”)、意译、化入行文、注释(原文已有或译者增补)等。篇幅所限,以下仅举例说明使用频率较高的处理方法。 (1)依约定俗成之惯例,如“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神似”(likeness in spirit)。 (2)借鉴前人译法或处理方法,如“舌人”(tongue-men);“主译”(Presiding Translator);引用了张佩瑶(2006:5)对“西域”的译法 the Western Regions 及其解释, 但将“Xinjiang Province”改为“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若原作者提出了某一术语的译法,译者也加以采用,如“表现手法”(impressnistic appraoch)。 (3)采用英文现有译法或音写形式,主要涉及梵文术语,如“结集”(sangiti)、“神通”(abhijina)、“戒、定、慧”(Sila,Samadhiand,Panna)。 (4)音译与解释结合,如“禅宗”(Chan Sect of Buddhism)、“龙藏”(Loong Canon)。 |
(5)意译,如“重译”(indirect translation)、“八备”(eight qualifications)、“五不可翻”(five“not to be translated”cases)。 (6)化入行文,不是不译某个术语,而是在上下文中适当变通,如“译笔”(the competent pen for translation),也译为the translating pen甚至the pen,或者用代词指代之。 (7)原文有的注释,如“古本复原”(restoration of original text),原文提供了该术语的定义,英译时照原文译出。译者加的注释有的是解释术语,有的是解释译法,前者如“天书”,通过脚注说明该术语的本来含义(Indian script)和后来意义的嬗变(Heavenly script);后者如“信达雅”(fidelity communicability elegance),译者以脚注说明该术语在现有英语或英译文献中的不同译法,并说明采用该译文的理由。也有文内注释者,如“真如”(true thusness,i.e. Tathātā/ Dharmatāin Sanskrit)。 (8)术语群构建,如前文所述“文”和“质”的术语群、“中华民族典籍翻译”术语群、“佛经翻译范畴术语群”。后者包括十个佛经翻译范畴术语,即“ 味 ”(taste)、“ 境 ”(state)、“ 化 ”(transformation)、“ 隔 ”(obstructed)、“ 圆 ”(roundness)、“ 妙 ”(wonderfulness)、“ 和 ”(harmony)、“ 真 ”(truth)、“ 言 ”(word)、“修”(self-cultivation)及各自的释义译文。 五、关于通过翻译“让中国译论走出去”的思考 六、结语 就本文涉及的中国译论英文译著看,同一术语的翻译呈现出多样性。这也是目前中国文化思想术语外译文献中较普遍的现象。未来希望译者能够在吸纳中国传统译论术语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中国译论译著的研究,发挥长处,弥补不足,逐渐在术语翻译模式、方法和一致性上取得进展,以利于通过术语英译实现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异语阐释和异域构建,提高其域外传播的成效。季羡林先生曾说,“想使中国文论在世界上发出声音,要在世界文论之林中占一个地位,其关键不在西人手中,而在我们手中。”对中国传统译论而言,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够在翻译、阐释、构建方面做好中国译论的输出和域外传播工作,这一过程还可以反过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译论及并对其进行评估。这样,可以让中国传统译论的英译发挥双向构建的作用,使我们在让中国译论“走出去”方面的努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
王晓农老师
【编后记】“龙藏”被译为 Loong Canon 很好,有中国味(在外国人看来是有异国情调),比译为 Dragon Canon 好。(黄佶编辑配图,2018年10月2日) ---------------------------------- 注: 资料来源:http://news.bfsu.edu.cn/archives/268025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