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龙的正名:文化部应规定为 Loong,而译
Dragon 为灾蚣 刘霖映(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龙是中华象征物、瑞兽、吉祥物,在世界上是中华文化国力的重要因素。Dragon 在《圣经》里是撒旦的化身、因而在西方主流文化里是恶魔的代名词。二者的形体、习性、善恶性根本不同,错误翻译造成严重误解,在西方主流文化层面造成中华形象的恶魔化、污名化,中国文化部出面去维护中华形象的准确表达,才能取得成绩。 关键词:龙;Loong;Dragon;灾蚣;文化部 清代后期的欧洲传教士把中华的“龙”翻译为 Dragon,使得 Dragon为“龙”的说法广泛传播,也成为各大词典的常规译法。另外,清末在美国的华人创立新词,把“龙”翻译为“Loong”(而英语里 long 有日常用法),以维护“龙”字本来的正面意蕴。目前,在中国、在国际上,“龙”为 Dragon 的译法是一般译法,它使得中华形象在西方恶魔化、污名化。 怎么办?有的学者和《金陵晚报》早就发出了正译倡议,但民间方式纠错之路没有力。上海某学者提议更改中华的象征物,并被列入上海市社科研究课题,这种提议是幼稚的、行不通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中国文化部出面,去改变因袭已久的错误译法,去维护国际上中华传统形象的正面意蕴,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 一、龙是中华象征物。Dragon(误译“龙”)在西方是恶魔的代名词 (一)龙是中华象征物、中华第一品牌 汉族及彝族、瑶族、朝鲜族等民族传说是所谓“龙的传人”,清朝的国旗就是龙旗,因此,在中华“主族”的角度看,龙是中华象征物、中华第一品牌。 中华文化里龙是吉祥物,“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语乃表达喜庆或美好愿望,舞龙灯、划龙舟的民俗广泛流行,盛行龙的绘画、雕刻、屋顶装饰(双龙戏珠),而且天安门城楼里一直使用金龙彩绘、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等。当代,龙还是中华象征物,大象是印度象征物,北极熊是俄国象征物,中国-印度之争常被媒体称为龙象之争。 (二)龙在东亚的形象是优秀的 东亚崇拜龙的国家,还有蒙古国、南北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不丹等,这些区域历史上很受中华文化之影响。 (三)在西方主流文化界,Dragon(误译“龙”)是恶魔的代名词 有的文章指出:“在欧美国家的时政漫画作品中,用 dragon 象征侵略者或敌人都是最普遍的选择。在欧洲近代以来的历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中,有关时政漫画都用 dragon 象征侵略者。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漫画都以 dragon 象征德国法西斯。美国在反战宣传影片中,把日本版图画成一条 dragon,以象征日本法西斯。” |
(四)因此,“龙”译为 Dragon,就是中华形象在西方的恶魔化、污名化 1815~1823年马礼逊在澳门编纂出版的《华英-英华大词典》,是第一部汉英和英汉大词典,其中“龙”译为 Dragon,无疑它是总结了此前的翻译习惯,而且其译法传承于后来的各种词典。结果是,中华形象在西方成为恶魔形象。 著名外交人物、中国复关及人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过自己姓氏翻译上的误解所导致的苦恼,西方人士说他是恶魔代表,他得做解释,虽有解释,还是难以改变某种惯性色彩。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吉祥物,中国方本来是选择龙的图案(此前网上一些正名呼声似乎是配合这种选择),但受到西方人士一致反对而作罢。 二、龙与 Dragon 各方面都不同:Dragon 不可译为龙或西方龙 龙,作为物种,本质上只有一种,没有什么中国龙、西方龙之异,也没有什么印度龙之种类——Naga(那迦)不是龙,而是各种奇兽的总名称,应该译为“奇兽”,其中的 nagaraja 译成“龙王”,算大体达意。 恐龙?“恐龙”一词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学家译为恐龙,后来流行于中国。那不是龙类,不过是借用了“龙”作为词素而已,就如壁虎的“虎”字,这种类型的词素不构成其本质反映。而西方龙不同,主体词就是龙。 (一)生物学特征上,龙与 Dragon 是不同物种 龙,有大量的民间传说,也载之于中国历代史书(记载数百起),有广泛流传的经典图画,其外形特点是:蛇形长躯、凸眼、嘴边长须、四爪、鳞片大、有角(一般是双角且是类似鹿角的权角)、头似牛似马、能飞能爬而不能直立、没有翅膀(有翼的应龙不是龙的一般形体,而且很可能本质上不属于龙类而是龙的近类),另外,能变化形体(能大能小、能显能隐)。不食人(各种传说里没有龙吃人的说法)、惧铁(有各种锁龙井的传说)、腥味浓烈、叫声如牛。 龙与蛟不同:蛟不能变化形体,不能飞。只是在传说文化里的“蛟化龙”的演化关系上,有“蛟龙”之称。 Dragon:不是凸眼、嘴边没长须、不是鳞片构成、有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脊背上是一排倒刺、有时成直立状、不能变化形体、吃人。 可见,二者根本就是不同的物种。 狗与狼,形象高度类似而名称不同,龙与 Dragon 怎能等同? (二)文化形象上,龙总体上是中华瑞兽、天使,Dragon 是恶魔 龙的“宇宙学”功能主要是行云布雨,福泽农业。人们把灾难性风雨、洪水归咎于龙,因此也有恶龙的说法。但降雨流水是必需的,总体上看它是利大于弊,因此,作为总体名称的龙,一直被视为中华瑞兽、行云布雨的天使。就如天下也有恶父劣母,但占少数,父母总体上是作为受尊重的名称。 在中华文化里,龙主要是神兽、尊贵、力量、腾飞、吉祥、喜庆的象征,舞龙灯、划龙舟等传统表现了人们的长期喜好。 Dragon 在西方主流文化里是恶魔,后面有较多介绍。 (三)美国华人创立新词“Loong” 清代末期在美国的华人,有的人姓名里有“龙”字,不能译为 dragon,只得创立新译法,译为 loong(而 long 有固定的日常用法),这成了一个小传统,后人从之,例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姓名为“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姓名在新加坡官网上的译法是“Lee Hsien Loong”。 |
三、Dragon 的主流译法应该是“灾蚣” (一)Dragon 曾是欧洲个别民族的爱好,可译为“拽蚣” Dragon 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怪物,因此曾受到个别人群的崇拜。在基督教流行之前,Dragon 是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爱好。这种爱好并不说明 Dragon 的正面形象,有的民族在古代崇拜凶狠者如怪蛇等,有的民族某个部落以狼为图腾,这种膜拜凶物的做法在世界史上并不罕见。 在这个阶段,Dragon 可音译为“拽蚣”。 (二)基督教里 dragon 的恶魔含义,当译为“灾蚣” 《圣经》《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第四节提到:“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巨大的红色 dragon……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Dragon 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第九节说:“大 dragon 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第二十章第三节说:“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 dragon,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把它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它。”在《启示录》里,Dragon 是撒旦的化身,恶魔的性质。——这种含义,当译为“灾蚣”,兼备音译和意译。 在西方中世纪的文艺作品里,dragon 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在现代西方日常用法里,Dragon 也表示“凶暴者”,其恶劣性质比恶魔轻了一个等级。 Dragon 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怪物——这是基本形象。 (三)基督教用法是西方文化的经典含义,难以改变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某阶段的民族爱好,并不构成西方文化的经典。论西方文化这个整体,古希腊传统、古罗马传统、基督教传统,才是其传统经典。 (四)现代西方多样性文化环境里个别文学作品美化 dragon,并不改变其主流形象 现代西方文学高度多样性,个别文学作品美化 dragon,正如德国个别人还在歌唱希特勒,哪改变了其主流性质? (五)龙接近“Seraphim”,但不可译为之 Seraphim 也是蛇形,是基督教文化里的炽天使,在蛇形和天使的意义上相近,但二者是不同物种,而且 Seraphim 是炽天使、龙是雨天使,龙不可译为“Chinese Seraphim”。 |
四、“Dragon 即龙”的误译,非中国文化部出面难以改变 (一)“Dragon 即龙”的译法有惯性力的维护,也有既得利益群体的维护 “Dragon 即龙”的译法有特殊利益了,因为中国网络里有的游戏就是以“dragon 即龙”的译法为基础而开化的。 因此,改变“dragon 即龙”的译法,不但有因袭惯性力的强大反对,也有既得利益群体(相关游戏的开发者和玩家)的反对了——他们里有的人强调现代西方个别文学作品美化 dragon,总体上把 dragon 歪曲成中性形象,完全不顾西方文化的多样与主流这种复杂状态,用力维护“西方龙”的说法和“龙”的译名。因此,靠民间理智行为根本不可能改变那个错误翻译的盛行状态。 (二)更改中华象征物的提议行不通 2006年12月4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发表了题为《国家形象将重构,中国标志可能不再是“龙”》的新闻,报道: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这种提议幼稚,也行不通。民族千古形成的形象物,哪容易改变?事实上该课题无影无踪了。 (三)非文化部门出面则难以改变 有的学者和《金陵晚报》早就发出了正译倡议,有识之士早就说明“中国龙与西方龙翻译为 dragon 不妥”,但没多少效果。 |
本人曾在百度百科等耗费很大精力去改变乱译的情况,说明龙本质上只有一种,“中国龙”“西方龙”之类说法应该取消,但网络百科的编辑是各种人随意改来改去的,结果是大部分努力很快化为乌有,而且账号一个个被封杀。事实说明:龙问题上的错误译法及其派生物,靠普通的民间力量不可能改变。唯一的办法,是中国文化部召开专家评议会,然后出面去改变,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在有的重要事情上长期不作为。 (四)借鉴韩国更改首都名称的经验 韩国政府把首都之名“汉城”改为“首尔”,昭告国际社会,改名很顺利。这值得中国文化部借鉴。另外,更改误名在中国有过先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有关部门发通知,要求把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词汇如洋火(match)、洋钉(nail)等改为火柴、铁钉等。 参考文献: [1] 为龙正名是出于读书人的责任心,http://news.sohu.com/20060413/n242787688.shtml,2006年4月13日. [2] 中国国家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http://news.sohu.com/20061205/n246811003.shtml,2006年12月5日. [3] 世界视野中的龙文化,北京日报,2012年1月30日. [4] 中国龙与西方龙:翻译为“dragon”不妥,光明日报,2012年1月30日. -------------------------- 【编后记】 本文述及的部分事实编者没有找到出处,无法肯定其真实性,例如:“清代末期在美国的华人,有的人姓名里有‘龙’字,不能译为 dragon,只得创立新译法,译为 loong”“龙永图说过自己姓氏翻译上的误解所导致的苦恼,西方人士说他是恶魔代表,他得做解释”,等等。 关于 loong 这一拼写法,编者目前找到的最早资料是:1814年,英国传教士马希曼在《中国言法》一书中把“龙”字注音为 loong。 尽管如此,本文的大多数观点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尤其值得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主流专家学者和亲自做决策的官员们仔细读一下。 (黄佶编辑、配图,2018年7月8日) 补记: 关于 dragon 一词的汉译,我的建议是音译为“杜拉更(兽)”。我在《译龙风云》一书第五章中阐述说: 杜拉更作为一种神话中的虚构生物,其涉及的文化现象和情感内涵是非常复杂的,在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文化认为杜拉更是恶魔的同时,仍然有少数欧洲人是崇拜杜拉更的,因此,汉译 dragon 一词时取中性的立场比较妥当,以避免使中文读者产生先入之见,更可以避免中国人卷入西方文化内部的对立。因此,笔者认为把 dragon 音译为中性的“杜拉更”比较合适。 西方神话中的一些反面角色,在将其名称音译为中文时,往往也采取了中性的立场,例如“撒旦”(Satan)、“犹大”(Judas)、“潘多拉”(Pandora)等等。对于女性负面角色,在音译时甚至还使用了比较正面的字眼,例如 Pandora 也有译为“潘朵拉”的,而 Medusa 则被译为“美杜莎”。现代故事中的魔鬼,中译时也使用了中性的字眼,例如“哥斯拉”(ゴジラ,Godzilla)。 另一方面,dragon 也是一些蜥蜴的英文名称,这些蜥蜴没有神话生物杜拉更的蝙蝠肉翅和喷火功能,也不存在道德上邪恶与否的问题(其中一些蜥蜴甚至只吃草)。因此,用中性词汇音译 dragon 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的名称,是比较合适的。 (黄佶,2019年6月7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